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重视思想境界的提升
——兼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

2013-04-07刘维兰

关键词:思想境界境界信仰

刘维兰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重视思想境界的提升
——兼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

刘维兰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涤荡,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沉渣泛起,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人的思想境界也有很大的关系,境界的提升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知前提。试从境界的视域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展开批判,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学习,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和培育世界观与人生观统一的社会机制的对策,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境界;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人性自私;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 境界的提升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知前提

境界是指价值论意义上的评价能力,表现为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层级状况。冯友兰先生曾对境界一词做了很好的诠释:“人在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的意义构成他的精神世界、或者叫世界观。这种精神世界,《新原人》称为‘境界’”,而且“人可以对于自然、社会和个人的行事有一种理解。有一种理解就有一种看法。有一种看法就有一种态度。理解、看法和态度,总而言之,就是他本人的世界观。人都是照着他的世界观生活的。”[1]从冯先生的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境界就是人的世界观,它总是与人对生活的意义在主观上的理解和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不同,那么他所达到的境界就不同。据此,他提出了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不同的世界观就会产生对世界和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不同看法。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使命,形成高尚的道德境界,追求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共产主义理想一直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但是,随着苏东巨变和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使得一些人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生意义产生了新的看法,对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精神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无用的论调。当然,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但本人认为与他们的思想境界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小境界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价值,只有立足于大境界的人才会看到事物的真正意义。正是主体自身境界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评价和相异的态度。因而,境界的提升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知前提。

二 境界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之根据及其批判

历史观决定价值观,人的精神境界决定着生活实践的状态、为人处世的风格,甚至外在的精神面貌。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者立足于人的自然生物本能来理解人的价值和意义,把人的自然属性看成是人的本质属性,把人的生活降低为一般动物的生存活动,丧失了崇高感和目的性,严重冲击着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对人的指导意义。必须从历史观的高度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本质,对其展开批判并肃清其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1.以非历史主义的人性自私为根据片面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卢梭说过:“人类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2]虽然人学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对“人性是什么”这样最基本的问题仍然争讼不已。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主张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3]。从人的对象性关系来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的需要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仅与此还无法超越于动物,只有在他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他才会感觉到自己超越了动物性的生存,提升到了真正的人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者从生物学的角度,从动物弱肉强食的本性,认为人性自私自利的本质是与身俱来的,“好利恶害”是人的本能,人人“自为”,人性是自私的且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不择手段为自己谋利就是合乎人性之必然,从而是合理的也是道德的。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私观念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大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原始人是不可能产生“私有”观念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然后才有了私有观念。既然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那么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观念总有一天会消失。那种把自私看成是永恒人性的观点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实际上,资产阶级宣扬人性自私论的真正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进行辩护。既然人性是自私的,那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是说以人性自私为理论前提的个人主义是永恒的道德信条。同时,他们鼓吹人性自私论的另一个目的是分化无产阶级的团结并对其进行精神奴化。因为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一旦接受人性自私说,就会不自觉地信奉个人主义而丧失团结战斗的精神。

其次,从事实层面上看,自私说经不起事实的验证。恩格斯认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5]这表明,人是一种二重性的存在,既是自然存在,又是社会存在。既有自私、自利的行为,但无私、利他行为同样普遍。他们片面地夸大了事实的一部分,把趋乐避苦的自然本能提升为人的本质。在把人性片面化、自然化和绝对化的同时,也就把人性抽象化。自然人是一种抽象,而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人。同时,人性自私说也是不符合人类的历史现实的,因为不仅在原始人那里盛行的是无私观,而且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上,都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流血牺牲,没有任何的私心。“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情、流泪,对同类生命的关爱与奉献超越了个人利益,超越了民族、种族和国界。这是对人性自私的最有力的反驳。因此,说人性具有永恒自私的本质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带有意识形态辩护性质的价值假说。

再次,从价值取向来看,人性自私论者主张个人利益具有绝对的优先性,个人权力至上性。在他们看来,社会只是一种虚构的团体,共同利益被认为是个人利益的机械总和。从这种立场出发,就必然会否定集体利益的客观存在。这就意味着引导人们损公肥私,为一己之眼前小利损一己之长远大利。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利益,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为自己谋利益是人们普遍的行为方式,问题不在于为自己谋利益,而在于如何为自己谋利益。界限就在于为自己谋利益是否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的集体之中。没有集体利益的保证,个人利益也得不到实现。就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全部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因此,那种否定集体利益的个人权利至上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2.以工具理性看待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趋势。

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者立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本能,从人的欲求的扩大与物质供给之间的矛盾提出“按需分配”不可能实现。他们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说成是“精神的乌托邦”,讽刺这只不过是社会主义者许下的永远也不能实现的诺言,甚至有人公开散布“共产主义社会渺茫论”等等。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从本性上来说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将会要求从社会领取无限量的各种产品,因而就会出现物质供给的不足。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一是他们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按需分配中“需”的含义。把“需求”理解成“欲求”。就如贝尔所言:“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7]在他们看来,“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么人性膨胀的私欲必然会导致物质的缺乏。其实,马克思的本意指的是维持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运转和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生活资料。而不包括如奢侈、浪费、破坏环境等形成的追求。二是他们忽视了“按需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在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的基础上,人的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自己的能力工作,并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合理需要获得生活资料。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于私有制和物质财富的贫乏,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财产被人人所共有的状况下,人们就不会为生计而殚精竭虑,人的自私心理就会根除,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切对立和冲突就会实现真正的和解。因此,列宁在驳斥这种谬论时指出:“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在预见这个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这种庸人正如波米亚洛夫斯基小说中的神学校学生一样,惯于‘无缘无故’糟踏社会财富的储存和提出不能实现的要求。”[8]

其次,从事实层面上来说,他们仅仅从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忽视人的精神需要。确实“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物质是作为有生命的人的第一需要。但是“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9]由此可见,物质需要只是需要层级里的低层次,除此之外,人还有高级的精神需要。这些需要是以一种层次的和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次序,彼此关联起来的。整体的需要才构成人的本质。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一旦物质的东西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时,他本人也就变成了其占有物的一部分。这时人就成为物的表征,而不再是他自己。这也是现在许多富裕起来的人感到痛苦和彷徨的原因。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从低级到高级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的需要。一般来说,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处于贫困之际能把精神生活放在首位的人不多,但富庶国家历史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当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们更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因为幸福不是感性方面的,而是理智本性的满足。人的特点在于精神性的灵魂,祈求精神的满足,追求无限的真善美。只有“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10]把人生价值的立足点放在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真正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三 提升思想境界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策略选择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但当今中国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个人主义信仰正以各种翻新的形式不断出现,正在形成某种强势话语,影响甚至改造着国人的精神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精神懈怠的危险”置于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首,充分表明建设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而思想境界是精神家园的基础,它潜藏于人的思想意识,外化于言行。因此,建设精神家园,必须把提升思想境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应当看到,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前途是共产主义)不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而且是全社会保持健康精神追求的思想源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立足于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但人生境界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人的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从加强自身学习和改善社会环境两方面来入手: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世界观的改造。信仰不是心灵的自发需要,而是源于社会生活的自觉感悟和实践体验。在当今,学习已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完善自我、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精神境界的一种手段。因此,提升精神境界,就要求我们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以学习足底气、以积淀养才气。把学无止境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的基础。其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思想境界与理论水平密切相关,理论水平越高,思想境界就越高,提升思想境界必须以提高理论水平为前提。必须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不能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现在有些人总是认为时代变化了,马列不管用了。“实际上,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事实一再表明,不懂得马列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就不懂得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和精神实质。看不到马列主义的当代价值,本身就折射出一些人思想上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倾向。[11]所以,要在学习中信仰,既要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和发展,也不能丢掉“老祖宗”,不学习“老祖宗”。只有通过学习、接受、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外化为信仰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仅仅读懂马克思主义文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把学习马列经典和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但运用于解决实践课题,而且运用于理论学习。其二,要善于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多读书,读广书,努力掌握和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2]

其次,培育世界观与人生观统一的社会机制。历史表明,在社会关系简单化的时期,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历史观与人生观是很容易统一起来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社会道德需要,最大的价值就是社会价值”。但在今天社会分层十分严重形势下,如果不考虑生产率的提高与发明创造同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的愿望的有机联系,单纯依靠通过道德境界提升,充分激发人的超越自我本性,营造追求崇高、为理想而献身的氛围,使远大的、共同的社会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是十分困难的。人们所努力奋斗的一切都与其直接的利益有关,人们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对人们的活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就需要完善社会主义的利益机制和社会制度,以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为目标,吸收东西方一切有益的成果,同时大力改革所有不符合这个价值目标和现代化要求的体制、制度和观念,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真正的满足,避免由于社会不公而产生被剥夺感,从而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与此同时,在价值观上应努力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以人性自私论为哲学基础的个人主义和源于私有制的人性异化之弊端,倡导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物质财富的丰富固然很重要,精神面貌的现代化更加不可少。因此,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的高度建立正反典型的动态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平台,让利益的“社会计算”和“个人计算”能够充分沟通、相互转化,防止利益计算中的个人利己主义回潮。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通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

[1]黄克剑,吴小龙.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冯友兰集[M].群言出版社,1993:76,489.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62:6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5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44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82.

[7]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68.

[8]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198.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79,4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7.

[11]侯惠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J].前线,2010(7).

[12]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5.

ClassNo.:D6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UpdatingofRealmofThoughtofMarxistBeliefEducationUndertheNewCircumstance

Liu WeiL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China)

Since the reform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appears all kinds of thoughts and values in our society. “The view of Marxism is useles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piritual belief of Chinese people which is contributed to the realm of thought except for the other reasons. The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view of Marxism is useles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ight realm, and the view of combination of the social value with the view of life. It is of importance for us to enhance people's ideological level in Marxist belief.

realm; View Marxism is Useless; nature of selfish; Marxist belief

刘维兰,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魅力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0BKS065)。

1672-6758(2013)06-0036-3

D64

A

猜你喜欢

思想境界境界信仰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品“境界”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作用
赏读蒲松龄重阳诗
慎独的境界
浅谈教师的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