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用人标准下的高校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

2013-04-02崔冶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9期
关键词:用人就业指导大学生

崔冶敏

(盐城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企业用人标准下的高校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

崔冶敏

(盐城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层次的降低,高校要将学生就业的视角从学校的局限转变为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现有的高校大部分存在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实训机会较少,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密切等弊端.本文分析高校大学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帮助大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以达到其高层次就业的目标.

高校;就业指导;企业;用人标准;培养模式

自1999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以来,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准确,对待角色的转化不够及时,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少职业规划,因此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高校要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及时改进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与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

1 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虽然这门课程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实际发展情况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就业难”的现象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

1.1 指导思想有偏差,缺乏系统的指导

目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的思想偏重于“就业安置”,缺乏对学生人生职业规划思想的指导.相关部门往往用“就业率”来衡量,“骑驴找马”、“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了高校就业指导的一种普遍思想.而许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缺乏规划,又受舆论宣传的影响,未能考虑到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是否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往往轻率做出选择.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应该仅仅凭“就业率”来衡量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为学生做好实际的定位指导,才是高校就业指导真正该做的工作.

1.2 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无法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据调查统计,国内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学生毕业的前一年,而非从大一开始进行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实际上,许多大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到了大四开始四处奔波.这就造成了许多想接受指导的学生没有资格接受指导,有资格的学生没有时间或者耐心来参与被指导,无形中降低了就业指导所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1.3 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学方式缺少实践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由从事学生工作或者行政工作的老师授课,缺乏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上,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涉及,致使就业指导课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偏重于理论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1].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空洞,缺乏实践体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显得单调而毫无生机.

2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标准

虽说大学生找工作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但是相对于企业而言,大学生仍处于弱势的一方.这就造成了高校必须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培养大学生.通常,企业在岗位招聘时都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岗位职责、学历要求以及相关技能要求等等.经调查研究,企业用人一般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2.1 专业技能

首先,专业技能是许多大企业录用人才的第一考核指标.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追逐利润,使得效益最大化.企业都希望能录取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如果录取一个毫无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2.2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灵活的沟通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公司希望毕业生在进入公司后迅速地认同新公司的文化,适应新公司的工作.在工作中能与企业内外的人有着沟通接触,避免矛盾与误会的产生.同时,个人是属于团队的一份子,只有能够迅速地融入团队,大家通力协作,才能将公司的每个项目更好的完成.

2.3 工作态度

企业需要有着准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沉住气,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许多大学生在应聘的时候,表示愿意服从公司的安排,干什么都可以.可是进入公司不久就表示工作太苦,希望能够加薪或者直接跳槽.这不但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严重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3 以企业需求为依托改进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需要分析自身的问题,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通过自身的改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

3.1 开设就业指导课与创新授课方式

现在的高校都有就业指导课,但是基本浮于表面.我们需要创新上课的方式,引导从教师讲到学生参与,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实际企业面试的案例分析,多运用多媒体等新媒介的运用,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我们还必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要,关注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多思考自身与企业需要的人才直接的差距.

3.2 分年级分层级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1)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任重而道远的工程,要做好就业工作,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分年级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指导,让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进行生涯规划设计.大一学生的重心放在对自身的认知及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大二学生着重放在未来就业倾向与职业发展计划;对于大三学生来说重点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大四学生就将面料就业与择业问题,重心放在掌握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方面.(2)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需要掌握学生的动态,指导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将学生的就业前景大致分成考教师编制,考研究生,考公务员与考村官,到企业工作这几种,根据学生的规划与想法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定位于指导.(3)从大一年级开始每个教师固定带5-6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全程参与他们的大学生活,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3.3 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

现在高校中的大部分专业属于实用课程,我们聘请企业的优秀人士到高校开设讲座,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用人所必备的技能与素质告知学生,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给学生开授实训课程,如请软件公司的资深专家给信息专业的学生讲解Linux,Android等市场主导的软件开发知识.我们让高校的专业课教师走出去,派到企业中去实地培训,参与研发企业的项目,使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增加高校“双师型”师资力量.

3.4 多种人才培养实施形式推动就业层次

(1)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现在越发重视培养素质与能力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充分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及时分析企业用人的标准结合自身专业改进大学生培养方案,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工作机制.如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这类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公司除了看中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看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即使学生应聘到公司之后,还需要通过一年左右的培训才能独立承担工作,所以高校需要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掌握工作技能,与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或与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集中实训,课程嵌入,参与企业项目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校企合作方式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实现形式,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方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和就业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模式[2].要求高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重点在于企业对于教学日程的参与指导,着重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双方根据教学内容和岗位要求安排学生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两个地点交替完成教学内容,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企业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对教学计划进行整合,提出有效建议.学校根据企业反馈的情况对培养计划进行分析和调整,最终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优势在于减短学生融入工作环境的适应期,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1〕杨鹏,陈秀敏,等.从企业用人观看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1(1):42-44.

〔2〕金英姬,赵淑英,等.以就业为导向,金融本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3):123-125.

〔3〕何小东,刘艳,等.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70-172.

G645

A

1673-260 X(2013)10-0205-02

猜你喜欢

用人就业指导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用人还需讲原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