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教学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
2013-04-07李迎新闫献彬
李迎新, 闫献彬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教学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教学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
李迎新, 闫献彬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英语交际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成为高校教师培养新一代人才的艰巨任务。反思性教学法是近些年来诸多学者研究并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经过调查了解国内反思性教学法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找出现阶段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利用反思性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从而实现二者地有效整合,这对高校英语听力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由于科技发展与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技能在国际交流与会话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听力是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听得懂,才能把信号反映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思维与加工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属于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说属于语言的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手段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一、国内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从西方引入我国。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的“论反思性教学”构建了我国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他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题借助行动的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方面、教学目的方面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1]目前,国内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成熟。尤其是多媒体环境下反思性教学理论用于各门学科的尝试性实践还有待于加强。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英语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我国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尚显不足,对学习者英语听力的语言接收以及处理过程的研究也较为匮乏,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英语听力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文秋芳、蒋祖康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听力水平与听力策略的关系进行过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肯定了听力策略对听力训练的有效性。进入21世纪文秋芳等开始建议将听力策略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但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至今,对学习者进行听力策略培训和学习者使用听力策略的自我意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关于反思性教学法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和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近些年已经有所发展,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诸如:黄伟伟的《反思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会话教学中的应用》;孙晓云的《反思性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盛新华的《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这些文章表明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已经开始启动。由于当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那么我们的研究怎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怎样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也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发展比较迅速,近年来听力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把英语听力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还凸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条件和环境存在问题
我国有些高校尤其是三类大学由于缺乏资金,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相对较差。虽然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众多,资源有限,不具备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的条件。所以区域、高校的经济发展尚不能让所有学生每节课都体验网络教学。个别高校语音实验室较少,且优先供英语专业学生上课使用。而根据高校的教学安排,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每周仅一次(两节课),可他们体会不到语音室教学产生的良好效果,只好在普通教室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而且由于周边氛围差,没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听、说活动仅限于课堂,又缺乏大量的听力训练,这无疑严重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存在着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现对这三个方面作逐一分析。
(1)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它产生于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同时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教师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2]以往教师的那种传统的“板书型”“满堂灌型”以及 “把着手教”的教学风格至今尚在,致使学生慢慢对英语听力失去兴趣。所以英语听力课常常出现个别学生睡觉、玩手机、用耳机听音乐以及交头接耳地聊天等不良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风格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现代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应具备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到头来只是学成了哑巴英语。
(2)教学理念。近年来,虽然广大教师意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但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尚存。由于受学生英语基础、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还是多注重于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应对英语测试。就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而言,教师经常是把听力材料放2—3遍,然后就其中的疑难词、句作一解释,再放一遍录音,最后让学生做题对答案。于是听力课变成了听力测试课,学生在课堂上常感到单调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目前,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的革新,正在力图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抄笔记”“以阅读为主”“以做题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授课条件、学生差异以及测评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研究分级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反思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教学理论,认真研讨学生的启发式、交互式、自主式以及反思式学习与学生听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系,充分发挥以教导为主体,教、学互相促进的学习机制,把有效教学法适当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真正变“讲”为“导”。在英语听力课堂上,不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听、然后讲解、最后以学生做题正确为目的,而要针对教材中相关话题组织小组讨论、汇报演讲、口头辩论等形式,这样学生在练习听说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批判、反思与辩论能力。
3.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各所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语言基本功差,并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单词发音以及句子的升降调、重读、弱读、连读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听力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少英语教师开学后第一学期的教学都集中在了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上。结果导致课堂氛围差,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此外,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把听力重点集中在单一的词句上,忽略了篇章理解和整体意思,结果造成片面理解和断章取义。此外,笔者调查发现,一个班级至少有2/3的学生没有养成听力课做笔记的习惯,结果听后忘前,久而久之慢慢对英语听力失去兴趣甚至惧怕英语听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整合
1.师生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给予师生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通过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英语视频聊天与交流,聊天内容不仅涉及到课本知识,还涉及到天文、地理、文化、实事等内容,使学生更容易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同时互相交流和扩充一些新词汇,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有时教师还把精选的听力视频资料上传为共享文件,供学生练习使用。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反思极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合作与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更好地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又正是反思性教学与英语听力教学所需要的。通过互动有效地促使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自觉地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对话,这一过程便是反思型英语教师的形成过程。
2.多媒体课堂教学
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得从国际互联网上获取各种最新的第一手的试听资料成为可能。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为教师在听说课上对教学内容及其手段进行反思也提供了可能。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优化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反思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学生的视角、同仁的视角)反思其教学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听力教材所选内容较为规范, 材料大多是编排的, 符合语法规范且应答流畅,缺乏自然语言中特有的背景噪音、重复、停顿等现象。由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反思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教师利用教学课件、音频、视频(录像带、VCD、DVD)等形式进行多媒体听力教学,给学生设计一些与听力课本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眼耳结合,视听并用”的效果。教师通过设计一段简短的外国语境下的视频对话和一段三五分钟左右的电影片段等视频内容,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反思的机会,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英美国家的文化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还会使教学更生动化、多样化、互动化,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BB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3]近年来BB网络教学平台在一些高校的使用给现代英语教育带来了重大改变。它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专门为教育机构开发研制的信息化网络教学的软件平台。该平台以课程为中心、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它包括内容区、讨论区、课程工具、课程选项、用户注册和测验等板块。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提供大量和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以及适合学生水平的超文本链接。 在材料的准备与上传过程中,他们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级别、不同英语水平,对听力材料进行筛选,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就学生而言,通过对真实材料的听力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
4.学生课外网络学习
中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学生可以免费享用校园网络里的学习资源。例如,可以欣赏英文电影,可以看一些英语视频短播,可以收听VOA、BBC的广播节目、收听大量的英文歌曲,还可以收看英语新闻。 这些资料是学校特意设置供学生练习英语听力用的。其中英文电影和英文歌曲是练习听力的最佳选择,是大学生最喜爱的项目。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时可通过计算机自己设置分为英汉双语或全英文的,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适当做出选择。不少学生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听力水平快速提高,并且乐意就电影的话题共同交流、对话与讨论。他们往往在午饭后、晚睡前以宿舍为单位把自己所听和所看内容用英语表述出来。另外有些同学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等工具对某一话题进行归纳、反思与总结。总之,这种交互性环境有利于学生讨论、协商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批判性思考,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诸多方面的能力。[4]“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要素之一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5]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正是反思性教学与听力教学有效结合的媒介。以网络教学BB平台的使用为例。BB平台的教学内容板块,教师除了上传相关课本的教学材料供学生浏览之外,还可上传课外诸多教学资料。就英语听力教学而言,不同层次、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英语视频材料,还包括国际互联网中各种不同信息的听力材料,都需要教师具有批判反思能力对信息进行“扬弃”,合理筛选和处理,然后通过控制面板上传,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采集网络资源的能力、对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对所选听力材料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等都会直接有助于教师反思性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讨论与思考
大学英语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投入,也对听力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笔者认为有些方面还有待完善。第一,考试与评估制度。全国统一的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可以尝试在四六级测试中加大听力部分的比重和分值,还可以考虑加入说部分的内容测试。学生的每学期的期末成绩也应该加大听力部分的分值并把说部分考虑在内。第二,积极组织英语第二课堂。 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这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有着积极作用。现在许多高校都有外语社团、英语角、英语口语日等活动。但普遍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校应积极鼓励年轻的英语教师投身到各种课外英语活动中,使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在活动中既能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又能归纳反思自己在听说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第三,大力提倡学生的网络评教。现在许多高校已经设置了网络评教系统。这有利于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把广大教师的英语教学与反思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大胆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这样,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和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到学生对其讲授课程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第四,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途径,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广大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解决外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根据我国国情,非英语专业“大班”听说英语课的任课教师也可尝试国外有所发展的学术听力、互动听力和狭窄听力等听力教学方法,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之路。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阿斯亚·依克木.浅谈教师的教学风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5]王曼丽,张新明.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5).
Integration of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LI Yingxin, YAN Xianb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Hebei 050024,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comes a tough task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talents us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hich so many researchers use and study. Through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t is found out that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t puts forward how to effectively teach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y using the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which has the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lective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2013-04-02
2011年度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反思性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S2011Q07);2012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依托于BB教学平台的反思性英语教学研究》(GH122044)
李迎新(1972-),女,河北故城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研究。
G633.41
A
1008-469X(2013)04-0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