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管理责任制的系统论反思
2013-04-07王左丹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 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631)
伴随经济社会深刻改革和转型,中国在社会管理上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1]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2]本文认为,社会管理本质上属于系统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贯彻落实邓小平社会管理责任制思想,关键在于执政者要把社会管理责任制提高到系统论的理论高度,深刻把握社会管理的本质、基本原则和系统方法,综合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设一套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一 社会管理责任制是社会系统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3]P51系统虽由要素构成,但它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一定结构之中要素与要素矛盾展开的过程。换言之,系统是按照一定结构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它以整体的形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人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比方说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社团、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是一个个的社会系统。[4]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管理责任制都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社会管理责任制以关系明确、分工协作的结构形式将各种社会元素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不同的社会管理责任制包含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又包含着不同的系统要素。比如,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构成家庭,家庭的要素是夫妻、父母、子女等。比如雇佣关系、聘用关系、产权关系、股东关系等构成公司,公司的要素是设备、技术、资金、员工、管理者、老板等。比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构成国家,国家的要素是政府、公民、公司和社会各类组织。科学的社会管理要求耗费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管理成果。[5]在社会管理领域搞责任制,明确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赏罚分明,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邓小平说:“要通过搞责任制,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6]P151-152由此可见,通过搞责任制实施社会管理,给管理人员授权、定责、考核,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力物力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管理效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这充分显示了社会管理责任制的系统性特征。
二 社会管理责任制是人工系统
根据性质差异,系统可分为人工系统、自然系统和人工复合系统三个大类。但凡由人的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都属于人工系统。就此而言,社会管理责任制是人工系统。
社会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它必须由人工参与才能控制调节。社会管理责任制将个人、人群和组织按照系统的形式集合起来,通过管理活动的介入,对社会各个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因此社会管理责任制的人工系统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一个社会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社会管理的效率总是随着时间递减、社会冲突不断增加,社会无序不断冒头,如果不及时调控,社会就会出现动荡,甚至出现社会崩溃。社会的和谐在于协调,社会协调的本质在于人的协调。人类社会发展昭示,社会熵增效应不可逆转,社会管理必须深刻把握规律,既要注重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更要加强对作为系统基本要素的人的协调。
社会管理责任制的人工系统性质,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它的系统特征,要从人工控制调节和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把握特性,以免社会治理和改革走向误区。
三 社会管理责任制是开放系统
所谓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关系密切,必须不断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系统。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提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拥有实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由于社会管理责任制离不开物质的补给、信息的接收,同时也要对外输出产生的各种物质,如劳动产品、废料等[7],因此,社会管理责任制属于开放系统。
社会管理责任制与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环境,就是系统之外对系统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总和。保持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就是维持和加强社会系统的有序性,社会的和谐实现于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运动之中。社会系统有序性的建构,关键在于保证社会系统的协同性。社会管理责任制通过社会管理体系实现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对社会系统要素的控制和调节,达到社会治理的效果。
社会管理责任制下不同系统的环境各有差异。比如,教育管理责任制一方面因为人才培养方向、学科建设等与科研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因为教育设备、工具等供给与工业系统密切相关。而工业管理责任制也因为需要科研支撑、人才储备等又将其他相关部门作为系统环境。由此可见,部门管理的互为环境关系,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管理的系统整体性特征。
社会管理责任制与环境的协调状况决定社会的发展状况。这里存在着一条基本规律:凡是与环境适应的系统就能高效率地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社会管理效能就能提高。凡是与环境不适应或者适应性比较差的系统,则不能很好地与环境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社会管理效能就会明显落后。由此,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管理责任制系统的开放性,从环境入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政策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社会管理盲点甚至管理决策失误。
四 社会管理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社会管理系统的根本性质。所谓整体性就是系统的整体性质优于要素之和。系统整体虽然由各个要素构成,但整体的性质却不等于各要素性质的相加,而是具有任何要素都不具有的最佳功能。社会管理要达到这种最佳功能,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把社会系统看成是由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在“面”上给社会“把脉”,立足增强社会有机性和整体性有条不紊地开具“治理药方”。一般而言,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越强,自我调节空间就越大,社会协同力就越强,社会凝聚力就越高,社会有序性和抗干扰力就越明显。
(二)相关性原则
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8]P291从联系的观点出发,全面地研究对象,是辨证思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系统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冯·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复合体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此,社会管理人员要注意研究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外联系,研究社会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价值信息。此外,社会不同层次系统的管理不仅要受到该系统本身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到其他相关系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地点以及管理决策差异而发生变化,为此,社会管理人员不但要在“系统内”考虑问题,还要在“系统间”比对衡量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决策。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是当代辩证思想的一个特点,要想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辨证思维,就必须遵循系统方法的综合性原则,首先要把对象看成一个由各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然后从综合入手,在系统的形式中,对事物的结构成分、功能、相互联系的方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地考察,从而把握事物多样性的统一。[9]社会管理责任制要求人们在个人认知经验基础上,对社会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优化、更新和拓展,把零散的社会信息化归综合,进而上升为决策信息。
(四)果决性原则
果决性可以说成是取决于将来的意思。[3]P71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预见决定实际的行为。现实的行为似乎取决于它的最终状态,一切事物都被看作是具有一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系统,系统的反馈作用使系统能够克服种种干扰而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社会管理责任制这个系统正是“瞄准”一个将来才能达到的平衡状态(社会和谐)实施管理行为。社会管理责任制的果决性基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反馈系统。任何系统的发展都有许多种可能状态,但系统的反馈却只能使其中一个状态变成现实,使系统趋向于一个目的。二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 社会管理责任制的系统方法论
(一)整体统摄法
系统思维下的社会管理讲求整体统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重视管理人员的素质。社会系统的要素从大的部类上分,可分为人和物。其中物的要素包括社会产品、社会资源、社会文化等。站在社会管理角度,人的要素远比物的要素重要,没有人员就不存在管理,而且物的要素终归由人进行调控。而人又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两大部分。实行社会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权力到人,关键就是要选好管理人员、配好管理班子。要善于根据部门职责选任人员,量才授职。“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5]P151第二,把握社会系统中的辨证关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就中国而言,社会系统的层次性、复杂性更加明显。系统与要素的区别是相对的,比方说城市管理是整个国家社会管理的“要素”,但却是该城市管辖范畴内的教育管理、土地管理、旅游管理的“系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系统在不同的系统层次上,可以实现“系统”与“要素”角色的转化,这种转化要求社会管理人员在进行体制改革时必须从整体上着眼,立足系统一盘棋,才能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第三,把握社会系统的时空特征。社会发展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由无序走向有序进而无序又达到更高层次的有序,从而实现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演变,这就是社会系统的时间性。同时,社会系统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有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性。将社会系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联系在一起考虑,就可以科学地确定社会管理责任制的最佳调控时机、最佳调控范围,这对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对社会的宏观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序结构法
结构代表秩序,凸显社会结构的有机性,就能让社会系统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社会管理责任制系统的结构形式比较多样,本文只涉及管理体制的结构问题。胡锦涛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1]如此繁重的管理任务,如果全由党委大包大揽,势必影响管理效率。搞社会管理责任制,一方面强调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充分结合,另一方面强调系统内部分工协调。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1]事实证明,这种社会管理格局与我国国情是适应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的。在这种管理格局底下,管理人员职责明确,社会成员分工又协作,社会系统功能趋于最佳状态,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总体形势良好。当然,我国社会管理责任制的结构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由于系统过于庞大,层层负责导致管理阵线太长,管理的中间环节过多,弱化了社会顶层管理调控功能的发挥。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大力推行“省直管县”[10],着力突破现有社会管理责任制的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管理结构的有机性,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社会活力,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本。
(三)动态平衡法
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维持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的平衡至关重要。若能维持这种平衡,社会运行就会处于良性状态;若失去这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冲突、病态甚至崩溃。[7]搞社会管理责任制,切忌统得太死,要扩大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保障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自主权。邓小平说,只交责任,不交权力,责任制非落空不可。[6]P151新时期社会管理责任制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在明确各级系统职责基础上充分授予管理自主权,提升社会系统的自学习力、自适应力和对外部熵增的吞吐能力,让社会在动态管理中趋于平衡有序状态。由于社会资源丰度、社会信息落差、消耗方式差异和各种随机干扰因素的存在,社会系统常常处于一种动态的非平衡态。因此,社会管理责任制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它必须根据系统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动态中整合人力物力,让社会趋于新的有序与平衡。
(四)信息反馈法
社会是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有边界的系统。社会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系统必须与外界互通有无,多种角度、多种渠道吸收新信息、新思维,缓解社会矛盾,排解社会熵增因素,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这是系统稳定对社会管理信息交流的必然需求。但我们还必须重视另外一种情况,即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具有两面性[7]:进入社会系统的信息可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观念,也有可能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随机干扰”,这种情况在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差异的东西文化交流中尤为凸显。为此,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责任制既要保持社会的开放性,保证社会系统信息交流的必要渠道,避免社会走向孤立与封闭,又要完善社会信息交流网络,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配备专家队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尽最大可能控制社会熵增效应,尽最大可能实现有效熵减,促使社会系统向均衡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1]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02-2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http://www.qstheory.cn.
[3][美]冯·贝塔朗菲(林康义,魏宏森等译).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4]百度百科:社会系统[EB/OL].http://baike.baidu.com.
[5]马途.搞责任制:邓小平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1998,(4).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李彩良.基于熵理论的和谐社会评价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陈永武.略论系统论的方法论意义[J].求索,1984,(11).
[10]黄华华答记者: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今年推至全省,每市一个“省直管县”[N].广州日报,2011-0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