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现状分析
2013-04-07陈梦媛
陈梦媛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公司治理作为管理学、金融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其相关问题一直是海内外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十多年来,其相关研究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和“‘丛林’态势”。①李维安、邱艾超等:《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进展:国际趋势与中国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自1950年代以来,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②陈晓萍、徐淑英等:《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研究领域,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也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
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质量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总体来看,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无论是在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是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国内的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对公司治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公司治理展开研究的则凤毛麟角。伊振中、张瑾(2013)对公司治理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③伊振中、张瑾:《公司治理研究文献的可视化计量分析》,《经济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但由于该分析涉及的文献并非只针对实证研究类文章,所以难以深刻揭示国内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状况。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部分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类文献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探寻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归纳实证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从而为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实证水平提供参考。
二、样本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文献来源
本研究选择了国内5种CSSCI核心期刊作为样本文献来源期刊,它们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可以说,这5种经济管理类重要核心期刊上刊载的论文代表了国内相关研究的前沿水平。
本研究使用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搜索所需文献。具体检索方法:分别检索上述5种CSSCI期刊中“主题”为“公司治理”,且题名包括“实证”的文章,不设定检索年限;检索后,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86篇,经过进一步甄别,剔除4篇不符合研究需要的文献,最终确定了8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每本期刊对应的文献数量为:《经济研究》9篇、《管理世界》13篇、《南开管理评论》27篇、《中国工业经济》14篇、《经济管理》19篇。样本文献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12年,其中1999年和2000年样本文献数量为零。样本文献检索完成时间为2013年2月24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手工收集样本文献的两大类信息:一类是反映样本文献总体概况与分布特征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作者和基金支持情况等子类别;另一类是反映样本文献具体研究情况的基本信息,包括关键词、反映研究结构的一级标题和样本大小等子类别。本研究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建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用文献计量法对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图表或文字展示统计分析结果,并进行说明和评价。
三、统计分析与评价
(一)样本文献总体概况与分布特征
1.发表时间。本研究对样本文献按照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发展趋势。根据对样本文献时间分布上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有四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一是1998-2000年为起步阶段,1998年出现3篇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文献,1999年和2000年各期刊均未刊登相应文献;二是2001-2004年为迅速增长阶段,其中2004年相关文献达到10篇,为前5年之和;三是2004-2008年为稳定发展阶段,每年有10篇左右的相关文献;四是2008-2012年为波动阶段,除2010年刊登数量有所回升以外,其余年份刊登数量均较2004-2008年有所下降。近年来,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文献数量上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前一阶段的长足发展使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创新难度加大,也可能是由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更多学者开始采用其他研究方法而非实证研究方法。
2.论文作者。82篇文献中,独立作者的论文有15篇(18.3%),两位作者合作的论文有45篇(54.9%),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合作的论文有20篇(24.4%),另外,还有2篇论文作者属于机构作者,具体为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4%)。从论文的作者数量来看,80%以上的论文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合作完成,这说明国内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文章以合作发表为主流。
样本文献涉及的作者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最多的是南开大学的李维安教授(7篇)。此外,还有部分作者在此领域有较多研究成果,如山东大学的徐向艺教授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共发表6篇、上海财经大学的贺小刚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3篇、厦门大学的吴世农教授作为第二作者发表了3篇。
以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出现次数为统计依据,发表论文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单位分别是:南开大学(12篇)、山东大学(8篇)、上海财经大学(6篇)、清华大学(6篇)和西安交通大学(5篇)。其余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单位还有:厦门大学(4篇)、四川大学(3篇)、华中科技大学(3篇),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各有2篇,其他单位共27篇。
3.论文页数。经过对82篇文献页数基本情况和出现频次的统计:样本文献页数最大值为13页、最小值为2页、平均值约为8页;相应的出现频次,13页出现2次、2页出现1次、8页出现22次。统计结果说明,样本文献的页数多为8页左右,远低于一般情况下国际顶级期刊中管理学实证研究类论文的页数。这可能是样本期刊版面、字数限制所致,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过程相对简单造成的。对于实证研究类论文而言,相对简单的研究过程和论述会影响论文的严谨性与可读性。
4.基金项目。经过对82篇文献的统计,涉及项目获基金支持的样本文献为43篇,约占总样本的52%。经统计,主要基金类型对应的文献数量见表1(同一篇文献可能获多种基金支持,因此在计算不同基金支持文献数量时会出现重复计算)。
表1显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重点大学,都对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这说明公司治理相关问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说明我国公司治理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学术界更多的理论支持来进行提升。
5.被引次数。文献的被引次数能够反映文章的质量,一般认为论文发表三年后能够达到引用高峰。[注]张晗、王晓瑜等:《共词分析法与文献被引次数结合研究专题领域的发展态势》,《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在82篇样本文献中,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的文章共两篇:一篇为何浚(1998)发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注]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另一篇为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和张俊喜(2005)合作发表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注]白重恩、刘俏 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除了这两篇文章外,还有20篇文章被引次数超过100次。被引次数100次以上的文献基本情况见表2:
注:被引次数为动态数据,本研究中的被引次数来自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2013年2月24日的相关数据。
(二)研究情况分析
本研究对样本文献涉及研究的关键词、结构安排、样本与数据、变量、分析工具与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具体把握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情况,了解国内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方向、进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等。
1.关键词。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方向与进展,发现热点问题与研究薄弱点,从而为今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将82篇文献标题和关键词中相同或近似的名词(排除“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等不能反映问题内容的词语)进行归组,根据出现频率进行归纳统计,词频较高的关键词有:信息披露(4次)、代理(4次)、约束(5次)、薪酬/激励(6次)、董事会(8次)、投资者(8次)、治理指数(8次)、治理绩效/效率(9次)、企业绩效/价值(9次)、控制(10次)、股权结构(14次)。[注]所列关键词对近义词进行了合并;同一篇文章中相同或相似关键词只记一次。
从关键词的统计发现,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高度关注股权结构、控制权/控制人、公司绩效和治理绩效等问题。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比较重视构建治理指数,这对衡量我国的治理水平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有效避免因照抄他国治理指数而无法准确衡量我国公司治理实际情况的问题。此外,大部分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注重于对内部治理问题的探究,对外部治理相关问题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对内部治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又主要集中于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对监事会、决策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则相对匮乏。
2.结构安排。本研究采用正文的一级标题对文献的结构安排进行分析,以此揭示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类文献的逻辑顺序和写作范式。按照出现频次,本研究对82篇样本文献正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安排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引言/导言(60篇,占73%)、问题提出(11篇,占14%)、文献综述/回顾(6篇,占7%)、研究背景(4篇,占5%)、其他(1篇,占1%)。[注]括号内数字代表样本文献第一部分该内容的篇数,百分比数字代表样本文献第一部分该内容的文献数量占样本文献总数的比例。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样本文献正文第一部分都会安排背景类内容,包括引言、研究背景、问题等,说明这是比较公认的实证文章开头,符合现在实证类文章的“八股文”式结构。
本研究还统计了样本文献除“引言/导言”等一级标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字(近似关键字统计时进行了合并)。具体统计结果:文献综述/回顾(30次,37%)、理论基础/分析(22次,27%)、假设(35次,43%)、模型(17次,21%)、研究设计/方法(33次,40%)、样本(14次,17%)、数据(21次,26%)、实证分析(23次,28%)、结果(44次,54%)、结论(74次,90%)、建议(21次,26%)。统计结果说明,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类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范式,但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可能会有些许差异。例如,有的文献一级标题为“研究设计”,子标题包括“模型”、“样本”、“数据”等,而有的文献则直接将“样本”、“数据”等作为一级标题。此外,统计结果也反映出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类论文的结构安排还可以进一步改善,例如可以加强写作结构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从而提高不同论文之间的可比性,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其想重点阅读的部分。
3.样本与数据。本研究对82篇文献的样本与数据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包括样本来源、样本大小、数据获取渠道等内容。
(1)样本来源
根据对82篇文献中样本来源的统计分析,发现约95%的文章中都标明了样本来源。研究样本来源主要为上市公司数据,非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可能与上市公司资料易获得性有关。此外,根据样本文献中对样本来源的描述情况,本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公司治理领域实证研究在描述样本来源时存在两个需要改善的问题:一是部分研究未标明样本来源;二是部分研究未说明样本时间跨度。
(2)样本大小
根据对82篇实证研究样本文献大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介绍样本大小的研究中,排除未具体介绍样本大小的文献,以实际样本涉及的公司数量计算,最大样本为张兆国、闫炳乾和何威风(2006)在研究资本结构治理效应时使用的,1992-2004年间深沪两交易所发行A股的非金融业公司,共7873家。[注]张兆国、闫炳乾等:《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此外,还有约14个研究中样本涉及公司超过1000家,约16个研究中样本涉及公司在500-1000家之间,约13个研究中样本涉及公司在100-500家之间,约15个研究中样本涉及公司在100家以下。此外,由于部分研究使用的是面板数据,因此实际观测值会远远高于所涉及的公司数量,但由于标明观测值的研究不多,因此在这里不进行归纳统计。从样本涉及公司的数量上来看,除了早期研究或针对违规等特殊问题、使用调查问卷的研究往往样本偏小以外,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样本量比较大,为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但是,在统计归纳过程中,本研究也发现部分样本文献在描述样本大小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部分研究未说明样本大小;(2)部分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只标明公司数量来代表样本大小,未说明实际观测值大小。这也反映了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中,样本大小衡量的标准还不够统一;(3)部分研究在多个假设验证时采用的样本大小不同,且未在验证前进行说明。
(3)数据获取渠道
通过对样本文献中数据获取渠道的统计归纳,发现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数据获取渠道主要有以下四种:①数据库;②网站,包括财经网站、资讯网站、交易所网站等;③问卷调查;④手工整理。样本文献涉及的实证研究多采用二手数据,数据库因此成为最主要的数据获取渠道。基于此,本研究对82篇样本文献中数据库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了样本文献中主要数据库的使用频次:CSMAR数据库,23次;WIND数据库,12次;CCER数据库,12次;巨灵数据库,9次;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数据库,3次。
4.控制变量。通过对样本文献中控制变量的统计,发现约66%的研究设置了控制变量。标明控制变量的研究中,约67%都采用了企业规模这个控制变量。另外,资产负债率、行业、成长性等也是采用较多的控制变量。
5.分析工具与方法。关于分析工具,根据统计本研究发现,约52%的样本文献涉及的实证研究未说明使用的操作软件,在另外约48%的实证研究中,由于多采用截面数据,面板数据较少,因此操作软件多采用SPSS,占48%实证研究的一半以上(约51%)。此外,样本文献涉及研究中使用到的操作软件还有Excel、Amos、Eviews、Lisrel、SAS、STATA等。
关于分析方法,经过统计,约57%的样本文献涉及研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约72%的研究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包括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二次函数回归等),说明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是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此外,还有约20%的样本文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从而使研究更加严谨准确。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研究对5种CSSCI期刊刊登的82篇公司治理实证研究论文进行的计量分析可以发现,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公司治理实证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许多公司治理领域的优秀学者或研究团队。虽然近两年样本期刊上刊登的公司治理领域的实证文章有所减少,但是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等环境变化,公司治理问题会继续存在,或涌现出新的问题,为此,需要学者们的持续深入研究。不过,根据样本文献的分析结果也发现,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对非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力度,扩大研究对象;(2)尽量规范写作范式,统一结构安排;(3)准确描述样本大小与来源、样本剔除条件,详细介绍所用的数据库、操作软件、数据类型等;(4)在文中标明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等变量,介绍如何选择替代变量,如何衡量变量等问题;(5)目前公司治理文献大多只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考虑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的涉及中介变量、调节变量;(6)若期刊允许,可适当增加文章的页数,防止过于简化文章内容。例如,根据本研究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样本文献结论部分较短,缺乏对研究局限性和研究展望的说明,不利于今后的研究者发现研究空白点,因此,今后的相关文章可以增加这些方面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