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克尼斯教学法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3-04-07赵淑娟
赵淑娟
(绥化学院 环境规划与旅游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基于哈克尼斯教学法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赵淑娟
(绥化学院 环境规划与旅游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系统地总结了哈克尼斯教学法在人文地理学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通过哈克尼斯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造力和主体性都有提高,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在高校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改革
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真正走上复兴与正规发展的轨道, 80年代中后期才重新走进高校课堂,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社会生活中非经济因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文地理学得以蓬勃发展。[1]人文地理学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专业前身是建国后设立的经济地理专业,1980年后改名为人文地理专业,1999年后更名为现在的名称,[2]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充分表明了人文地理学课程地位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横断学科,其内容体系庞杂无序,包含多门分支学科内容,表现出知识点多而散,彼此间联系不紧密,理论性不强,其内容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1]为哈克尼斯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 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的基本环节
哈克尼斯教学法也称为圆桌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最初是源自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教育弟子的讨论式教学法,其名称的确定是在1931年美国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给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捐款时提出的学校应创造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方法。哈克尼斯教学法最初的设想是每堂课只有13人参与,即一个老师与12名学生,加上一个大圆桌。[3]教师只是充当课堂上的主持人,供专业知识的解释和澄清。教师教授的时间只占课堂时间的5﹪,甚至更少。
哈克尼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在激烈的观点阐述和辩论中,让学生彼此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老师,不打分,不排名次。[3]“圆桌”将学生的参与变得不可逃避,在圆桌旁,你不可以躲避或被动,对于害羞的学生,开始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他们不学会参与课堂,就无法有效地参与将来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生涯。[4]哈克尼斯教学法在美国的菲利普斯中学、英国的惠灵顿中学、剑桥大学、中国合肥某中学等使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哈克尼斯教学法应用到高校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中,其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创设情境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尽量选择生活中的现实问题,[5]通常选择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和学生所熟悉的事情,学生目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出的问题要有难度,但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解决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例如,“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有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校所在区位分析导入新课,然后再以点带面,探究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独立思考,合作研究。
独立思考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尽量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合作研究就是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研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和补充使每位学生对问题都有更深入的理解,每组内各选一名学生进行组内观点的总结,各小组代表之间再进行组间合作研究。
3.组织讨论,反思观点。
上课前要把课堂布置成一个讨论室,把课桌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都围成一个小圆圈,变成了“圆桌课堂”,圆桌旁的学生不用举手,在进行讨论时随时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要认真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观点,同时反复思考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接受同学的观点。学生集体学习,小组之间竞争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指导和分析。
4.引导总结,分享成果。
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对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陈述,各小组陈述完毕后,对于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再讲解;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为避免使讨论演变成恶性争论,教师要提供一些专业的解释和澄清,并综合各小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内容和基本原理,简要阐述所讨论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 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适用于哈克尼斯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就十分重要。人文地理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多,教学内容庞杂,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用性原则。
人文地理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很多事例在学生生活中都有亲身体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进行案例研讨,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生活态度。例如,“民俗和流行文化”内容,关于民俗类型内容教材中没有举例介绍,对于节日民俗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的来历,这些节日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对于物质民俗中民居的类型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民居形式,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傣家竹楼、黄土窑洞等的样式、结构、位置选择随环境变化的规律。[6]
2.兴趣性原则。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很多基本原理就蕴涵在妙趣横生的人文地理事象之中。[7]通过日常教学中关于人文事象案例的积累,运用谚语、传说、故事、诗句等方式,并结合图片、声音和影像、幻灯片等形式把所要讨论的问题引入到这节课中,提高学生对学习人文地理学的兴趣。例如,“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内容中我国七大方言的介绍,学生从教材中了解七大方言的类型和地理分布,通过组织学生自己来说或者收听各地方言的音频资料,学生能够掌握各地方言的特点。“日本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给学生看艺伎、茶道、相扑的表演视频,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等词语都是生活经验常识的积累, 是对地理事物南北差异的总结。
3.时代性原则。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指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8]教师在选择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选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全球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地缘政治与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热点的背景、过程、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内容讲解要及时更新数据和各国家人口政策的转变,对于“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是否导致人口数量的激增”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4.联系性原则。
联系性教学原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孤立的知识融会贯通,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系中学习知识,在联系中培养能力,在联系中提高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地理学这门学科具有知识点多而散,彼此间联系不紧密的特点,在运用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把相关章节内容联系起来,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例如,“南北方习俗”将地形特征、气候特征、饮食结构、住房形式、名胜古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 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9]
三 哈克尼斯教学法教学的基本效果
1.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学会。哈克尼斯教学法虽然不打分,不排名次,但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之间在进行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哈克尼斯教学法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如何学习而不只是记忆。从总体上看,运用哈克尼斯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个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因,学生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就会认真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举例分析人文事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哈克尼斯教学法把教室布置成“圆桌课堂”,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顿时多了几分亲切和放松,学生对这种新颖的课堂形式很感兴趣,学生充满期待地学习每节课程的内容。
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哈克尼斯教学法在人文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和组织讨论的教学环节上,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必须承认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学生主体性的建立。
在“圆桌课堂”上,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完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会对学习负起责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并在每次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10]
[1]李刚,吴元芳.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新思路[J].福建地理,2004(6):42-44.
[2]刘云刚.21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山大学的探索[J].人文地理,2012(2):156-160.
[3]邓刚武,周妮.理论课程《动画概论》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论丛,2011(8):83-84.
[4]徐星.“圆桌教学”在美国[J].教育文汇,2011(11):13-14.
[5]张燕.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6]赵荣等.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李艺潇.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今日财富,2009(10):34-36.
[8]邱国锋. 论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0):85-88.
[9]房耿宽.联系性教学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1(13):45-46.
[10]李凤丽.浅谈新课程下“合作探究”的重要作用[J].学周刊,2012(8):17.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StudyofTeachingReformingintheHumanGeographyCourseBasedontheHotchkiss’Pedagogy
Zhao Shuju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Tourism College,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China)
Instruction method is the key to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objec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election of teaching method is a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cedure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human geography course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Hotchkiss’ pedagogy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the creativity and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which impos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umane quality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man geography; Hotchkiss; teaching reform
赵淑娟,硕士,讲师,绥化学院环境规划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2012年绥化学院“动式”教学改革项目(DS201208)。
1672-6758(2013)06-0019-2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