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级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2013-04-07曾光荣蔡培华王艳广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曾光荣 蔡培华 王艳/广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关于市级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曾光荣 蔡培华 王艳/广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经过近10年的投入建设,市级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大型设备和技术人员明显增加,仪器设备和前处理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应从4个方面着手,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推进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1 明确目标定位
市级农产品检测实验室是主要承担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指导,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公正性和非营利性的显著特点。农产品检测实验室除坚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量方针外,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组织,还需适应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财政资金管理等制度。随着检测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也会面临更多的管理问题,如优化检测服务流程和计算运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政府和客户的满意度等等。如何明确目标定位,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已成为实验室管理者的首要职责。而树立去行政化的理念,以商业模式来管理实验室,以商业化视角和量化方式来衡量每个解决方案的利弊,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对实验室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2 优化工作流程
一个运行高效的实验室,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按程序文件的要求运行。而相关程序和方法要与实验室配套,“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近年来,为适应上级部门、客户和实验室管理的新要求,广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在完成《质量手册》转版、修订《程序文件》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实施了《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管理制度》、《反商业贿赂制度》、《设备期间核查制度》、《样品管理制度》、《政府指令性检测工作管理方法》、《试剂、耗材及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11个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完善了相关程序文件体系。如中心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部分检测原始记录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为旋转蒸发器加配冷肼,优化了设备配置,缩短了农残前处理的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样品数显著提高。利用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例行监测数据报送的准确性,节省了成都和广元间的往返时间和经费,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3 提高检测效率
(1)采用新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上,采用全自动消解装置等自动化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员的时间,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全自动氮吹仪和自动萃取仪的应用,增加了样品前处理数量,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试剂、水电等资源消耗,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实现了安全作业与环境保护并进。
(2)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投入,添置较为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提升设备的可靠性。近年来,广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先后购置了2台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配置了双FPD和双ECD检测器,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率、效率和可靠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受投入的限制,多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仪器设备都是单台配置,尤其需要强化设备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尽量减少不可预测的突发性设备故障。
(3)改进检测方法。要依据现有的标准和规范,认真研究实验室非标方法的建立与确认,在满足精密度、准确度、可靠性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对部分应急检测工作尽可能采取快速检测方法。2006年和2007年,中心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协助苍溪县卫生部门完成了一起食物中毒和一起饮用水源农药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查工作,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4 加强质量管理
(1)加强日常检测中的质量管理。实验室不仅应关注结果的质量,更应保证质量记录的充分性和逻辑性,加强质量审核和监督。要充分运用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监督员、能力验证考核、留存样品的复检等方式,加强对检测工作的日常质量管理。要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和客户满意度调查,掌握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来源。
(2)采用标准检测方法,避免发生错误。要按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开展新标准、新项目的评审,在设备、人员、环境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及时开展新项目的申报,取得国家计量和资质管理部门的考核认可。从2007年至2012年中,四川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项目从15项增加到35项,每个实验室承担的样品从140个增加到1 000个左右,样品种类从蔬菜增加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米、茶叶等食品类产品及其产地环境,项目和参数的显著增加,对检测方法的掌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统计分析,降低报告风险。要认真梳理检测实验室的结果数据,加强检测结果偏离与不确定度的掌控,尤其是检测异常数据和阳性样品的数据,要结合田间调查和质量追溯,降低报告风险。
(4)加强人员培训。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法律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结果分析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和对应急事件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市级农产品实验室人员少,每人需承担2~3个关键岗位,应重点在设备的期间核查和自检自校、质量监督、质量溯源、安全作业、方法建立、不确定度掌握、信息技术、统计分析等方面强化培训,提高技术人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