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综述

2013-04-07王竹行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机证候

程 永,王竹行(指导)

(1.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重庆401120;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颅神经运动核、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致死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共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全体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2)/10万,患病率约为(4~6)/10万。若病变以下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肌萎缩(PMA);若病变以上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PLS);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称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PBP)。本病病程短至数月,长者10余年,平均约27~52月,多因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感染而死亡[1]。本病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病程长,少有缓解,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减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现将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运动神经元病(MND)属中医“痿证”、“痉病”、“失语”范畴[2,3]。也有学者认为“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圣济总录》)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喑痱”范畴[4]。黄红梅等[5]提出可以不必拘泥于中西医的称谓,而将“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中医的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并按照国际化的诊断标准明确界定。

气血津液不足。邢文文[6]在总结王宝亮教授治疗MND经验时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及四肢。由于饮食不节,或久处湿地,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精微失于输布,肌肉失于荣养;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木郁风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髓,精亏髓减,肝木失养而生风,脾肾不足,水液瘀阻,风动痰生而为本病。内脏亏虚,气血津精不足是痿证的共同病机,脾肾亏虚为本,痰阻、血瘀、风动为标。

肝脾肾亏虚。郭帆等[7]认为本病之因多与肝、脾、肾亏损有关。肝主筋、藏血,经脉之所宗;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升降之枢纽;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为五脏六腑之本。一旦将息失宜,喜怒劳佚,或房室过度,肾阴亏损,则骨减髓消而发为“痿厥”。命门火衰,三焦不化,肺气不宣,阳气不达而见吞咽麻痹、肌肉弛萎、筋腱拘硬之证。肾气虚弱,水不涵水,肝血失养,血不濡筋,而发为“筋痿”。所以,筋痿、痿厥、麻痹为标,真阳亏损、肝木失调为本。认为脾肾肝三脏虚损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原因,湿浊之邪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毒邪侵犯是重要病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是其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虚风内动是重要病理环节。

奇经亏虚,五脏虚损。王殿华等[8]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以肌肉萎缩、肢体活动无力为主,病机应为奇经亏虚、五脏虚损;阴虚火旺、毒邪肆虐为病情进展重要因素;元气衰败、升降乖戾、痰瘀交阻是最终病危关键环节。

2 治则治法

从肺脾论治。赵晶等[9]认为五脏气热、耗伤精气是MND发病的内在因素,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治疗强调治痿独取阳明与重补元气、健脾益肺、缓图调治。

综合疗法。王孟琳等[10]认为多种病因病机并存,用电针及益髓汤(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牛膝、续断、枸杞子、当归、白芍、鸡血藤、龟甲、鹿角霜等)治疗,结果治疗组脊髓组织中N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电针和益髓汤对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因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证实了电针和益髓汤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治疗作用,有利于运动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补肾健脾疏肝法。许文杰等[11]认为本病因外邪或内伤导致内脏精气受损,脏腑不足,气血亏虚,筋脉肌肉失养,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虚损有关,治以补肾健脾疏肝法。用黄芪、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山茱萸、茯苓、石斛、怀牛膝、柴胡、郁金等,疗程6个月,并与利鲁唑治疗对比。结果中药在延缓ALS功能量表评分下降趋势效果与西药相似,且能有效改善痿病证候,尤其是对次要症状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张丽萍等[12]认为本病以虚为主,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精血亏耗、气血亏虚,涉及肝、脾、肾三脏,肝肾阴虚型是主要证型、首选地黄饮子加减,阴虚火旺型选用虎潜丸加减,脾肾阳虚型选用右归丸加减,气虚血瘀型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痉痿同治。刘毅等[13]总结李如奎教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经验,提出痉痿同治,健脾益气与滋阴填精并举;攻补兼施,补益脾肾与理气化湿合参的特色诊疗经验。

温补脾肾,调和诸脏。刑文文[6]总结王宝亮在治疗MND的经验,认为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兼化痰、熄风、通络。在温补脾肾方面,着重选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益肾补脾之品,在健运脾胃的基础上借脾胃运化输布功能发挥药效。如杜仲、巴戟天与山茱萸、白芍配伍,淫羊藿、菟丝子配伍,以阴中求阳,补阳而不伤阴;选择黄芪、白术配伍太子参、党参,培补机体正气,使水湿浊瘀得化。同时应用藤类药物以增强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加用化湿通阳法以疏通经络,并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培补调节督脉经气。

3 证候研究

杨志敏等[14]对62例运动神经元病进行证候分析,发现MND中医证候以脾肾亏虚证与脾胃亏虚证为主,其次为肝肾亏虚证、湿热内蕴证及瘀血阻络证。治疗以补益脾肾为重要切入点。覃小兰等[15]收集、整理163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统计中医证候、舌脉的频率,并对频率大于30%的中医证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以虚证为主,特别是脾虚和肾虚,同时有湿邪之象。宋玉明等[16]认为方证相关体系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结合临床经验,基于“方证相关”内涵分为7个证型,即血虚肝热、筋脉拘急,肝肾阴虚、筋肌枯萎,脾胃气虚、精血不足,阴虚内热、精亏肉陷,脾肾两虚、津精匮乏,气虚血滞、筋肌失煦,邪中廉泉、喑痱失语。病位涉及脑髓、肾、脾、肝及三脏相应的经络。病机概括为髓海不足、肾精亏损、肝血不足、脾虚失健、痰瘀阻络,临床表现为“三痿”并存。李国斌等[17]收集16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SAS软件对五脏各自证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两脏之间以心和肾、脾和肺的联系最为紧密,三脏之间以肺肾心、脾肺肾、肾心肺、脾肾心、心肺肾、肝脾肺、肾心脾、肝脾肾、心脾肺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四脏、五脏间的相关性极小。李国庆[18]观察16例,以脾虚、肾虚(阴阳)、瘀血阻络证为多见,且三证多互见,几证之间交加掺杂难以绝对分开,三证互见占86.7%。很多在治疗过程中有气虚、血瘀、脾虚等表现,但大多最终发展为肝肾亏虚的证候。且以阴虚为主要表现,阳虚为次要表现。古方虎潜丸为治疗此类证候的有效方剂。刘成丽等[19]将本病分为脾胃虚损、脾肾阳虚、肝肾阴虚3个证型。

4 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许阳[20]用针刺治疗25例,主穴取大椎、肺俞、胃俞、肝俞、肾俞,上肢肌无力配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阳溪,下肢肌无力配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用0.3mm×40mm银针,大椎穴以双手持针直刺,得气后沿双侧夹背穴左右各行针3次,脾俞、肝俞、肾俞均取双侧穴位,强刺激留针配穴要求针感沿上肢或下肢传至远端,有放电感为佳。结果痊愈6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王竹行[21]采用早中晚三期辨证论治法,认为早期病变主要表现在经络,肝脾肾脏气尚未大衰,以针灸、穴位注射等外治法为主,结合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中期病情加重,病损范围扩大,以脏腑功能受损为主;晚期易合并呼吸麻痹,病势由浅入深,脏腑之气衰败,治疗以填精补髓、培补肝肾、化痰息风、开窍补虚为主,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中药煎服和药物静脉注射综合治疗,能稳定病情,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命。彭桂平等[22]取廉泉、风池、合谷、足三里,每日针刺1次。治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袁学山等[23]取内关、水沟、上星、百会、印堂、风池、翳风、廉泉,针刺每日2次,同时配合肌萎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个月后观察统计疗效,随访1年,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

中药治疗。蔡仁豪[24]将3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250mL和综合治疗(神经营养因子2000U静脉滴注,口服500μg腺苷B12和ATP40mg),对照组只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ALS治疗前总积分为(25.31±5.15)分、治疗后为(31.12±4.05)分,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为(23.11±4.11)分、治疗后为(27.02±3.23)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杜宝新等[25]对21例脾肾亏虚型MND用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怀牛膝、党参、菟丝子、白术、茯苓各15g,鹿角胶(烊化)、制附子(先煎)、杜仲、当归各10g,肉桂0.5g,制马钱子0.2g,炙甘草6g]治疗,并随证加减。用0.9%的生理盐水250mL加黄芪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结果ALSFRS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涎、登楼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言语、吞咽、独立进食、床上翻身、行走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齐跃[26]将5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肌萎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郑瑜等[27]自拟健脾益肺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干姜6g,五味子6g,杜仲12g,菟丝子12g,麦冬9g,陈皮6g,法半夏9g,僵蚕6g,紫菀9g,杏仁9g,桔梗9g,柴胡6g,制马钱子0.1g,炙甘草6g)治疗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疗程20周,结果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LSFRS-R量表每月下降值总体呈减小趋势。

5 小 结

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病机的研究,应借助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寻找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揭示中医病理机制,规范化诊断标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8-331.

[2]黄培新,刘茂才.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3]胡敏棣,李妍怡,杨涛.运动神经元病与痿症[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1):961-963.

[4]安红梅,靳淼,史云峰.顾明昌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11):825,827.

[5]黄红梅,孙塑伦.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65-67.

[6]邢文文.王宝亮教授从脾肾论治运动神经元病[J].光明中医,2012,27(3):448-449.

[7]郭帆,董梦久.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3-4.

[8]赵晶,杜宝新.从肺脾辨治运动神经元病[J].新中医,2012,44(6):6-7.

[9]王殿华,陈金亮.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37-38.

[10]王孟琳,王瑞辉,王婧锦,等.电针配合益髓汤对铝中毒运动神经元病模型兔脊髓组织NGF-mRNA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9-62.

[11]许文杰,任洪丽,支惠萍.补肾健脾疏肝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5):46-49.

[12]张丽萍,王珏,裘昌林.裘昌林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86-88.

[13]刘毅,李文涛,王慧新,等.奄贯各家烛微茫融会中西出新知-李如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55-56.

[14]杨志敏,冯梅,覃小兰,等.62例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证候分析[J].新中医,2008,40(6):60-61.

[15]覃小兰,杨志敏,冯梅,等.163例运动神经元病的四诊信息分布规律及因子分析研究[J].新中医,2012,44(3):44-46.

[16]宋玉明,张良登,张月,等.基于中医学“方证相关”内涵治疗运动神经元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6-8.

[17]李国斌,莫传伟,徐志伟,等.运动神经元病五脏相关性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3):23-25.

[18]李国庆.运动神经元病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9):1812-1813.

[19]刘成丽,刘小斌,邓铁涛.脾肾相关理论在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9,41(5):15-16.

[20]许阳.针刺治疗运动神经元病2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4):258.

[21]王竹行.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12例[J].中国针灸,2005,25(8):553-554.

[22]彭桂平,何桂秀,王尔荣.针刺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J].陕西中医,2005,26(6):566.

[23]袁学山,陈金亮,王殿华,等.针灸配合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J].中国针灸,2005,25(9):622.

[24]蔡仁豪.参麦注射液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8例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534-535.

[25]杜宝新,郑瑜,许浩游,等.健脾补肾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2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2):40-41.

[26]齐跃.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25-626.

[27]郑瑜,许浩游,钟艳花,等.健脾益肺方治疗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23-1124.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病机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A Miracle of Love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氧化巴西苏木素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中NF-кB表达的影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