APP下载

搜索引擎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审校作用

2013-04-07

关键词:英汉搜索引擎成语

葛 艺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搜索引擎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审校作用

葛 艺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作为检索、报道和存贮网络信息资源的工具,搜索引擎对翻译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翻译过程的审校阶段,利用搜索引擎的检索等功能可对译文进行进一步核实,从而提高译文质量。成语通常因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功能和大众使用率能更好地辅助成语翻译,提高其质量。

搜索引擎;成语翻译;审校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作为一种检索、报道和存贮网络信息资源的工具,搜索引擎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功能日渐受到翻译工作者的青睐。它能帮助译者迅速查找与所译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英汉成语互译这一存在诸多难点的工作,利用搜索引擎的词源检索和大众使用率判断审校对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汉语成语及一些常用的英语成语为例,试阐释搜索引擎在英汉成语互译中的审校作用,说明其如何提高成语翻译的质量。

一 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是指翻译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体而言,即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1]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翻译学家对其具体步骤有着不同的观点。

奈达曾提出逆转换模式,将翻译分成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构。勒代雷认为翻译过程是: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形式、重新表达。[2]贝尔以心理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源语和译语中的信息过程进行研究,认为“翻译分成两个阶段:源语语篇分解和译语综合”。[3]而中国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是理解与传达,柯平在《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中则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传达和校改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4]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首要条件。“翻译中的理解应以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并尽可能再现原作的意图和风格为目的”。它不仅要掌握原作的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等,还要把握措辞和造句,要求具备准确性、透彻性和全面性。丰子恺指出:“翻译者必须深深地理解原作,把原作全部吸收在肚里,然后用本国的言语来传达给本国人”。[3]因此,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翻译的基本功力。理解的正确与否以及理解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而要准确理解原文,需要译者具有较好的双语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知识。

传达即译者把自己所理解的原文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翻译的目的所在。在理解阶段,译者的注意点是对原文的理解和领会,而在传达过程中,译者的焦点则是对译文的阐释,即如何用译语读者能够自然接受的语言来传递原作者的意图及原文的内容。

校改是翻译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理解与传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过程,是保证译文质量优劣的把关环节”。[5]我们在翻译时难免会有错漏或字句欠妥的地方。校对的目的就是补上原译中脱漏的内容,改正原译中的失误和不确之处,使译文能更忠实于原文。

二 英汉成语翻译难点及原因

成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特殊的短语或短句。它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语言的精华。它们通常言简意赅,却生动形象,寥寥数词便能深入浅出地阐释意义,精辟透彻,令人印象深刻。凡具有比较悠久历史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成语等,英汉语都是如此。但由于两国文字词类、句法构造等的不同及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差异,理解和翻译成语成为了难点。

1.翻译难点。

就成语本身而言,读者对相关成语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成语的形式多样,也可能存在多义,如jump out of one’s skin,意为高兴得忘乎所以或大为吃惊。同时,如果读者不熟悉一些成语,其内涵也易造成误解。如to go out of the window,字面理解为从窗口出来,但却是彻底消失的意思;汉语成语如“浑水摸鱼”,并非趁水浑浊之时摸鱼,而是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情况下,读者很容易被其字面意思所蒙蔽。此外,一种语言中的某些成语在另一种语言中会有相似的对应成语,但它们可能仅表面相似,意思上或有偏差,使用场合也会不同。例如,sing a different tune意为改变调子,改变态度。而汉语成语唱对台戏虽然看似与此英语成语类似,但却指持有相反的意见,两者截然不同。同时,如何将一种语言的成语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能否找到形义相对的成语,这也是十分困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形象与喻意完全对等的成语(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与一石二鸟)十分稀少,这时,如何准确将英汉成语用目标语进行表达便成为普遍公认的难题。

2.造成英汉成语翻译困难的原因。

成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是密切相连的。[4]一般成语都具有恰当的比喻,能引发联想,但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一定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社会决定的。据穆婉姝、商学君分析,英汉成语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风俗习惯不同;(2)历史典故不同;(3)生活地理环境不同等。[5]

(1)风俗习惯。

英汉的风俗习惯差异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汉语成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对应为“as quiet as a hare”。英语中同样有“as quiet as a mouse”一说,但它却是安静的象征,意义完全不同。在中国人眼里,老虎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狐假虎威”“虎口拔牙”“谈虎色变”等都表现了人们对虎的敬畏。然而英语国家则把狮子看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猛兽,如“beard the lion in the den”“put one's finger in the lion's mouth”“take the lion's share”等。

(2)历史典故。

汉英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典故便是其中一大表现。成语便是在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带着文化烙印。不少成语出自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宗教神话等,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因此,带有典故的英汉语成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中的典故成语,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其背后都有着一段中国古代历史中耳熟能详的故事,然对于英语读者而言,这些都是十分陌生的。同样,英语成语多出自古代神话故事、《圣经》及莎士比亚等文学作品,如meet one’s waterloo,a Pandora’s box,the sword of Damocles等等,也很少为中国人所知,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3)地理环境。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征”。[6]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成语也反映着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如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等。同时,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有眼不识泰山等也是包含了中国特有的自然景象的成语。英国是个岛国,许多成语便与航海或海洋有关,如weather the storm,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这些含有特定地理环境特征的成语同样也对汉英成语互译造成了困难。

三 搜索引擎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审校

网络信息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可为翻译工作者提供较多的素材和帮助。它能协助译者迅速查找与所译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甚至直接找到对应的译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对汉英成语而言,网络丰富的跨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搜索引擎对其进行审校,可以克服因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等形成的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对翻译起到校对与核实的作用。

1.搜索引擎对翻译的审校作用。

搜索引擎是一种检索、报道和存贮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通过搜索引擎提供的链接,用户马上就可以登陆相关网页,进行信息查询。根据王勇对搜索引擎在翻译中应用的研究,其功能主要包括:(1)搜索参考文献;(2)查找对应的译文;(3)检验译文的准确地道。[7]万兆元在《因特网辅助翻译》一文中也提出,因特网辅助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包括:(1)利用因特网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2)借助因特网进行准确、规范的传达。而在准确、规范传达中又分为利用搜索引擎查询、验证,以及参阅网上可比译本和通过交流平台提高译文质量等。[8]

搜索引擎对翻译的审校作用,主要就体现在理解和传达之后的校改过程。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校改,即验证译文是否准确地道。验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查看该译法在网上是否常用,如果同一原文有多个不同译文,也可通过搜索引擎查看不同译法在网上的使用频率,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判断该选用哪一个译文。

2.搜索引擎对成语翻译的审校。

如前所述,英汉成语互译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判断成语翻译成功与否一直困扰着不少译者。根据搜索引擎对翻译的审校作用,成语翻译在理解和传达阶段之后,可运用搜索引擎查询成语对应翻译的使用频率及探寻成语出处等方式对其进行审校。本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汉语成语和比较常见的英语成语来阐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审校成语翻译质量。

搜索引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海量的语言材料库,提供了各个表达法收录的数量。我们可以根据语言材料收录的数量来确定其使用的可靠性。这也类似于在翻译实践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一种“电子网络时代学术民主的形式”。[9]成语因其运用的普遍性及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网络使用频率来判断其翻译的好差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红楼梦》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它在语言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成语。在其各译本中,对同一成语也有不同的翻译。例如,第四十七回一句“你倒也‘三从四德’的,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对于“三从四德”这一成语,杨译为“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霍译为“wifely virtue”。

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束缚中国古代妇女的道德标准,文中语境是邢夫人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贾赦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于是邢夫人亲自登门去跟老太太说。于是文中贾母便说邢夫人是太屈从贾赦的性子了。杨译较之霍译,多了一层“submission”的含义,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惟命是从,任人摆布而毫无怨言的低下地位。虽从表面看解释出“submission”这一层内涵更能使英语国家读者理解,但读者是否能接受这一表达,这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西方既无三从四德,也无对应的英语习语。这时,同时google查询可以发现,三从四德一词的翻译,“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为24600条,“wifely virtue”则为683000条,明显多于前者,说明英语读者更能接受后者的表达法,因而后者更为可取。

搜索引擎不仅收录了成语的各种表达法,同时也收录了其来源。很多成语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根据词源亦可审校成语翻译的正确与否。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得陇望蜀” 杨译为“One conquest breeds appetite for another”,霍译“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

通过google的迅速检索功能可知,“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为取得陇后还想攻西蜀。后比喻贪心不足,多求多得,是个贬义色彩鲜明的成语。[10]原文的语境是指丫鬓香菱被允许入园和宝钗做伴后,要求宝钗教她作诗,宝钗说她求学心切,得陇望蜀,但是并无多少责备之意,与成语原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杨译和霍译均没有典故直译,而是采用了符合英语语法的灵活意译法,语义和内容均避免了成语原义的贬义成分,和原文完全贴近,做到了忠实传译,并且译文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而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搜索引擎检查两者的使用频率可发现,“One conquest breeds appetite for another”为1,370,000条,而“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则有1,140,000,000条。二者在对“得陇望蜀”的阐释都十分贴切的基础上,大众使用率更高的成语较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因此较为可取。

同时,不少英语成语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要审校其翻译,便需探查其来源及大众接受度。如“Pandora’s box”,汉语一般都译为“潘多拉魔盒”。通过google查证,它源于希腊神话。潘多拉是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也是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根据神话,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当她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11]这就是潘多拉魔盒,喻指灾难的渊薮。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之密切,不少西方历史神话已为中国读者多熟知,“潘多拉魔盒”也不例外。因此,这类英语成语完全可以通过直译的方式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同样的还有“Sphinx’s riddle(斯芬克斯之迷)”,“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等。

因此,通过google在汉语成语和较常见英语成语翻译审校阶段的应用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的词源检索功能和大众使用率检验功能对成语的翻译审校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 结语

英汉成语的准确、地道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搜索引擎在成语翻译审校中的应用可以看到,强大的词源检索功能对于校改英汉成语翻译及评判翻译正确与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网络信息迅捷的更新速度和搜索引擎快捷的检索功能及大众接受率的判断功能也使成语翻译审校工作具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但是,译者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搜索引擎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仍然需要译者的准确判断力和广泛的知识面来提高成语翻译的质量。

[1]李坤. 翻译过程刍论[J].新乡学院学报,2010(1):164-167.

[2]丁烨. 翻译过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学语言研究, 2010(22):34-35.

[3]胡海峰. 翻译过程与语篇分析关系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2):94-96.1.

[4]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穆婉姝,商学君.英语成语翻译的难点及其解决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1):80-82.

[6]王小妹、王丽. 英汉成语词源对比与翻译[J].宿州学院学报, 2007(2):70-72.

[7]王勇. 搜索引擎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5(2):28-30.

[8]万兆元.因特网辅助翻译[J].上海翻译, 2008(3):77-80.

[9]程前.以搜索引擎的大众使用率作为翻译作品的评判标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69-71.

[10]得陇望蜀:lt; http://baike.baidu.com/view/79204.htm gt;.

[11]潘多拉魔盒:lt;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27.htm gt;.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ProofreadingFunctionsofSearchEnginesintheEnglishandChineseIdiomsTranslation

Ge Y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As a tool of searching, reporting and sto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s plays a suppor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hecking stage. The application of its searching function helps further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thus improving translation quality. Embodied with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idioms ar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arts in translation. By full use of search engines’ information searching ability and mass usage ratio, quality of idiom translation could be highly improved.

search engines; idioms translation; checking

葛艺,硕士,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672-6758(2013)05-0075-3

H315.9

A

猜你喜欢

英汉搜索引擎成语
拼成语
网络搜索引擎亟待规范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猜成语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基于Nutch的医疗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搜索引擎,不止有百度与谷歌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