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 (杭州湾段)考察调研报告
2013-04-03王建华杨元平吴修广
王建华,杨元平,吴修广,赵 昕
(1.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16;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一、考察背景与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委 〔2011〕30号)在2011年相继出台,与此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2012年2月,浙江省政府与水利部在杭州签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共同推进浙江水利改革发展,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对推进浙江省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实施和深化“八大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经济建设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具有重大意义。
钱塘江作为浙江母亲河,其河口所在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4市区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更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占据海洋经济“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中的 “一核北翼两圈五区”,地理位置独特。
钱塘江河口经过长期治理,河口江道逐步趋于稳定,两岸治江围涂新增土地资源近12.67万hm2(190万亩),防洪御潮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口水环境有所改善,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为钱塘江河口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然而,面对新时期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河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钱塘江河口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海洋经济发展与钱塘江河口治理更好地结合,科学谋划新时期河口治理重点和主要任务,落实“生态协调各方”的基本理念,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次考察紧紧围绕“调查现状、了解需求、探讨方向”这一主线,以“科学治江、服务两岸、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升钱塘江河口治理对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出发点,结合钱塘江河口治理实践,调查了钱塘江河口开发、管理的现状,调研了河口两岸地区地方政府对钱塘江河口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求,学习了上海长江口治理的举措与经验,研讨了新时期钱塘江河口治理与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分阶段目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钱塘江河口治理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二、考察范围与过程
(一)考察范围
本次考察包括实地考察和调研,实地考察范围上边界为海盐县澉浦长山东南咀至余姚市西三闸连线,下边界为上海芦潮港至镇海甬江口连线,沿岸涉及海盐、平湖、余姚、慈溪4个县(市)和宁波杭州湾新区。鉴于上海、舟山水域与本次考察的密切联系,调研范围扩展到上海、舟山2市 (见图1)。
图1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考察范围图
(二)考察过程
1.摸清基本现状,积累基础资料
通过探查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水文地质情况、水资源水环境情况、重大涉水工程情况、治江围涂情况及土地、航运、港口、潮汐能、风能等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自然特性,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2.实地调研座谈,明晰两岸需求
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海洋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钱塘江河口两岸地方政府对防洪御潮、土地资源开发、港口航道和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重要涉水工程运行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
2012年6—7 月,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慈溪庵东边滩、十二塘围涂工程、慈溪风力发电厂、杭州湾湿地中心、上海青草沙水库、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长江口试验中心、舟山滩浒岛等地,调研了曹娥江大闸、秦山核电厂、嘉兴港区、嘉兴电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等重要涉水工程,并分别与曹娥江大闸管理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慈溪市政府、余姚市政府、海盐县政府、秦山核电厂、平湖市政府、嘉兴港务局、上海航道局、舟山市政府等单位或地方政府举行了会谈。
通过调研座谈,考察组初步了解了各地治江围涂与滩涂资源利用、湿地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港口航道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防洪排涝、重大涉水工程运行、临港产业发展、海河联运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就取排水、二线塘处置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围绕钱塘江河口治理对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进行了共同探讨。
3.学术研讨交流,把脉治理方向
2012年10月24日,组委会在杭州组织召开考察活动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浙江省水利厅机关处室及厅属单位领导等,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彭佳学应邀出席会议。考察组成员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从 “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需求”、“河口治理与开发”、“重大涉水工程安全运行”3个角度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和领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钱塘江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把脉,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
会议要求建立并完善河口治理研讨长效机制,充分认识环杭州湾地区的特殊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要求,把握好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明确目标,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以生态协调各方,保护涌潮,研究岸线和岸带的复合资源,做好规划,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并逐步推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为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考察主要成果
(一)自然特性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西起澉浦—西三闸断面,东至芦潮港—镇海一线的湾口。上游有钱塘江注入,北侧芦潮港紧邻长江口,南侧镇海与甬江口相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湾口宽约95.0 km,自口外向口内渐狭,至澉浦一线目前宽度为16.5 km。杭州湾海底地形平坦,低潮位时水深多数为8~10 m,乍浦断面以西渐渐抬升,至澉浦断面水深约5.0 m,其水下地貌可划分湾口水下浅滩区、湾中潮流槽脊区和湾顶沙坎区等3种类型。
1.潮 汐
杭州湾内大部分水域属非正规半日分潮海区,潮汐在一太阴日 (24.8 h)内2涨2落,日不等现象显著。自湾口至湾顶,高潮位逐趋升高,低潮位渐趋降低,潮差沿程增大。北岸高潮位比南岸高,低潮位则相反,因而潮差北岸比南岸大,这种差异由湾口向湾顶逐渐减小。澉浦以下各站涨潮历时比落潮短1.5 h,两者之比平均在0.77~0.79,沿程变化小。澉浦至盐官的涨、落潮历时比从0.79急剧减小到0.23。盐官以上沿程各站两者比值在0.15~0.20变化。
2.潮 流
涨潮时,通过洋山、岱山的潮流在上海金山附近会合,此时,从舟山群岛及金塘水道传来的涨潮主流方向为西北,通过王盘山附近分2支,一支向西北直指乍浦,另一支向西直指澉浦,并分别与贴近北岸边的涨潮流会合而得到加强。落潮时,钱塘江河口段内落潮流通过澉浦断面时分南、北2支向外扩散,通过王盘山以后,转向东南,经七姊八妹岛和舟山群岛间狭道外泄。
3.波 浪
杭州湾是面向东海的半封闭海湾,湾口南部受舟山群岛等岛屿阻挡,来自外海的SE向浪不易传入,即使传入,强度也被削弱。湾口北部无大的岛屿,来自外海的ENE和NE向浪可直接传入,但传向背离杭州湾北岸。根据滩浒站3处波浪站分析,杭州湾波浪以风浪为主,风浪频率高达95%以上,涌浪仅占2%。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季节为过渡期,风向多变。
4.泥 沙
杭州湾悬沙中值粒径为0.006~0.016 mm,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变粗。泥沙来源大体可归结为钱塘江流域来沙和海域来沙。含沙量纵向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横向分布湾口断面北高南低,湾中金山乍浦断面北低南高,湾顶澉浦断面最高达到3.0~4.0 kg/m3。含沙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 (12月至次年2月)含沙量较高,夏季 (7—9月)含沙量较低,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3倍,春、秋季节介于两者之间,水文年内似有周期性变化。
5.盐 度
杭州湾内盐度平面分布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冬季湾东南部水域盐度比夏季低,其他水域盐度普遍增高。垂向底层和表层盐度差异较小,从盐度的纵向变化来看,落潮流期纵向盐度差异较小,而涨潮流期纵向盐度差异较大;从横向变化来看,小潮期两者差异较小,而大潮期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落急和涨憩2个时刻。
6.底 质
杭州湾底质以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泥质粉砂是其主要底质类型,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区域从大金山—七姐妹一线以东,到杭州湾口东北部和长江口东南相连接的广大海域内。中值粒径一般6~8 φ,分选较差。粉砂是杭州湾的另一重要底质类型,主要分布区域在王盘山以西和以北的海域,南部七姐妹浅滩周围,及庵东滩地的前缘及湾顶澉浦附近。细砂是杭州湾内最粗的一种底质类型,主要分布于王盘山东南到七姐妹之间的浅水地带,乍浦到金山嘴近岸深槽区内也有少量分布。粉砂质泥是杭州湾内最细的底质类型,主要分布在湾口的东北部,在泥质粉砂区域内呈斑点状分布,此外在北部深潭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可以看出,杭州湾底质的分布是在水流作用下,经过长期搬运、分选和沉积的结果。
(二)治理成效
钱塘江河口经过100 a治理,闸口至尖山段75.0 km长期桀骜不驯的江道基本稳固,在提高防御洪涝、台风暴潮能力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河口区域乃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1.防灾减灾作用明显
钱塘江河口海塘防洪御潮标准提高到50~100 a一遇,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计算,防灾总效益超过100亿元,而投入费用约为25亿元。海塘加固维护以来,虽然已发生近100 a一遇的洪水、台风,但均未发生过主塘溃决的灾情,未造成严重损失,保障了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江道治理取得成功
经过科学试验、合理整治,固定了90.0 km长游荡摆动的河道,减少了主流对堤岸顶冲作用,河床平面稳定性提高,南北岸多处抢险的被动局面改观为有限节点防守,极大缓解了防洪抢险压力,两岸防洪安全性大大提高。江道整治后,在涌潮景观得到保护的同时,海塘稳定性提高,两岸平原排涝条件明显改善,减少了咸水入侵,沿线地区的港口建设和航道开发条件明显改善,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秦山核电厂取水口淤积等重大涉水工程安全运行问题初步解决。同时,江道缩窄也为杭州湾两岸桥梁通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土地开发效益显著
按照“治江结合围涂、围涂服从治江”的原则,在钱塘江两岸自上而下全面实施治江围涂工作,获得了治江、增地双重效益,截止2011年,在钱塘江河口区围涂12.60万hm2(189万亩),占全省的51%。依托滩涂资源,钱塘江河口两岸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开发区,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滨海工业园区、上虞工业园区、海宁尖山新区、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等。滩涂资源开发不仅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了两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在增加社会就业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曹娥江大闸的建成,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沙坎下移与稳定,既保护了钱塘江独特的旅游景观资源—涌潮,同时,又增加了涌潮的多样性。明清古海塘保护研究工作的开展,沿江景观大道、生态园区、生态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的建设,均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保护屏障。
5.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在河口治理过程中,科学水平和施工技术大大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优良的施工队伍,同时为城建、环保、能源及交通等相关专业提供技术服务,也为河口管理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持。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比较重要、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钱塘江北岸海塘防御超标准风暴潮研究项目荣获国家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工程技术方面,乘淤围涂、以围代坝技术、堤身加固堤脚防冲及沉井施工技术、明清老海塘的加固技术、桩式丁坝技术以及泥浆泵和土工布充泥袋机械化施工技术使得治江围涂工程基本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走向机械化施工,既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投资,又加快了治江围涂的进展。
6.“健康河流”理念基本建立
钱塘江河口治理思想是既要保持河口的自然健康状态,又要注意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河道资源的索取不超过其能承受的限度。通过 “健康河流”评价体系对钱塘江河口治理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钱塘江河口治理后其健康程度大大改善,城镇供水、农田灌溉、环境用水等的供水保证率增加,河流水量水质基本满足沿江饮用水、工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要求。
7.河道管理继续加强
依靠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等法规、规划的政府职能和政策职能,加强规划治导线审批与监督管理,加强水事管理,扩大管理范围,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促进了对钱塘江河口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自然资源现状、利用需求与保护
杭州湾潮强流急、地貌类型众多,决定了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如以钱塘江涌潮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深水航道港口资源、滩涂海岛资源、潮汐(流)能风能资源以及丰沛的水资源等。
1.水资源水环境现状
(1)水资源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总量442.5亿m3,其中杭州闸口以上为386.4亿m3,曹娥江 (包括萧绍平原)45.3亿m3。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年内径流的季节性变化明显,3—7月径流可达全年的70%。钱塘江河口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占了水资源总量的99%以上,主要来自于降雨。
杭州城区以钱塘江作为主要水源,近年来需水量在逐年增加,同时生活、生产和水环境用水组成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生活用水总量持续增加、浙东引水工程以及用于改善城区河网水环境的引水入城工程的建成,加大了钱塘江两岸的取用水需求,逢干旱与大潮相遇,城市供水面临咸潮威胁。
宁波平原水资源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其中尤以濒临杭州湾的余姚市北部、慈溪市以及江北区、镇海区的水资源最为短缺。绍兴市随着海涂围垦面积的增大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需求量将有所增加。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钱塘江河口老盐仓以下河段为海水,不作为饮水水源。为了解决浙东绍宁平原及舟山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实现钱塘江河口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了浙东引水工程。
由此可见,随着钱塘江河口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量不断加大,地区用水供求矛盾将日益突出。
(2)水环境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钱塘江河口以老盐仓为界,富春江电站至老盐仓执行地表水标准,老盐仓以下河段执行海水标准。干流水质分段标准为:除桐庐水厂取水口下游0.5 km至柴埠河段、苋浦江汇合口至大源溪富春江交汇处、三堡船闸至老盐仓河段为Ⅲ类外,其余河段均为地表水Ⅱ类标准。支流浦阳江自诸暨与萧山交界处到浦阳江口上游3.0 km处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浦阳江口上游3.0 km处至浦阳江口段为Ⅱ类。
钱塘江河口上游段是杭州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富阳至杭州南星桥45 km河段集中了生活、工业、农业和环境用水等取水口,中游段南星桥至澉浦的85 km河段则是杭州、绍兴、嘉兴地区的主要集中式污水排放区,也是萧绍平原、杭嘉湖平原等非点源污水的纳污河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钱塘江流域上游及河口地区工业及生活污水日渐增多,河口的水质呈逐渐恶化趋势,直接影响了杭州市饮用水水质安全、两岸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及河口水生态环境,成为两岸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
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段老盐仓以下及杭州湾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老盐仓以上干流地表水水质以Ⅲ类水为主,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氮和总磷,其次为CODMn。同时,富阳—闸口河段溶解氧(DO)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现状钱塘江河口区各功能区的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富阳以下,其中三堡船闸—海盐澉浦功能区的污染负荷最大,而大源溪富春江交汇处—三堡船闸河段虽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但也承担了一定的污染负荷。同时,河口地区干流取水量和入河排污量仍然呈双增长态势。
因此,钱塘江河口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2.涌潮资源利用与保护
钱塘江涌潮汹涌壮观,激越时排山倒海,涛声震闻十数里外,潮头线在江面上形态各异,海宁八堡的交叉潮、海宁盐官的一线潮、海宁老盐仓和萧山赭山湾的回头潮等,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墨客颂咏的对象,是浙江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钱塘江两岸经济发展,提高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国际知名度。作为世界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涌潮的历史、文化、景观价值越来越多地被社会重视和关注。海宁市依托钱塘江海塘修建了全长1360 m的“观潮胜地公园”,内有鱼鳞塘、毛泽东诗词纪念碑、镇海铁牛等众多人文景观,再加上“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观潮旅游活动,在观潮期间吸引数十万计的观潮者前来。同时,学界对于钱塘江涌潮这一独特水动力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因此,在钱塘江河口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保护好涌潮资源。
3.港口航道资源现状与需求
钱塘江河口地区(环杭州湾地区)近江临沪,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和舟山等6市,是浙江经济发达、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也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杭州湾地区港口航道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开发:环杭州湾北部是吞吐量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洋山港;南翼是居世界前列的宁波—舟山港;北岸是正在迅猛发展的嘉兴港。
(1)港口航道资源现状
①杭州湾北岸嘉兴段港航资源现状
嘉兴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北岸,东起浙江与上海接壤的平湖金丝娘桥,西至海盐长山闸,背靠经济发达的杭嘉湖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港区自然岸线长约74.1 km,可供建设生产性码头岸线约26.5 km,已建码头泊位共使用岸线3948.0 m。岸线自东向西划分为独山港区、乍浦港区和海盐港区。
目前,以嘉兴港为枢纽,港口后方公路、内河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嘉兴港后方为杭嘉湖和苏锡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河网密布,内河航运相当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河联运优势。
②杭州湾口舟山群岛港航资源现状
舟山港域位于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经与宁波港口资源整合,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舟山群岛拥有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岸线总长2444.0 km(其中深水岸线长245.8 km),至2009年底已开发利用岸线长116.9 km(其中深水岸线长83.3 km),南部海域岸线开发程度较北部高。大型码头设施主要分布于靠近宁波、上海的大陆岛屿以及靠近长江口的岛屿上。其它岛屿目前主要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和岛屿生活、生产物资运输的码头。
目前舟山港域共有11个港区,其它很多岛屿也具备深水岸线资源,暂作为港口岸线保留,以后结合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规划布局。
(2)环杭州湾港航需求
①嘉兴市港航建设需求
独山港区是杭州湾北岸唯一具备建设5万吨级码头深水港条件的港区,也是国家规划的重点港区之一。港区自然条件较好,可建港岸线长12.6 km,前沿水深-13.0~-15.0 m,可以建造3.0万~5.0万吨级码头泊位43个,具备建造内河港与海港联运、泊位大中小配套、港口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深水港区的基本条件,是杭州湾地区 “两海”(接轨上海、面朝大海)优势最为集中的区域。
“十二五”期间独山港区将建设9大码头项目,建设码头泊位18个,包含4个5.0万吨级石化泊位,3个3.5万吨级煤炭泊位,10余个3.0万~5.0万吨级多功能泊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群,计划投资高达79.7亿元。
按照规划,海盐港区将杭州湾跨海大桥—白塔山—长山闸总长约41.6 km的岸线,作为海盐港区港口发展控制岸线,外海水域控制面积约3.2 km2,陆域控制面积约3640.00 hm2,建设泊位55个,其中1.0万~2.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30个,3000~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 4个,3000~5000吨级散杂物泊位16个,港作船泊位4个,客运泊位1个。同时发挥海河联运优势,规划在大桥新区和秦山镇沿海实施海塘线海河联运工程与何家桥海河联运工程。
②杭州市港航建设需求
杭州市位于杭州湾湾顶区域,受自然条件限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目前货物出海依靠嘉兴港、上海港或宁波港。杭州市庞大的货运需求以及内河大港地位,对海港建设以及海河联运需求极为迫切。
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工业园区外侧,即杭州湾廿工段盘头至廿二工段盘头之间,拟建设杭州市唯一的出海码头—杭州湾出海码头,建成后将与独山港深水码头对接,辅助建设一批四级航道,为港口发展和区域水运提供支撑,充分发挥杭州水运方面优势,实现海河联运。
③杭州湾南岸港航建设需求
在杭州湾南岸,镇海港以西的漫长岸线,是传统的围涂造地区域,目前没有港口与码头。沿岸的慈溪、余姚、上虞、绍兴、萧山等市 (县)的出海货物,依靠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出海。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货运量的增长,钱塘江南岸各市(县)对出海港口与航道的需求极为迫切,急需有独立出海码头。
杭州湾新区根据相关初步研究,在新区东侧、四灶浦外侧7.0 km处,存在十几年来相对稳定的深槽,有望建成小吨位出海码头,满足新区货运需求,同时也可接纳慈溪、余姚、上虞等地货物转运至北仑港或上海港。绍兴县拟大力推进栈桥式煤码头项目,满足滨海电厂1万t/d的用煤需求,以及袍江、滨海2大开发区建设的需要。上虞市拟在上虞海塘东端新建3000~5000吨级闭合式港区,建造5000吨级船闸1座,并配套11.0 km连接河道建设。余姚市拟在海皇山闸附近建造万吨级码头,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4.滩涂、海岛资源现状与需求
(1)滩涂资源
杭州湾属于典型的喇叭形港湾,南岸泥沙淤积,形成了范围较广、分布成片完整的海涂资源。根据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资料,钱塘江河口闻家堰至澉浦河段平均低潮位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36万hm2(20.34万亩);澉浦以下水域理论深度基面0.0 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99万hm2(44.81万亩),0.0~2.0 m的面积为1.52万hm2(22.83万亩),2.0~5.0 m的面积为4.09万 hm2(61.34万亩),合计8.60万hm2(128.98万亩)。滩涂主要分布在南岸,约占总量的86%。
根据 《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2005~2020)》,钱塘江河口区域2005—2010年完成围涂工程7处,共1.25万hm2(18.74万亩);2011—2015年围垦4处,规模为1.21万hm2(18.15万亩);2016—2020年完成围垦 2处,规模为0.75万hm2(11.23万亩);远期围垦1处,规模为0.07万hm2(1.12万亩),滩涂围垦总规模为3.28万 hm2(49.24万亩)。
(2)海 岛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海岛总数为1844个,行政隶属于3个地级市的11个县 (市、区),海岛陆域总面积约1354 km2(不包括潮间带滩涂面积),海岛海岸线总长2481 km。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区域主要分布有滩浒、七姊八妹、王盘山等主要岛屿或岛屿群。
数量众多的海岛深水岸线,由于距离大陆近、前沿水深条件好,又有良好的深水航道和避风锚地与之配套,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开发前景良好。区域内有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除拥有著名的普陀山、嵊泗列岛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外,还有海蚀景观中规模较大的嵊泗县东绿华的 “礁岸长城”等。沙滩以嵊泗县的洒礁岛为最多,有基湖沙滩、南长涂沙滩等,朱家尖岛也有多处。海岛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近岸大岛上,其中舟山本岛、岱山、金塘、朱家尖等10个海岛的土地面积,占全省海岛面积的50%以上。年有效风能大于2500 kW◦h/m2的风能丰富区包括泗礁、嵊山及其他面积较小、海面开阔的岛屿,年平均风速在6 m/s以上,有效风能时数在7000 h以上,有效风能密度350W/m2,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岛屿周边区域海洋能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开发前景较好。
海岛的开发利用将主要集中在战略物资进口储备、滩涂开发利用、旅游开发、新能源 (风能、潮汐能等)开发与利用等方面。
5.风电、潮汐能资源现状与需求
(1)资源现状
杭州湾可利用的海洋能主要有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风能等,储量十分丰富。
①风 能
杭州湾地区15 a来平均风速为2.7 m/s左右,湾口年平均风速4.0 m/s,湾内的滩浒年平均风速为7.3 m/s,杭州湾以北年平均风能密度为300~400 W/m2,可利用小时数6500~7000 h,风能储量约为70万kW,杭州湾以南年平均风能密度为400~600 W/m2,可利用小时数7000 h以上,风能储量约为200万kW。杭州湾湾口风能储量大,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
②潮汐能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巨大的潮差蕴藏着丰富的势能,潮汐能蕴藏量达590亿kW◦h,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1/4强,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近700万kW,潮流高能密度区最大能流密度29 kW/m2,理论平均功率为3088万MW,拥有建设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
(2)开发利用需求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拥有如此丰富的风能和潮汐能资源,而从目前的利用现状来看,远远落后于全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风能和潮汐能发电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是安全可靠、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同时还可以带来很多其它效益。开发利用好风能、潮汐能资源,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国家通过立法已将风能、太阳能以及海洋能等列为可再生能源,并予以大力开发利用。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鼓励沿海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好风能、潮汐能,需要贯彻好政府政策。
二是加快该区域的电力能源建设,除了继续建设秦山核电基地和城市火电基地之外,特别需要杭州湾区域风能以及潮汐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很大程度上弥补该区域电力不足,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重大涉水工程安全运行
1.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现状及减淤对策
曹娥江大闸位于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右岸支流曹娥江口,2009年6月完工,是国家批准实施的重大水利项目,也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枢纽工程,被誉为中国“第一河口大闸”,闸上河道型水库库容为1.46亿m3,具有防潮、防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善水环境和航运条件等多项功能。
(1)闸下冲淤现状
试运行期间曹娥江口外尖山河段主槽靠南岸,闸下河床高程较低。大闸闸下有泄洪冲刷坑,冲刷坑高程普遍在-5.0 m以下,冲刷坑外由水下浅滩与尖山河湾主槽过渡,高程维持在-4.0~-3.0 m。堵坝下游地形中间高周围低,明显高于闸下区域地形,2008—2010年逐渐淤高,高程在-1.0~0.0 m,2012年汛前甚至出现了3.0 m以上高程,经2012年钱塘江丰水年汛期冲刷后滩地高程有所下降。
(2)冲淤影响分析
曹娥江口位于尖山河段凹岸顶点附近,闸下泥沙冲淤受钱塘江径流、潮流及曹娥江径流的共同作用。尖山河段北股涨潮流直指曹娥江口门、南岸曹娥江口贴岸潮沟贯通河势条件下,涨潮时水流从曹娥江口右侧流入、左侧流出,口内回流较弱,大潮期闸下涨潮流速较大,发生冲刷,小潮期涨潮流速较小,泥沙淤积;落潮时,闸下右岸区域出现明显回流,将会发生淤积。当尖山河段涨潮槽贴南岸在曹娥江口外贯通时,涨潮流顺南岸上溯,在堵坝下游区域形成明显回流,将导致该区域淤积。
曹娥江大闸闸下冲刷主要受大闸泄水直接影响,无下泄条件下,闸下滩地高程受尖山河段河势控制。试运行期主槽靠南岸,闸下滩地较低,大闸泄流冲刷效果不明显。但当钱塘江出现连续丰水年,应关注尖山河段河势,出现闸下淤积的不利情况时,可考虑大闸冲淤调度,充分利用汛前雨洪、河网蓄水等水量,集中冲淤和经常性维护冲淤有机结合方式减少闸下淤积。
(3)减淤对策
一是优化曹娥江大闸冲淤调度,充分利用汛前雨洪、河网蓄水等水量,集中冲淤和经常性维护冲淤有机结合方式。在水流冲刷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汛前可考虑机船拖淤、挖淤,气动清淤等多种工程措施。
二是实施曹娥江、钱塘江联合调度,考虑钱塘江径流调度情况,适时开闸,提高冲淤效率。
三是进一步开展尖山河段整治工作,让尖山河段主槽稳定靠近南岸,使主槽维持一定的通航水深,同时也降低闸下滩地高程,获得综合治理目标。
2.秦山核电厂防洪御潮安全与取水安全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秦山核电厂群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的秦山镇附近,本区距上海市市区约90.0 km,距杭州市市区约80.0 km(直线距离)。秦山地区已建有秦山一期300MW压水堆核电机组,秦山二期已建2×650 MW压水堆核电机组,秦山三期为2×728 MW重水堆核电机组,秦山二期扩建工程2×650 MW压水堆核电机组已发电,正在建设一期扩建方家山2×1000MW压水堆核电机组。
(1)秦山核电厂附近海塘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秦山核电厂附近部分海塘塘身与塘面仍存在局部勾缝沙浆脱落,条石松动断裂,条石间镶嵌松散状态,局部地段还存在贯穿裂缝;还有一些海塘发生沉降,已达不到原设计100 a一遇标准。为达到核电的防洪安全标准,厂方已确定加固加高一期海塘,而一期扩建、二期、三期可达到核电厂防洪安全标准。
(2)秦山核电厂取水口安全影响
秦山核电群总装机容量为6100 MW,冷却水用量大,选址上要求有稳定安全的冷却海水水源,取排水口不受淤积影响的保证率要求较高。
一期取水口水深较富余;二期仍有较大富余水深,目前机组运行正常;二期扩建取水口下游深潭间的沙脊在-7.0~-6.5 m,距临界值-5.0 m较接近,富余水深偏小,需关注和警惕;三期及一期扩建的取水口高程与一期相似,富余度达10.0 m左右,机组运行正常。
影响秦山二期扩建深潭水深条件的因素复杂多变,且不易察觉,如天然径流年际、年内长、中、短历时变化,及人类大、小范围的治江缩窄、围涂和局部建桥、码头等,都会导致秦山附近深槽涨、落潮量及含沙量的变化,深槽水深也会相应变化。此外,取水口水深还受到机组运行的影响,当机组正常运行时,由于存在漏斗效应,取水口头部一般能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当机组检修停运时,漏斗效应消失,短时间也可能将取水窗口淤死。建议加强定时、加密观测和分析,加强预警、预报,提出各类防止对策措施,确保核电取水口安全。
3.嘉兴港运行与北岸深槽维护对策
(1)嘉兴港现状
北岸深槽蓝田庙—金丝娘桥所在的全公亭深槽为东方大港—嘉兴港所在地,由独山、乍浦、海盐3大港区组成。
嘉兴港码头前沿水深条件虽然较好,但由于北岸深槽上游碍航段的存在,低潮位时水深严重不足,且近10 a来有着明显的淤积趋势,在冲淤变化幅度较大的钱塘江河口,持续关注北岸深槽水深条件的变化,及早开展港区及航道减淤对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北岸深槽冲淤变化
嘉兴港前沿为北岸深槽,自上而下分别为海盐深槽、乍浦深潭和全公亭深槽。近岸深槽范围大致离岸0.5~1.0 km,由于沿程深潭的存在,水深变化较大,最深处在乍浦深潭可达50.0 m以上,航道浅点有3处,分别在白沙湾、独山、场前。今后围垦大多数在杭州湾内,预计全公亭深槽仍将有淤积发生。
乍浦深潭以下最深点变幅较小,且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较为稳定;而乍浦深潭上游侧,最深点平均值呈现阶梯状抬升的趋势。
金山深潭是向上游扩张冲刷的,独山浅滩的西端和北侧均较为稳定,而南侧和尾部东端则变幅较大,尤其是东端,变化幅度较大。
(3)北岸深槽维护对策
①澉浦潜顺坝方案:考虑到引导更多的涨、落潮流进入北岸深槽,应可达到改善北岸深槽水深,防止秦山核电群取水口及航道淤积的目的。
②白塔沙潜顺坝方案:考虑在南台头至五团外侧白塔山冲刷槽下游侧和场前至瓦山间布设2道潜顺坝,一方面阻断白塔山冲刷槽的继续发育,另一方面增大南台头和场前附近北槽涨潮流,适当降低南台头附近碍航床面高程。
③独山浅滩潜顺坝方案:考虑在独山浅滩下游侧布设潜顺坝,阻截部分进入乍浦—金山潮汐通道的涨潮流使之向全公亭深槽偏转,从而增大全公亭深槽涨潮流分流比,达到维持近岸深槽水深的目的。
4.嘉兴电厂取排水现状分析及对策
嘉兴电厂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六里湾,面向杭州湾北岸深槽。电厂一期工程安装2×300MW国产引进型燃煤机组,二期工程安装4×600 MW国产引进型燃煤机组,三期工程2×10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均已投入运行。
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嘉兴电厂扩建后循环水量较大,且取排水口相距较近,故各期取水口温升峰值较高,尤其一期取水口,其峰值在不利条件下可超过7℃,2005年以来,每年夏季在电厂一、二、三期同时运行时,一期被迫降负荷运行,甚至被迫停机。此外,由于杭州湾自然变化及围垦等因素,使一、二、三期取水口附近的潮流、泥沙冲淤发生变化,导致二、三期工程实施后,一期循环水取水口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了影响。
(1)影响因素
①取水口附近水域冲淤分析。随着嘉兴电厂上、下游水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围涂及码头建设,各取水口附近水域近年来产生了较大的淤积。在可预见的时段内,受嘉兴港独山港区码头建设影响,嘉兴电厂取水口附近水域的涨潮流速将大幅度减小,各期取水口附近水域将出现进一步淤积。
②取水温升形势分析。一期取水口距离一、二、三期排水口较近,近年来取水口、排水口、码头后侧水域持续淤积,随着周边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该水域还会出现一定的淤积,尤其是一、二、三期温排水在落潮中后期直接流向一期取水口,导致一期取水口在不利条件下温升峰值可超过9℃。随着临近三期码头对附近水域淤积影响的进一步体现、下游侧大规模码头建设的淤积影响,以及益山深潭的进一步淤积,二、三期取水温升也将进一步加剧。
(2)对 策
应积极收集现场水文泥沙、温度场、水下地形等基础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嘉兴电厂循环水温升条件现状、趋势及其原因分析,配合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取水温升条件,为电厂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5.金塘水道水深条件调查及影响因素
(1)镇海、北仑港区概况
镇海港区位于甬江口门,在用岸线长约3.7 km,为装卸中转煤炭、散杂货、件杂货、液体化工产品、国际集装箱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区。
北仑港岸线173.0 km,其中深水岸线120.0 km,目前已开发岸线70.0km。大部分水深在50.0m以上,航道最窄处宽度亦在700.0 m以上,25万吨级重载海轮可自由进出,30万吨级可候潮出入。
(2)港区水深条件
港区所在的金塘水道,以甬江口为界,东侧总体呈冲刷,西侧总体呈淤积,在金塘水道2股深槽的分汊区为微弱淤积。
北仑港区的水深相对稳定。2002年以来,镇海港区前沿的游山深潭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淤积,最大淤积幅度达8.0 m。游山深潭淤浅的同时,也向东侧萎缩,-15.0 m等深线东移约500.0 m,-20.0 m和-25.0 m等深线则消失。由于淤积严重,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08年5月对18#泊位西端进行清淤疏浚,2次疏浚期间的平均回淤速率为1.86 m/a。
(3)水深变化影响因素
钱塘江河口大规模治江围涂以来,大量泥沙被带至围涂区内落淤,从而使经落潮流由杭州湾带至金塘海域的输沙量减少。同时,大规模围垦也使得纳潮量有所减小,致使金塘水道的水流强度有一定幅度的减弱。此外,因三峡建库蓄水等,导致由长江口等区域外部环境进入港区所在的金塘水域的泥沙量呈下降趋势。从水下地形资料分析,金塘水道整体并没出现明显淤积。
邻近的金塘大桥、新泓口围涂工程、泥螺山围垦工程,港区自身的40 hm2(600亩)围涂等工程对港区冲淤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金塘大桥建桥对甬江口、金塘锚地、七里屿锚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对北仑港区基本没有影响。而新泓口—外游山一带的边滩淤积、外推应与新泓口围垦有关。镇海港区18#泊位后方围涂约40 hm2,直接改变了深潭附近海域地形水流条件,且使岸线向外推出250.0 m,外游山体(类似丁坝头)在水域中长度由300.0m缩短为50.0 m,对水域内涨、落潮流压缩和挑流作用减弱,这是外游山深潭淤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五)上海、舟山新区开发对钱塘江河口治理的启发
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典型的强潮河口,在治理上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30余年来,治江理念已从过去单一的防洪御潮治理目标向目前防灾减灾、资源保护和开发等综合治理目标转变,实现“人江和谐”。
近年来,钱塘江河口周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和开发建设,尤其是杭州湾上海水域、长江口外和舟山海域重大工程相继实施,为钱塘江河口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1.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筹兼顾
钱塘江河口地区涉及浙江省多个县市和上海地区,其开发和治理应由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保证权责明确,尽量避免政出多头、条块分割和交叉管理等现象的发生。
2.强调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和整体性,注重资源和工程措施的综合利用
应加强河口的整体性综合规划,在规划中既要考虑水资源、滩涂资源和岸线资源利用,又要考虑防洪防潮目标的实现,更应注重保护宝贵的涌潮景观资源;既要使河口两岸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又要考虑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河口的治理开发要立足于长期性,开发要有战略眼光,在资源的利用和治理工程的修建中要有长远的目光,切忌短期行为。
3.加强钱塘江河口水环境管理
钱塘江河口是流域与外海的连接点,其水环境保护不能局限于河口本身,还依赖于上游水域和外海的水环境状况。应继续加强河口水环境容量和纳污总量研究,提出河口两岸的排污口宏观布局;通过河口管理部门或其他部门呼吁长江流域地区,特别是邻近的上海海域和舟山海域按国家要求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强力推行污染物减排工作,并严格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钱塘江河口水环境安全;加强河口水环境监测并建立钱塘江河口水环境状态数据库,开发水环境管理软件系统。
4.因地制宜,根据河口南北不同区域特点和开发环境,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杭州湾北岸深水岸线丰富,南岸滩涂资源和外海来沙丰富,充分开发这2种优势资源对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今后河口治理中,可提出在杭州湾合适的位置建设人工岛,兼顾围涂和港航开发的要求;南岸可依据河口治导线适时进行治理开发;及时开展新的河口治导线的研究,并可利用新形成的深水岸线资源研究建港的可能;南岸的治理开发同时应保证镇海、北仑港区的安全运行,并将涌潮保护作为控制性目标之一。
5.重视先进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运用,加强科学管理
依托科研机构,开展钱塘江河口规划,负责对钱塘江治理工作的科研论证、科学研究和实践模拟,特别是开展钱塘江河口邻近水域的开发对钱塘江河口影响的研究;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规划部门、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以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注重水文泥沙和地形监测,分析前期工程的后效影响,并及时进行后评估工作。
6.研究开发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开发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等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当前必须引以重视的新课题。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过程,就是不断调整治理和开发利用方式,使之渐趋合理的过程。在目前对河口认识尚有局限、且河口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诸如钱塘江河口最终形态、解决河口两岸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都有待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的思索和回答。
(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尽管钱塘江河口杭州湾区域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了成功的治理,但仍然不能有效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以下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防洪排涝御(风暴)潮能力亟待提高
钱塘江河口经过多年治理,海塘防洪标准已提高到50~100 a一遇,防御了多次强台风和洪水的侵袭,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两岸百姓带来了福祉。然而,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河口区域产业重要性的提升,以及财富能级的急剧放大,防灾御潮屏障功能要求更高,地位作用更为凸显。
2.水环境水生态亟须改善
随着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逐步形成,人类对杭州湾的干扰愈加强烈,致使杭州湾水生态更加脆弱敏感。因此,为维持杭州湾可续持发展,维护杭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亟须改善杭州湾水环境水生态。
3.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制约因素
杭州湾南岸尚不具备稳定的出海航道,缺少出海码头的支撑,难以充分发挥水运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海河联运。
近年的监测显示杭州湾北岸深水港口航道呈现淤积加快趋势,特别是澉浦至乍浦河段,将会影响深水航道的正常运行及下一步开发。
杭州湾北岸和南岸余姚以上近期基本达到规划治导线,慈溪预计在2015年前基本达到规划治导线,需要尽早开展杭州湾治理的规划治导线研究。
杭州湾可利用的海洋能主要有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风能等,储量十分丰富,海洋能的合理布局与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
4.河口下移对重大涉水工程的影响逐渐体现
随着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以上围涂达到治导线,河口特征下移,水沙条件及河床演变将对曹娥江大闸、秦山核电厂、嘉兴港区、杭州湾大桥等重大涉水工程的影响将逐渐体现。秦山核电厂取排水口水域出现累积性淤积,须尽早加强观测和研究;嘉兴港区淤积明显加快,规划的万吨级码头目前均不能满足靠泊水深要求;杭州湾大桥的桥墩冲刷加剧,构成了大桥安全运行的隐患。这些变化均应引起重视,尽早着手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做好河口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钱塘江河口江道水下地形定期测量迄今已有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形资料,在防洪御潮、河口治理研究及标准海塘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测量精度为准1∶5万(即平均断面间距约3800 m,远大于规范规定的不大于1000m要求),每年施测3次,分别在梅汛前的3—4月份、梅汛后的7月份和秋季大潮汛后的11月份,少数年份也有测量5~8次。测量范围1956年前为闸口至尖山河段,1956年起延伸到澉浦断面,1965年延伸至乍浦,1971年延伸到金山,此后,测量范围没有作大的调整。
随着河口地区两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钱塘江河口的防灾减灾工作日益重要,河道管理也日益精细化,对水下测量的精度要求也不断提高,曹娥江大闸等重要涉水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监测和北岸深槽等重要的地貌单元监测需要精度更高的地形资料才能反映,钱塘江河口规划治导线调整、澉浦浅滩下伸及北岸深槽稳定等问题都离不开杭州湾水下地形的分析。而目前,杭州湾河段的水下地形资料是欠缺的,经费得不到保障和落实。
因此,在保持历史资料完成性和可比性前提下,建议在原有断面之间进行内插加密,达到平均间距不大于1000m的精度要求,同时,将测量范围继续向下延伸至杭州湾湾口 (镇海口至芦潮港一带,可考虑每年或1次/2a),必要时可将测量范围扩大至长江口。同时,应加强对重要险段近岸滩地监测,确保海塘运行安全。
此外,建议在乍浦建设波浪站,对波高、波向、周期等波浪要素进行观测和记录,完善杭州湾北岸水域波浪监测,提高该地区防灾应变能力,并为钱塘江河口科研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高防洪御潮能力
目前已达规划岸线的海塘基本已达到50~100 a一遇防洪(潮)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钱塘江海塘建设在规划线上完成防洪御潮封闭线的同时,防洪御潮标准也需进一步提高。经评估,现状海塘遭遇 “9711”强台风走北线路径逢大潮时,将可能会出现海塘损毁等重大灾害。因此,需结合现有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成果,积极实施钱塘江北岸应对超标准风暴潮工程项目,适时开展钱塘江南岸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
二线海塘与临江一线堤塘共同构筑了钱塘江两岸海塘防洪御潮体系,对钱塘江两岸防洪御潮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钱塘江两岸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对二线海塘的作用重新评估,统筹合理处置。为保障两岸地区的防洪潮安全,可考虑研究筛选部分二线海塘,组成二线防汛封闭线,与一线海塘组成联合防洪御潮体系,当遭遇超标准洪潮或临江一线堤塘决口时,二线防汛封闭线可作为二线抢险防守线使用,同时能起到限止灾情扩展作用。建议在一线、二线海塘维护加固过程中,在提高海塘防御能力的同时,融入生态海塘建设理念,服务建设美丽钱塘江。
非工程措施研究也是钱塘江河口防洪御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加快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继续深化洪潮预报技术研究,提高台风暴潮与洪水预测预报能力;积极推进应急抢险试验与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加强应急机动抢险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预案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与防汛决策能力。
(三)保护重要涉水工程运行安全
钱塘江河口整治,必须确保两岸重要涉水工程包括秦山核电群、乍浦港、北仑港、嘉兴电厂、曹娥江大闸及两岸众多排涝闸站的运行安全。
乍浦港和北仑港以及两岸众多排涝闸站的运行安全依赖于北岸深槽和金塘水道的水深维持。北岸深槽和金塘水道是浙江省宝贵的深水航运资源,也是核电、火电取排水口、排污口、排涝闸的主要选址地区,因此保护并开发北岸深槽及金塘水道的深水岸线资源十分重要。历史上杭州湾是淤积性河口湾,现阶段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其淤积速度,北岸深槽受此影响,上段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淤积,下段目前水深条件尚好。下阶段须着重探究杭州湾不同整治方案对北岸深槽和金塘水道的影响,提出维持北岸深槽及金塘水道水深的建议及对策。
秦山核电群及嘉兴热电厂都要求有稳定安全的冷却海水水源,以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目前秦山一期、三期及一期扩建取水口高程较低,尚有较大富余水深,但二期及二期扩建取水口高程富余水深偏小,需在今后研究中重点关注。秦山核电的取排水口依托于近域的矶头深潭,应进行深入探讨深潭维持的机理策略,为今后秦山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由于杭州湾自然演变及周边围垦等因素影响,嘉兴电厂一期循环水取水口淤积严重,且取、排水口距离过近导致取水口温升较大,使机组不得不减负荷运行,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均受到了较大影响。目前二期取水口因距离三期排水口较近,亦出现温升问题。建议以温升变化实测资料分析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温升的环境因素,研究嘉兴电厂循环水温升原因,探讨改善取水温升条件可行的工程措施,为电厂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尖山河段整治中,充分考虑了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问题,设置了走中偏南河势以利于闸下减淤。目前曹娥江大闸闸下枯水期仍有局部淤积存在,而汛期冲淤后则运行良好。但考虑到尖山河段河势仍不稳定,同时下一阶段杭州湾的治理亦有可能对尖山河段河势造成影响,曹娥江大闸仍可能出现闸下淤积,建议尽早开展对曹娥江大闸建闸后闸下淤积面貌的勘测及分析,研究闸下淤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杭州湾不同治理方案可能对曹娥江大闸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淤对策,为今后曹娥江大闸的冲淤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四)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管理
协调好钱塘江河口开发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钱塘江河口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钱塘江河口应建立水资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钱塘江河口地区取水水量的精细化管理,开展水量分配工作,建立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二是要核定纳污总量,加强钱塘江河口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建设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加强水质实时监测,规范做好水质监测工作;三是要建立钱塘江河口地区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突发水污染应急预报系统,加强水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做好水质日常监测工作,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四是要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五是要落实经费,保障水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六是要加强宣传,共同保护母亲河。
目前,钱塘江河口水质监测以取样监测为主,由于监测频次低,不能反映河口水质全时段真实情况和水文条件变化呈现的水质差异情况,无法满足管理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密水质取样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建设水质自动监控系统,更好地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服务。将来可以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水质实时预报及即时查询系统,更好地服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
(五)打造健康河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大量的人类活动改变了钱塘江河口的自然状态,一方面为经济发展、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给河口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河口健康状况已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把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等理念融入到河口的治理与管理实践中,打造健康河口,使钱塘江河口更好地服务于两岸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钱塘江河口健康问题研究,打造健康河口,建议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全面考察、调查,明确钱塘江河口的基本特征和两岸人民的需求,界定河口健康内涵;二是在明确河口健康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钱塘江河口健康现状,掌握存在的问题;三是开展河口健康病因诊断,深入探讨引起不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四是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河口康复的主要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五是根据实施方案进行钱塘江健康河口康复建设;六是建设健康河口智能决策支持和预警系统,实时分析决策河口健康状况、主要问题、应急措施,维持钱塘江河口长久健康。
打造健康河口,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滩涂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有序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打造沿江沿海绿色长廊,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巩固提高一线海塘防御标准和明确二线海塘防御任务的同时,统筹一、二线海塘带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打造保障安全、改善生态、服务区域的沿江沿海绿色长廊;三是开展生态海塘建设,建设“美丽钱塘江”,在现有一线海塘和规划二线海塘之间,拓展研究绿带空间,配合两岸平原加强多层次、多功能的基本生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耕地、林地、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为两岸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为河口两岸建立起生态保护屏障。
(六)改善两岸排涝条件
钱塘江河口北岸的杭嘉湖平原,集雨面积约6500 km2,为增加该平原的排水能力,近20 a来逐步兴建了向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的几座排涝闸,新增排水量约10亿~20亿m3/a。钱塘江河口的南岸是集雨面积为2500 km2的萧绍平原,有部分涝水直接排入钱塘江,排水总量为8亿~16亿m3/a。两岸排涝能力的大小,与口门是否通畅、输水渠道的排涝能力是否足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河道引、排能力建设,结合钱塘江河口治理工作,研究现有两岸防洪排涝体系防洪排涝能力,统一编制两岸防洪排涝规划,建立与城市城镇规模、功能和地位相适应的防洪排涝体系。
(七)促进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
杭州湾潮强流急、地貌类型众多,资源优势明显。然而,作为一个淤积性河口湾,人类活动(治江缩窄、围涂、建码头、建桥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淤积速度,这对杭州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新的挑战。
钱塘江河口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要立足健康河口发展理念,着眼于科学利用杭州湾资源,为实现钱塘河口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在治理总体思路上,紧紧围绕支撑河口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充分利用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的有利时机,以防潮减灾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土地空间拓展和港口运输为方向,辅之以城市建设和沿江景观旅游,实现钱塘江河口治理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1.涌潮资源保护和利用
钱塘江涌潮已经成为钱塘江河口两岸地区的城市名片,要保护这一独特而又宝贵的自然景观资源,必须掌握涌潮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需进一步加强涌潮的现场观测,逐步建成涌潮自动化观测系统,加强涌潮研究,认识涌潮各方面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使涌潮保护工作更加科学,指导钱塘江河口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确保涌潮资源的可持续性。同时,在认识涌潮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涌潮预报模型,做好涌潮预报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涌潮文化研究和涌潮景观开发力度。
2.航运资源保护与开发
杭州、绍兴、上虞、余姚、慈溪等县市迫切需要在杭州大江东、绍兴滨海、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临江工业园区等地建设出海码头作为支撑,以便与独山港区、宁波舟山港区的深水码头进行对接,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实现海河联运阵线。为加强港航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适时开展钱塘江南岸码头建设条件分析及航道保证率专题研究,提出改善南岸通航条件的对策,并进一步开展南岸航道整治研究,满足南岸各市县 (包括杭州市)对出海港口与航道的需求。
杭州湾北岸深槽是嘉兴港乍浦、独山、海盐港区和秦山核电群、嘉兴电厂等国家重点工程正常运行最根本的依托。但近年的监测显示杭州湾北岸深水港口航道呈现淤积加快趋势,将影响到深水航道的正常运行及下一步开发。建议现阶段加强北岸深槽的水下地形观测,同时开展北岸深槽冲淤变化机理研究,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提出维护北岸深槽的措施,更好地为杭州湾北岸地区服务。
3.滩涂资源开发利用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首要问题是拓展土地空间,突破用地瓶颈。杭州湾北岸和南岸余姚以上近期基本围至规划线,已没有围垦的空间,慈溪近期围垦速度很快,有望在2015年围涂至规划线。因此,需要尽早开展杭州湾治理的规划线研究,或南岸继续向北岸推进,或规划建设多个人工岛。滩涂开发利用与治江相结合,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开发滩涂资源。
4.海洋能开发利用
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风能等海洋能均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浙江省在利用开发海洋能源方面有先天优势,开发潜力巨大。目前由于科技条件、开发成本以及人的观念等因素限制,杭州湾巨大的海洋能源尚未充分利用,应加快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步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助力。
(八)加强科研、规划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钱塘江河口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无论是防灾减灾为主还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其整治历程复杂艰辛,解放以来科研工作始终伴随着河口的整治过程,在河口的规划、整治和涉水工程的影响评估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基本保证了治理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失误。钱塘江河口治理的科研工作虽然历时50多年,但对钱塘江河口复杂的水、沙运动规律以及生态和环境问题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因此,需继续加强杭州湾跟踪研究,进一步深刻了解和掌握钱塘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交换机理和宏观演变规律,认真研究局部涉水工程对河势的长期影响,以指导河口治理和河口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随着水利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水利规划在水利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和指导作用日益突出,一批重要的规划报告也相继编制完成和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水利规划体系。但钱塘江河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水文条件及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对钱塘江河口水利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钱塘江河口需要编制概念规划。通过编制概念性规划,引领河口未来30~50 a甚至更长时间的河口治理方向性,逐步确定河口最终形态。其次,钱塘江河口需要修编综合规划。2005年编制完成的 《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侧重于钱塘江河口的治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部指导钱塘江河口综合治理与管理的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规范河口空间开发秩序,促进钱塘江河口可持续发展。再次,钱塘江河口需要补充和完善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明确岸线利用功能区划,确定岸线利用布局原则,加强岸线利用管理;编制河口防洪御潮工程与生态建设规划,及时开展对尖山河湾整治工程、超标准风暴潮工程、北岸深槽整治、南岸航道整治、生态条带建设等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编制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如钱塘江涌潮、滩涂湿地、古海塘、潮汐能等专项规划;编制和完善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
(九)提高涉水事务公共服务能力
建议尽快修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以流域管理为基础,结合当前区域管理的优势,科学建制,合理安排,形成新的钱塘江管理体制,为浙江省钱塘江河口区域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建议建立一个河口地区水事协作会商平台,协调解决防洪、水资源配置和保护、水环境治理、岸线开发利用等事项。
建议加强钱塘江河口水文化建设,整理、发掘和弘扬钱塘江涌潮文化、古海塘文化和治江文化。
建议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资源,以钱塘江视频监控系统、钱塘江防汛决策系统、钱塘江海塘业务管理系统3大系统为骨干,着力打造“钱塘江水利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智慧钱塘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建议加强钱塘江应急能力建设,按照队伍 “专业化、机械化、快速化”的建设要求,打造一支装备优良、技术先进、反应快速的应急抢险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