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3-04-07包福存李忠信
包福存,李忠信
(兰州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50)
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包福存,李忠信
(兰州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50)
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家庭养老
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峻,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产生重要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即“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2]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解决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是解决整个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内容。[3]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的稳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 我国老年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达到15.4%,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其规模是城市的1.69倍;2012年农村空巢老人有四五千万”。[4]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老人,农村老龄化问题伴随着空巢化、高龄化,农村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逐渐增多,将在2011年~2020年快速发展、2021年~2033年高速攀升、2034年~2060年持续高位运行,呈现出数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5]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农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弱于城市,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一些发达国家先富裕后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晚,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三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6]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不相适应,农村养老公共设施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滞后。
二、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随之上升,劳动年龄趋于老龄化。2015年,我国劳动力供给15~54岁年龄的人口数量后将明显下降,55~59岁和60~64岁年龄的人口将成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年龄的老龄化,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造成我国老年抚养比的迅速上升,使劳动人口负担加重。[6]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服务的需求会超过其他年龄阶段的人。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他们的生活问题随之凸显。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日趋小型化的家庭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迫切需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7]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中“高龄化”和“空巢化”凸显,“高龄化”和“空巢化”对农村养老服务有更多的需求。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方面还不完善。老年人口的需求主要有养老的物质经济需求、医疗保健需求、日常生活的照料需求和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等。然而,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较为有限,缺乏专业的农村老年社会工作者和专门的老年活动场所,农村养老福利服务保障缺失,使得农村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8]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国务院在2002年10月正式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简称“新农合”),这一制度在2010年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农合提高了就医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医疗负担,[9]在保障农民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新农合还不能满足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1.新农合补偿比例较低。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几率较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会超过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新农合补偿比例较低,剩余的费用由家庭来承担,家庭养老负担加重,而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劳动力年龄的老龄化,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就要使新农合发挥重要作用,在统筹基金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基层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医疗卫生设施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新农合提高了在基层医院的补偿比例,但基层医院存在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医疗卫生设施缺乏、医疗条件差、医疗管理体制滞后、服务质量不高、报销结果达不到农民的心理预期和可信度不高等问题。[10]
3.新农合报销程序繁琐,带给老年人诸多不便。方便、快捷的报销程序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个人出资、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缓解养老压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新农保还不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存在不足之处。
1.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对整体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11]有限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关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村集体的落实情况以及农民的缴费档次影响了养老金的积累,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压力,但对整体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其作用很有限。
2.新农保的管理、运营机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新农保经办机构建设与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经办机构存在管理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硬件设备不足等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多数家庭新农保的参保业务由留守老人办理,留守老人需要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加,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日益增多,新农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关乎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新农保基金的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不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外,还需要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如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床位,专业工作者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家庭护理,为高龄老人提供的长期护理等。农村社会为老服务工作相对滞后,针对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社区服务网络缺乏,老年人从社区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
(四)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滞后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还不完善,“法律法规的空白和滞后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缓慢”,[12]缺乏具体的规范性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文件。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一)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明确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针对农村的“高龄化”、“空巢化”现象,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农保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其次,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财政投资,提高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改进基层医疗条件,设立社区老人医疗健康档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简化医疗费用的报销手续,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再次,发展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对空巢、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护理。
(二)颁布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社会保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形成有机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对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投资运营受法律的约束,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社会保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当前,农村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政府应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发挥主导作用,从资金、设施、政策上保障老年事业的发展,同时吸纳志愿者队伍、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为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例如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长期家庭护理模式、日常保健;发展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娱乐场所等老年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培养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发挥基层组织、妇联的作用,加强对年轻一代家庭养老赡养意识的教育 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的核心化和小型化使家庭的赡养功能弱化,但是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方面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养老模式难以替代的,家庭养老在农村地区将继续发挥作用。妇联等基层组织了解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及时关注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矛盾,要加大对年轻一代责任意识、敬老养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使子女认识到尽孝是自己的责任,使老人能够过一种相对有质量的生活。
(五)发展老人自我服务的各类组织,尊重老年人的潜能和价值 老年人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潜能,通过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村委会帮助农村老年人建立自我服务的各类组织,建立老人互助协会,开展互助活动、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肖严华.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J].上海经济研究,2011(12):88-100.
[2]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2011-04-28.
[3]葛庆敏.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齐鲁学刊[J].2010(01):108-111.
[4]柯 杨.让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EB/OL].http://roll.sohu.com.2013-03-15.
[5]陈昱阳.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N].人民日报,2011-05-03.
[6]邓小英,伍学滨.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1(03):276-277.
[7]张文武.建立健全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1(01):108-112.
[8]杨 霄,徐小平.重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统筹养老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9):67-70.
[9]施建祥,李美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制度的调查分析[J].证券保险,2011(03):66-69.
[10]赵 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0):183-187.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Rural Areas
BAO Fu-cun,LI Zhong-x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anzhou Gansu,730050)
Presently,aging of population is more serious in rural areas than in cities.Aging of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perfect it.
aging of population;social security;family pension
D12.182
A
1674-0882(2013)05-0005-03
2013-08-21
包福存(1977-),女,甘肃天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责任编辑 赵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