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概述

2013-04-07任敬军黄生太何德汀

世界竹藤通讯 2013年1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研究

任敬军 黄生太 何德汀

(1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 临安 311300 2 浙江省嵊州市林业局 浙江 嵊州 312400)

中日两国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当今交流更是频繁。但是在中日两国学术界,对各自国家的竹文化研究颇多,对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不但起步晚而且数量少。加强对日本竹文化以及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是中国竹产业界与竹文化研究界迫在眉睫的研究新课题。

1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现状

1.1 中国学者开展的研究

在对中国竹文化研究方面,中国学者侧重于对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挖掘、代表性地区竹文化现状的介绍以及对竹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等。在此基础上,何明、廖国强于2007年推出新著,对中国竹文化做了全面的深刻挖掘、系统梳理和理论探讨,提出了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概念,中国竹文化性质,宏观、中观、微观的综合研究法,探讨了竹用具与竹产业的文化内涵等等,从现实与理论层面将中国竹文化研究推至新高[1]。

在对日本竹文化研究方面,中国学者的研究并不多。有研究认为,日本的竹类研究侧重于尖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偏向于应用层面,具有浓郁竹文化与高科技内涵,引领世界竹子的加工利用方向[2]。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关注日本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等比较研究[3]。对日本竹文化的系统研究始于2010年,主要表现在任敬军2010-2012年发表的系列论文,包括日本传统节日中的竹文化表现、竹工艺文化、竹枪竹刀象征论、金竹文化、尺八文化、竹文化内涵、对国内日本竹文化研究现状与前瞻的思考,等等,对古典中的日本竹文化探讨也别具新意。把中国竹产业与竹文化介绍到日本是中国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研究的数量不多。

1.2 日本学者的研究

日本竹文化历史悠久。日本学者对日本竹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4]由来已久。以竹类生物学专家为主体的研究者常年致力于挖掘日本传统竹文化,介绍其历史与现状,寻求不振的原因与对策[5],认为日本竹文化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町村合并、农村过疏化、塑料替代品、民族学低迷[6]。此外,日本学者还从竹文化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7],甚至对文学经典中的竹文化也予以关注[8]。2010年,岩松文代探讨了大正时期(1912-1926)前后福冈县竹产业的萌芽、发展与兴衰史,竹与竹文化,竹与人、竹产业与政策的关系,认为大正时期是福冈县竹产业的巅峰,奠定了本地竹文化根基[9]。二战后日本竹产业与竹文化的兴起、兴旺、不振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竹产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竹业界加强信息和技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发起竹林整备义务团体及相关协会,开展向中小学的赠竹活动;建设传统工艺学校,宣传、推动传统竹工艺文化发展;向政府献计献策,力图重振竹产业与竹文化[10]。

日本学者的研究,多关注当今,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侧重于断代的、区域性个案研究;缺乏基于宏观的整体立场,对整个日本历史范围内竹文化发展的线索、特征、经验与教训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很少涉及中日传承关系研究与中日比较研究。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竹文化的不多,代表人物主要有室井綽、滨田甫、渡边政俊、岩松文代等,与华交流密切者把在中国的考察与见闻等内容与感想发表在日本《富士竹类植物园报告》、《竹》、《Bamboo Journal》等刊物上,但很少有中日竹文化比较方面的研究内容。

2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竹文化的研究初现端倪,并形成比较清晰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现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发展势头良好。整体看来,开展中日本竹文化比较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共存。

2.1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面临的问题

(1)资料限制。缺少日本竹文化相关的资料是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日本国内没有开展系统的竹文化研究,可参阅的资料甚少;在中国,与日本竹文化相关书籍相对较少,且缺少相关信息,购买不便等。

(2)跨学科限制。竹文化研究与竹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紧密关联,导致竹文化研究者受跨学科专业知识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3)认识偏见。由于日本竹文化研究在国内的长期缺位,造成国内学术界,尤其是文化界对日本竹文化的悠久历史不了解或误解,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举国振兴传统文化的事实、其中的经验、教训与振兴之策等认识不足,甚至形成诸多偏见,认为日本竹文化历史短浅,只是中国竹文化的简单复制,日本竹文化史支离破碎,无线索可循,日本竹文化与竹产业研究毫无成就,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没有实际意义,等。因此,对于日本竹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振兴之策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缺少认真研究。

2.2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景

尽管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国内的日本竹文化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需要我国学术研究界认真对待。

日本竹文化是整个日本文化的有机部分,与日本文化特征一样,是以本土文化为主流,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华文明强烈冲击与影响并对之广吸博纳而形成的混合文化。日本竹文化与中国竹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古至今有广泛的双向交流,当前时期更是在竹文化、生物技术等领域交流密切。如何理清双方文化交流、传承、发展史,如何以竹文化为桥梁促进双方文化、科技交流,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日本丰富而独特的竹文化信仰对中国竹业研究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日本的“初物”崇拜,痴迷般的“鞭笋”文化,对中国的笋业出口与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日本竹产业与竹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仍然兴盛发达,70年代由于劳动成本增高等原因导致竹产业低迷,自80年代起日本竹产业与竹文化全面陷入严重萧条泥淖,至今未见起色。但是一直以来,日本举全国之力,多途径弘扬传统竹文化,力图重振传统文化,既有教训,更有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竹工艺为主的竹文化萎靡不振,而在竹产业强劲发展势头下,也隐约显现出日本在70年代曾经出现的不良因素。今后中国竹文化研究将主要围绕如何弘扬中国传统竹文化,挖掘历史内涵,探讨竹工艺文化重振之路,为当前强势发展的中国竹产业营造文化氛围,为中国未来竹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中日两国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目前两国竹文化交流更是频繁紧密。因此,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竹文化发展策略的同时,系统总结日本竹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近30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其经营与振兴之策,为中国当前与未来的竹文化和竹产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 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前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梳理、总结与比较近30年来中日两国竹文化发展的脉络、背景与特征,重点探讨日本发展竹文化的经验、教训与振兴之策,探索日本竹文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及其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勾画近30年来日本竹文化的发展图谱,探索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其发展脉络与特征、经验与教训,总结其经营与振兴之策。

(2)梳理近30年来中国竹文化发展的脉络,探索其特征、问题与对策。

(3)比较近30年来中日竹文化发展的脉络、特征、规律,审视日本的经验、教训、经营与振兴之策,探索将之服务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1]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任明亮,宋维明.国内外竹产业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林业经济,2008(6):33-37.

[3]窦营,余学军.世界竹产业的发展与比较[J].世界农业,2008(7):18-21.

[4]青木尊重.日本産主要竹類の研究[M].福岡:葦書房,1987:3-14,175-176,297-323, 381.

[5]室井綽.竹の世界 part2[M].地人書館,1994.

[6]室井綽.竹と古代文化[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5),2001:100

[7]沖浦和光.竹の民族誌[M].東京:岩波新書,1991.

[8]渡辺政俊.竹取物語の世界(一)成立の背景[J].竹(75), 2001:12-14

[9]岩松文代.福岡県における竹林資源と竹林産物生産の史的特性[J].Bamboo Journal, 2010(27):5-18.

[10]浜田甫、张培新.日本竹产业状况[J].竹子研究汇刊, 2003, 22(2): 15-17.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