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视角的郑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2013-04-07李彦普
李彦普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2012年9 月,为鼓励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农业部首次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指导性意见》。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的郑州市,2013年5月也出台了《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在未来3 a内,在原产地打造10个667 hm2以上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虽然郑州市具有相对较为优越的农业基础,但相对于国内都市农业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郑州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任重道远[1]。
1 现代都市农业的功能
1.1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最基本的功能,是利用其地理位置、市场优势为城市居民生产提供各类农副产品,满足都市居民不同层次的物质需要。都市农业是农业产业活动的一种类型,只有具备生产性、经济性,才能存在和发展。如我国香港地区,占消费量2/3的家禽和1/2的蔬菜是由都市农业提供;美国都市农业的产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产值的1/3以上[2-3]。都市农业就近生产,可以减少储运成本和损耗,以优质获得较好的市场价格,满足都市居民消费需求。
1.2 社会功能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状态增多,城市居民更加需要休闲放松。节假日的增多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时间,都市农业的存在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都市农业让人们可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欣赏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离开尘嚣,恢复调整身心疲劳,同时还可以接触民俗民情和农耕文化,增添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市民通过参与农耕作业、亲自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达到休闲的目的[4-5]。同时,都市农业还可以通过教育农园等形式,向城市青少年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及操作技能,培养辛勤劳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等,发挥教育功能。
1.3 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作为都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保护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大都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到处是钢筋水泥,废气、垃圾、噪音等公害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都市农业可以营造优美宜人的农业生态景观,充当城市的藩篱和绿化隔离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6-7]。作为“都市之肺”,都市农业可防治城市环境污染,改善自然条件与环境,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村和谐的生态环境。
1.4 辐射功能
大都市在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都市农业借助都市经济实力、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可以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优质、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有益的经验,成为向周边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先进农艺和综合农业技术的科技输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的示范、展示与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8-9]。
2 郑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2.1 政府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郑州城市圈包括郑州市8城区及周边的中牟县、荥阳市、郑州机场航空港区、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7个卫星城镇,共15个单元。早在2002年,郑州市就制定了《河南省郑州市环城“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规划》,首次提出按照圈层布局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种子种苗、优质水果、环城生态林、绿色奶业、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2005年制订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突出强化农业生态功能、服务城市发展的作用;2010年,又制定了《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突出强化保障省会城市“菜篮子”供给的要求,这一系列政策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目前,郑州市城镇居民对食品的消费逐渐由低蛋白、高脂肪为主转向高蛋白低脂肪为主,由原粮消费为主转向副食消费、精深加工的粮食消费为主;对农业的需求结构也由单一农产品提供向食品、文化、生态复合体供给格局转变,消费需求质量不断提高,需求结构不断优化[10]。同时,伴随着近年来食品问题的频繁曝光,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最关心的议题,尤其是蔬菜和牛奶等易腐食品更成为首要关注点,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对都市农业向绿色、环保、安全等方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圈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对农业需求结构的转型成为郑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3 郑州市现代都市农业整体功能效益有待提升
2009年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评价指数为0.49,而北京市这一指数为0.72,显然郑州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11-12]。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进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各类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和项目发展到400多个,其中,特色农业节会18个,集生产展示、科普教育、观光休闲、采摘体验、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景点44个,有5家观光休闲农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但整体上,观光农业产值占农业收入的比例较小,都市农业功能较单一,农业的休闲服务功能尚待进一步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交通不便,消费项目配套不完善,园区服务不到位等,阻碍了现代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几种典型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3.1 德国模式
19世纪初德国政府就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19世纪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由地方政府提供小块公有土地或向农民租地,用于出租给市民种植花草、蔬菜、果树等。其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社会的理念出发,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1983年后德国市民农园更加突出为都市居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功能,经营方向相应地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市民农园形成了五大功能,包括体验农耕乐趣、提供健康食物、开展休闲社交、美化绿色环境及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消磨时间的场所。德国的市民农园模式强调农业旅游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均衡协调。
3.2 日本模式
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日本土地属于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一些继续耕种的土地在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形成了星星点点的耕地。目前,日本的都市农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发展模式,其特点为:一是呈点状和片状分布,二是蔬果生产占主导地位,三是园艺生产设施先进,四是都市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成为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美国模式
美国历来就是一个注重农业发展的国家,到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都市和农村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农业如网络一样分布在城市群之中。美国都市农业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和风险,分享盈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美国都市农业占美国总面积的10%,其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已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极大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一种以经济功能为主、注重农民和消费者关系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13]。
4 郑州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
4.1 拓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多元化功能
由于郑州市人口较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必须发挥都市农业的多元化功能,选择以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社会服务、辐射等多功能发展的模式。郑州市都市农业首先应发展以生态农产品供应为主的生态农业,通过大型蔬菜、果园、水产、畜禽养殖等基地项目建设,实现绿色种养,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需求[14]。其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整合沿黄河滩农业区、邙山旅游区、河滩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现代蔬果采摘、畜禽水产品采购、母亲河体验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再次,进一步挖掘特色农业,建设和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村,发展特色农业节庆项目。目前,二七区樱桃沟村特色农家乐旅游村已基本形成,二七区樱桃节、荥阳石榴节、新郑的红枣文化节等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4.2 强化现代都市农业的安全生产功能
由于环境污染、农药、化肥、杀虫剂、激素饲料和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郑州市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需求的提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安全食品,已成为都市农业生产功能中的核心问题。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大类食品像一个三角形,底部是无公害食品,中间是绿色食品,顶部是有机食品。政府应大力引导和推动“三品”的发展,分区域、分层次加快推进“三品”的认证,选择一定比例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优先发展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吸引和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参与“三品”开发。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将实用的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教给农民,整体上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和科技水平。
4.3 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营主体的推动。首先,应大力培育都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其次,应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化水平,完善其管理制度,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切实提升其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能力。再次,农业经营主体应深入研究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发掘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休闲观光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打造特色竞争优势。
4.4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在都市农业发展上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还需要从4个方面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对都市农业的认识,增强政府管理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层对其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提升引导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都市农业用地保护力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都市农业用地,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三是加大对都市农业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支农惠农项目资金,合理利用农业、水利、土地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帮助经营主体发展都市农业;四是积极培养都市农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造就一批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史佳林,黄学群.京津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5):71-75.
[2]王景红.简论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价值工程,2012(2):132-133.
[3]王丽彬,孙瑞艳,黄国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5):20-24.
[4]王高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赴北京学习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28-30.
[5]李瑞芳.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创意农业发展对策 [J].河南农业科学,2010(10):126-129.
[6]张传伟,赵黎明.创意农业对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26-28.
[7]刘志,谷勇.节水型都市种植业发展思路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5):87-88.
[8]陈丽娜,孙国兴,刘会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支撑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2):35-37.
[9]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126-129.
[10]王秀红.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产品设计 [J].河南农业,2012(24):63-64.
[11]高春雨,邱建军,尹昌斌.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1):18-23.
[12]田彩云,郭心义.现代农业背景下京郊观光休闲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7-10.
[13]蔡建明,杨振山.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地理研究,2008(2):362-374.
[14]杨仪青.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及途径探析:以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