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培养:一项值得关注的民生建设
2013-04-06彭思毛
彭思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8)
党的十八大再次奏响“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部署;并且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了将高等教育惠及广大农民,应当把农民大学生培养列入民生建设体系。
一、应当把农民大学生培养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建设工程
应当把农民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着重关注的对象。十八大报告指出,改善民生,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毫无疑义,改善民生是面向全体人民的,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面对我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的现实和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一突出矛盾,把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条件远不及城镇居民的农民作为当前甚至相当长时期改善民生着重关注的对象,也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方针。所以十八大报告同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各地各部门应当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的决策,更加关注农民的民生问题。
农民的素质提升是根本的长远的改善农民民生。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要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首先必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而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首先必须使农民实现人的现代化。要让广大农民尽快地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让农民进一步致富与持续致富,就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增强致富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致富的本领,尽快实现人的现代化,平等地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来,是农民的新要求与新期待,而且是最根本的长远的改善农民民生。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10年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在农村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占了60%以上。可见我国农民劳动力队伍规模之庞大。而在我国如此庞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只占2.40%,大专以上只占1.25%(陈时生,2010)。另外,从农民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例看,我国农村平均每万人中技术人员不足7人,远远低于美国的0.24%和日本的0.28%(王灵芝,2010)。农民阶层科学文化素质与技术素养整体低下,必然制约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改善农民的民生,从战略上考虑,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农民大学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从一般意义上讲,提升农民素质的途径很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农村“普九”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提高农民素质奠定了一定基础。国家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培训资源,兴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田园学校和农民课堂等培训农民,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起到了推动农民教育的积极作用。科技、文化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文明风尚,培育农村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从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技致富引领者与技术骨干的高度来看,应当在上述基础教育、技术培训、文化普及的基础上发展农民高等教育,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民大学生。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对象是农民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通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训练与培养,成为新一代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将在农村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带领农民致富的骨干力量。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农民罗怀祖,就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一大学生计划”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在全镇建立6个良种母猪繁殖示范村,组建霞阳镇养殖协会,创办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有力地推动了炎陵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数百户农民致富。长沙市望城县(今高新区)雷锋镇真人桥村4名村干部一起报读电大“一村一名一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专业,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带领全村村民创业致富,使一个“扶贫村”一跃成为长沙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彭瑛,2011)。实践表明,培养农民大学生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高等教育公平应当惠及广大农民。按照吴忠民先生的分析,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第一层面主要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侧重点是“基本生存”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第二层面主要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侧重点是“生计来源”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充分就业问题、提供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等。第三层面主要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侧重点是“生活质量”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由此可知,发展农民高等教育,培养农民大学生,无疑属于较高层面的民生建设,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还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农民高等教育。但是,从国家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看,从远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看,从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一大学生计划”10年的成功实践看,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将高等教育公平惠及广大农民,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并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我们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将农民大学生培养列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体系与实施项目之中。这样做,我们就能加快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的目标。在今年的“两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强调,只有培养兼具生产者、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及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承担者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满足农村出现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建议,加大对现代农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内蒙古政协委员张润生建议,创新机制,加大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培养力度,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经营现代农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三农”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制定专业化现代职业农民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现代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可见,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
二、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可行途径
农民高等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举办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各类高等学校。从我国目前开展农民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是由普通高校、职业学院和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在承担这一任务,而且主要是由广播电视大学在承担这一任务。
普通高校、职业学院开展农民高等教育,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在少数省份实施。其大体做法是由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确立项目,由指定的为数不多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院组织实施。譬如,吉林省2005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由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承办。项目实施7年,培养了10637名农民大学生,覆盖全省9700多个行政村。黑龙江省2005年实施“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由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牧水产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所省内高等农业院校联合实施,4年招收农民学员8895人。由普通高校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具有师资、实验设施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等优势。但有诸多不足:受普通高校教学与生活设施条件的限制,培养规模与培养速度十分有限;农民离土离乡到大学里来读书,不能解决农学矛盾与家学矛盾,还要增加学员的经济负担等等。
采用远程教育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广播电视大学拥有一个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到县级电大的办学系统,各级电大都拥有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是电大拥有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学网络。地方电大也相应地建立了教学网站,如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专门开发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网和现代农民教育网,实现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湖南红星网的相融和互补,为学员提供了学习平台和信息通道。三是学校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配备了丰富而适用的学习资源。农民大学生修读的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包括文字教材、视频教材和作业练习的学习包。学校还通过网络传送学习辅导资料,教师通过网络与组织面授进行学习辅导。四是电大实行完全学分制和自主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选择修读课程与学习方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自2004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10年招生41.38万人(湖南60925人),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干部、技术骨干和新型农民,积累了农民大学生培养的经验,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远程高等教育品牌。实践证明,通过远程教育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是一条投入少、收效好、深受农民欢迎、切实可行的途径。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对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学校一定要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尤其要积极探索农民大学生培养规律,创新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既不同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一般性的技术培训,应当建立一个适应农民学习的融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管理科学、营销策略、创业技巧等于一体的学习内容体系和融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创业实践等于一体的学习方法体系。具体说来,要重视农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通过课程开设与集体活动等途径,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法治观念、政策水平与道德修养,培养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办事能力。针对农民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突出基本技能教育与实践教学。根据农民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开放性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根据当地农村现状和地域特点,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教育,开拓农民大学生的创业思路,等等。
三、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条件保障
1.应当由省级政府制定全省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吉林省2005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黑龙江省2005年开始实施了“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陕西省也宣布今年启动“职业农民塑造工程”。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大省,全省15—60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将近3000万人。要把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重点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因此,有必要在总结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由省政府颁发实施,并将该计划纳入湖南省民生建设体系和教育发展规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扩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规模。
2.应当切实加强对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领导。“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应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各级农村工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对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由政府统领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办学效果。各级农村工作部门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统筹,落实招生计划。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管理,加强教学指导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农村工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落实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政策扶植与经费支持。
3.应当多渠道筹措“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经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专项经费。省、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村工作、财政等部门要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纳入“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计划和相关民生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给予经费支持。
[1]陈时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2]王灵芝.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探索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3]彭瑛.远程条件下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4]吴忠民.民生有三个层面[J].南方农村,2011,(1).
[5]曹红艳.留住种地的人[N].经济日报,2013-3-12.
[6]谭辛.重视现代农业管理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3-3-13.
[7]曲维东,孟召华.加快培养现代职业农民[N].人民政协网,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