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险防范
2013-04-07郑焱
郑 焱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险防范
郑 焱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全球产业和技术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以来,江苏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资强度,加快创新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全国领先,一批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和创新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展和发展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国际产业竞争和贸易摩擦的加剧,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也逐步显现。面对风险和危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加强风险防范,把握规律,未雨绸缪,打牢基础,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可持续地发展。
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五大风险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从全球视野看,发展优势并不突出,甚至还面临很多风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4.4%,规模与增速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产业发展层次偏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矛盾突出,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球贸易摩擦、市场波动加剧情况下,风险加大。如光伏产业面对美欧“双反”冲击,从“爆发式增长”骤然进入发展“寒冬期”,企业经营极为困难,在挣扎中求生存。
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相对不足。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45%以上,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由品牌占本土工业产值达48%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产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占资产比例超过60%,日本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平均实施率达到52%,德国专利申请量常年位居欧盟第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以“技术跟随”为主,部分产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不多。如医药产业97%以上化学药品为仿制品,光伏产业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仍依赖进口。
领军型创新团队和领军型龙头企业相对较少。江苏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拥有科技人才等优势,并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有6家光伏企业进入全球10强,12家新医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4家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但从全球视野看,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尤其缺乏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例如,风电产业零部件制造优势明显,但除盐城华锐以外,整机制造企业太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且队伍不够稳定,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公共创新平台特别是技术创新平台相对欠缺。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类企业已有院士工作站264个、研究院25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23个、科技服务平台245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创新平台特别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创新平台建设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使用频率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苏州纳米产业园仅有纳米加工和测试分析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技术平台欠缺严重影响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产品消费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市场相对较小。预计今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但总体上是“外需市场大、内需市场小”。2011年,光伏产品90%依赖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比仅为10%。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产规模小、研发制造销售成本高、推广难度大,占有率较低。在美欧市场“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打击下,外需市场急剧萎缩,给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造成巨大风险。
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成功路径可以模仿,其过程伴随着很多风险,且不确定性很大。这既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受内在因素制约,还受人们认识能力局限。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规律看,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相对突出。这是新兴产业容易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一是技术创新风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例如苹果公司引领的智能手机市场,短短3年CPU由1核到2核到4核,升级之快,超乎常人想象。如果不能迅速超越或者跟进,即使相对成熟的技术也会随时面临被淘汰危险。二是市场竞争风险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不同,新兴产业成长和衰退突发性强,如果率先成长,市场占有率会迅速提高,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如果起步晚,又不能后发制人,则市场风险大于机会,常常“死于襁褓”。三是产业风险大。新兴产业带动系数大,产业链较长,所以,其发展要考虑配套,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果单兵突进,很容易被业内企业扼杀,或者遭遇价值缩水。此外,还容易受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看,人才集聚、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压力难以适应。这是新兴产业容易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一是高端人才集聚难度较大。江苏近年新兴产业虽然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人才,但是就单个项目而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研发整体实力不强。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同样缺乏优秀团队。二是融资难度较大。新兴产业有太多不确定性,银行贷款往往慎之又慎,企业很难融到充足资金。三是市场开拓难度较大。类似物联网的新兴产业短时间难以保障有效供给,导致难以形成有效需求。传统产品性能及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新兴产品难以替代。例如电动车替代油汽车需要一段漫长时期。新产品在市场化初期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竞争环境看,国际、国内市场尤其是高端前沿市场,险象环生、竞争尤为残酷。这是新兴产业容易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一是国际竞争趋于加剧。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持科技霸主地位,常常以各种借口和手段残酷打压竞争对手。上世纪日本的芯片产业曾经一度领先美国,但在美国多种手段制约下,不得不选择退缩。当前,江苏光伏产业与当年日本芯片产业遭受的打击几乎一样。二是产业同构导致过度竞争。新兴产业一旦被市场认同,往往出现国家之间产业同构现象,而同构往往造成产能过剩。面对这一压力,企业偏好以规模化获取低成本和超低价格,往往形成惨烈结局。三是国际市场波动大。去年以来,国际光伏市场价格连续“大跳水”,国内光伏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很多企业濒临破产。
从政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看,产业规划布局、公共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尚不能满足要求。这是新兴产业容易产生风险的制度性原因。一是制定发展战略能力不足。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有时候准确性也不高,制定战略规划往往过分追求指标。二是政策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够。例如,电动车产业化需要国家出台资金补贴、基础设施、提高油税和排放标准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但两年来,政策仍然零散,而且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企业无所适从。三是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不足,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少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
三、加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防范要处理好七大关系
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但其未来前景极为广阔,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防范,要始终着眼全局和长远,正确处理发展中的许多重大关系。
技术引领和需求引领的关系。技术引领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手段。“德国模式”代表着技术引领的发展路线。需求引领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内涵和主要导向。“日本模式”代表着需求引领的发展路线。二者关系是辩证和相辅相成的。没有核心技术的产业是受制于人的脆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既要掌握核心技术,又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撑的关系。土地、矿产、水和人力等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资源枯竭,产业将面临困境。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依赖智力支撑,产业发展才更具可持续性。任何产业发展,既离不开资源要素,也离不开智力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资源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在资源既定条件下,要更加倚重智力和技术创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赢得主动权。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部门和新行业。现阶段主要是指伴随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技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传统产业是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现阶段主要指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高,发展壮大需要较长时期。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兴产业关联和带动的对象,传统产业插上高科技翅膀,同样会涅槃重生,转化为新兴产业,如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关系。国际市场是国际商品交换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现象的总和。国内市场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对象则是国内机构或个人。注重国际市场还是注重国内市场,是经济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受传统发展模式矛盾凸显与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的“双重影响”,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与国际市场需求骤降的“双重压力”,去年以来,江苏外经贸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江苏作为外贸大省,必须牢牢抓住国际市场,全力开拓国内新兴市场,努力拓展“两个通道”、赢得“两个市场”。
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关系。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和在拥有核心技术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技术引进是通过一定方式从本国或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研究单位、机构获得先进适用技术的行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方面,而技术引进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但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目前,江苏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在消化吸收上下更大功夫,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加快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关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首先要有一定速度,并且在量上有一定优势。同时要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及产品的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优先和环保优先。加快发展和提升质量对于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都必不可少,同等重要。只有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提升质量,在提升质量同时加快发展,拥有核心技术、上乘质量和一定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才会更快、更好、更可持续,才能逐渐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在世界产业格局中占有较大份额。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政府引导主要通过履行调控职责,发挥产业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标准、融资、法律等支撑体系。市场主导主要是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自主调节、充分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沿着市场方向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宏观战略问题,也是微观操作问题,既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市场主体行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共同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实施主体,要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加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防范的着力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突破期。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防范,切实赢得全球主动权和竞争优势,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着力优化战略布局,积极防范规划误导风险。方向决定未来,布局决定成败。产业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美国航天、新材料、生物科技、电子、纳米等技术称雄世界,很大程度得益于全球化战略布局。以全球化视野推动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布局,要努力做到“三个优化”。一要优化区域布局。针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强化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对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明确发展和支持的重点地区、重点载体,推进集聚发展、规模发展。二要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基本特点和发展特性,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重点产业链条,以链带面、全面发展。如光伏产业要突出技术创新、主攻高端,打造高水平、大规模、全路径产业链条,占据世界光伏产业制高点。平板显示产业,要努力突破玻璃核心技术,早日实现自主生产。半导体照明产业,要加快打造均衡发展产业链。三要优化市场布局。坚持用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进行全球化市场布局。目前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和消费市场两端在外,容易受制于人。要千方百计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创造良好环境,扩大新兴产品示范范围和市场应用。加快支持“自给式”和“分布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消化过剩产能,加快实现以内需市场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努力避免或减少“暴生暴滥暴死”现象。
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防范技术落后风险。重大技术创新能够导致经济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线。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要积极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支持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对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立足自身基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全省每年要排出30—50项有实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突破。二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加快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着眼实效,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政产学研金用合作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四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坚持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包括吸引国外研发机构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允许参与科技项目竞标,通过“拿来主义”吸收再提高。
着力创新商业模式,积极防范经营粗放风险。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没有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行之不远。正是由于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注入无穷活力,iPod+iTunes、iPhone+App Store、iPad先后改变了传统音乐、手机和出版行业,苹果公司才走出低谷、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翘楚。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化解企业风险。要把创新商业模式作为防范战略新兴产业风险的重要抓手。一是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节能环保领域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等新型模式,大力发展商业性的增值服务新业态等。二是高度重视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产业化、商业化服务平台。加强新能源发电储能等设施配套,加强物联网组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功能建设。三是高度重视本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立足长远,支持具有竞争实力的自主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租赁等新商业模式,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培育需求,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