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现状及问题探讨
2013-04-07刘炳义王守江花召栋王福江
刘炳义 王守江 花召栋 刘 蜜 王福江
(①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局 261061 ②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畜牧局)
潍坊市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现状及问题探讨
刘炳义①王守江①花召栋②刘 蜜②王福江①
(①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局 261061 ②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畜牧局)
1 畜牧推广机构现状
1.1 市级机构 潍坊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一处、编制10人、全额预算管理。
1.2 县级机构 推广机构29处,现有人员362人,都是全额预算管理。
1.3 区域机构 推广机构18处,现有人员173人,都是全额预算管理。
1.4 乡镇机构 有乡镇130个,乡镇站108个,在编人数911人。都是全额预算管理。
全市共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145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5人,中级435人,初级739人,初级以下227人。
2 科技推广的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推广已成为畜牧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最关键措施。近年来,本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畜牧兽医科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全市的情况看,“十五”以来,畜牧业生产规模一直保持稳定,而畜产品的总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畜牧业收入不断增加,靠的就是畜牧兽医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成果的转化。
2.1 畜禽良种繁育技术的普及,有效地改善了畜种的品质 目前,全市共有种畜禽场220家,其中,国家级核心群猪场一处,一级种猪场6处,肉种鸡祖代场1处,祖代鸭场1处,祖代兔场1处;父母代肉种鸡60家,存栏父母代种鸡300万套;父母代蛋鸡场12家,存栏父母代蛋鸡27万套;父母代种鸭、种鹅场60家,存栏父母代种鸭、鹅270万只;二级(父母代)种猪场75家,存养基础母猪4万多头。其它有奶牛、羊、狐、鹿、种兔场等共23家,存栏种水貂、狐狸100万只,种羊3000多只,荷斯坦奶牛1700头、种兔25000只。从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格局业已形成,满足了全市畜禽良种的供应、需求,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
通过对樱桃谷鸭、爱维茵、AA、哈伯德、罗斯、科宝肉鸡和海兰褐蛋鸡的引进、改良和繁育,使家禽全部实现了良种化;通过对西门塔尔(弗莱维赫)、利木赞、夏洛来、斯格、皮尔蒙肉牛,荷斯坦奶牛,多角赛克斯、杜泊羊、波尔山羊,大白、长白、汉普夏、杜洛克、PIC、斯格及托佩克猪等国外品种的引进,使肉牛羊、奶牛、生猪品种实现了杂交改良化。这些优良品种低耗料、生长快、品质好、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如在生猪生产上,通过瘦肉猪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瘦肉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了58%。据测算,每出栏1头100kg的三元杂交猪,可节约饲料50kg。全市年出栏生猪900万头,节约饲料4.5亿kg,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10亿元。
猪牛羊人工授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猪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工作在全市掀起了高潮。全市有48个猪人工授精站点通过发证纳入管理,从事配种人员150多人,共饲养种公猪3000多头,全市每年实施猪人工授精100多万头,猪人工授精率达到95%以上,商品瘦肉猪占到出栏量的90%以上;牛羊配种站点100多个,从事配种人员125人。
2.2 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有效地保护了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通过无疫区示范区建设、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程序免疫、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动物疫病化验检测等兽医技术的推广普及,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下降了3%,这一项又为农民人均增收30元,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建立完善了市、县、镇、村、企业、农户“六方共防体系”,应免密度始终保持100%。投资4000多万元资金,建立了1个市级、12个县级畜牧检测中心,54个重点镇兽医实验室,配备化验检测仪器2700多台(套),对6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209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完善了疫病监测体系,成立了“潍坊市畜牧检测协会”,整合检测资源,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频率和数量,年检测动物疫病样品达到18万多份。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培训应急小分队组成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1000多人(次);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全市登记备案乡村兽医2395人,其中131人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249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名列全省第一。建立了疫病追溯体系,应用现代化网络系统对动物标识和溯源信息实施数据化管理。完善了应急处置体系,在昌乐县进行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实地演练,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2.3 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我市在对传统饲料配方改良的基础上,研制出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一大批新型饲料产品,其中,氨基酸生产在全省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共有获证企业285个,年生产优质饲料可达700多万t,产值达到210多亿元,配合饲料已普及到千家万户。青贮技术已在全市推开,在规模化奶牛、肉牛饲养场全面普及,年青贮玉米秸数量达到200万t以上。奶牛饲养及规模肉羊场,均饲喂上了青贮料。
在牧草种植方面,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本市种植结构已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三元结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本市把三元结构种植,实现草牧结合作为密切结合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载畜量,提高单位面积上的蛋白质的产量,实现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全市种植牧草10多万亩,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冬牧、串叶松香草、多年生黑麦草、鲁梅克斯、墨西哥玉米、籽粒苋等优质牧草品种。
2.4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注重标准化饲养场的建设。目前,全市有规模饲养场、户10万多个,建起了5000多个大型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化饲养出栏的肉鸡、肉鸭及特种动物占总出量的比重达100%,生猪为90%、蛋鸡为95%,奶牛为80%,肉牛羊为25%以上。全市年出栏千头牛、万头猪、十万只鸡,存栏100头奶牛、万只蛋鸡的标准化饲养场达500多处,全市标准化饲养生产的畜产品达到85%以上。
在标准化饲养场加大先进技术先进设施的应用力度。对棚架饲养、笼养、湿帘降温、纵向通风、料线、水线、猪的产仔床、生态养殖模式、人工授精技术、密闭式电脑程控饲养等标准化现代化饲养设施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大量采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出栏1只肉鸡节约0.5kg饲料,全市标准化饲养的肉鸡年出栏达3亿只以上,无形中产生了3亿元的经济效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猪粪便处理和恶臭难题,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减少应激,提高了猪肉品质;减少了疫病发生,降低了药残,节约了能源;猪的平均饲养期可以缩短7~15d,每头猪可节约饲料粮15~25kg;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每头猪可增收约120元/头。由此看来,科技就是质量,科技就是效益,畜牧业要加快发展已离不开科技的推广普及。
投资400多亿元,在推广普及畜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创建行动,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3100多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60个、市级100个。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设零排放、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养殖场总数达2897个,为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减少粪污排放5万多t。全国饲养小区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农业部向全国推广了我市实施畜牧标准化生产的成功经验。
充分挖掘优势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向畜牧业标准化推进。积极推进畜产品品牌认证,强化获证产地和产品监管,努力构建以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三品一标”为主要内容的畜牧品牌体系,全市又有81家企业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现场检查,名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畜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0个、山东名牌产品7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4个、无公害畜产品197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99个,品牌畜产品产量达106.3万t、增长17%,居全省第一位。
2.5 畜禽养殖规范的制定,保障了畜产品质量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当前市场和生产需要,本市制定了《无公害奶牛饲养管理规范》、《狐狸饲养管理规范》、《无公害肉兔饲养管理规范》、《无公害商品肉鸡饲养管理规范》、《商品肉鸭场建设标准》等十大规范,并搜集省级标准14项,国家级优质畜产品生产标准62个,出口禽肉制品规范11个,有关国家和地区标准要求7个,汇编成册,发放到有关加工企业和饲养场户。市、县、乡畜牧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大型饲养场负责人、农村饲养大户进行了畜牧标准化知识培训。
2.6 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全市建成畜产品加工企业300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48家,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17家,固定资产达10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年加工能力160万t。出口注册企业20家,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48家企业获得了京、沪等大城市畜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外销量达60万t。
3 存在问题
从全市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方面看到,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科技推广效率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3.1 畜牧业急需的新技术推广速度慢 特别是与畜产品质量紧密关联的技术,如,粪污无害化处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动物疫病化验检测和快速诊断等技术的推广速度不快。
3.2 对畜牧增产增效明显的技术普及面窄 如杂交改良技术、冻精配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只在规模场进行,还没有普及到每个养殖户。
3.3 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难度大 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之间屏障多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生产者与技术人员脱节。一方面是饲养人员不懂技术、另一方面是科技人员少;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科技人少、工资待遇低,对公益性的科技推广无精力;科技推广经费不落实。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致使有些新技术、新成果和科技人才无法引进,农民无法培训,更谈不上科研、开发。
3.4 科技信息不畅通 有些地方饲养者因缺乏科技信息,至今仍按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外面的科学管理方法、最新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顺畅地输送过去,农民学科技和用科技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4 对策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当前,畜牧业急需的技术普及不快,原有技术普及不开,新技术、新成果不能及时引进消化,其根本原因是科技推广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与畜牧业发展和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国家富农、惠农政策,对畜牧科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要从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稳定增产、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畜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搭乘有效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新机制,进一步加大畜牧科技推广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4.1 以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的利益联结机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科技推广上,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覆盖面大、普及速度快、即时性强的特点,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改变了过去机械式的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组织模式,实施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管理与服务,消除各环节间的利益分离,形成合力叠加效应。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市的肉鸡、肉鸭产业实现了总量的大扩张和质量的大提高,其中的秘诀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技术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关键性工作。通过采取“公司+饲养户”、“中介组织+饲养户”、“合作社+饲养户”、“定单畜牧业”等多种方式,与饲养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饲养,使肉鸡、肉鸭标准化生产技术一下子在全市普及开来,使我市的肉鸡肉鸭饲养设施、生产性能等多项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使公司和农民通过科技推广把利益联结在一起,调动了双重积极性。
4.2 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的资金保障机制 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普及离不开资金保障。据了解,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科技投入只占农业总收入的0.5%,与发达国家相差10倍以上。农业投入具体分配到畜牧业的就更少了。因此,建立多元化的畜牧科技投资渠道,加大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势在必行。
4.3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的上下联动机制 在畜牧科技推广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如果产学研脱节,要么科研课题无来源,科研成果不适用,要么教学领域对生产者的技术需求不知道,造成学用脱节,科技成果难以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理顺科研、教学、生产的关系,达到攻关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又服务于生产一线,把科研攻关融于到教学、生产实践中去,教学与生产实践又反作用于科研,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
4.4 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建立完善利益驱动机制 实践证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命力在于科技服务。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发挥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一种需求型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新机制,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有利于培养农民学习科学、重视科学、依靠科学的新理念,有利于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4.5 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的示范带动机制 科技示范园区是市场化运作的科技示范服务基地,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本市以市场为导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在辐射、带动农民通过科技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4.6 以落实奖惩政策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的激励机制 制定落实严明的奖惩政策,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根本性措施。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上也是如此,严明的奖惩政策有利于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专家负责、技术人员包户的新机制,形成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凝聚合力的畜牧科技推广新局面,调动全社会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畜牧龙头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畜牧业科技推广网络,以此支撑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S8-01
B
1007-1733(2013)03-0052-04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