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

2013-04-02张艳梅郑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资产管理

张艳梅,郑国军

(1.赤峰学院 计财处;2.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

张艳梅1,郑国军2

(1.赤峰学院 计财处;2.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通过文献总体性的归纳和演绎,系统性展示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存在产权明确归属、管理意识和观念淡薄、资产流失等问题.解决途径应体现出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法律的约束;提升资产管理者的知识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

高等学校资产是我国国家教育重要资源.二十世纪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高等学校进一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日益彰显.高等学校教育资产是贯彻党的宏伟教育政策方针,以及培养新的时代需求复合型社会人才的基本条件.在教育蓬勃发展的特殊时期,以高等学校为代表的创新体系的形成,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办学规模的扩张、科技产业的兴起等因素使高等学校资产迅速膨胀,并出现多样的态势.鉴于此情形,对高校资产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的管理是大势所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经营性运作的规范化、无形资产流失的遏制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1 资产及高等学校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可以做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而在会计学语境下,资产是具有服务潜力和未来经济利益,并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资源.高等学校校固定资产是指房屋、建筑物、土地、设备及设施、文物陈列品图书等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1]财政部在2012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定义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2]高等学校资产具有非生产性、非竞争性、服务性、资金补偿扩充非直接性、占有、使用无偿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共存等特征.[3]高等学校资产囊括了很多方面,具有一般意义上资产的可以用货币衡量同质.

2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研究

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教育是全民素质的提高,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有力的基石.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虽然民办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在国民中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民办高校发展的不完善,加之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注定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并非是时下主流方向.这一现象同样表现在高等教育上.高等学校的资产由国家或财政无常拨款,而在使用中几乎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传统国有资产的管理的思维定式蔓延至高等教育资产管理的领域,对于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观念淡薄、管理理念落后一直是侵蚀高等学校资产的毒瘤.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经济效益”的观念;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流失严重.[4]在非经营性资产的转化和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体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问题,高等学校资产缺乏资产所共有的保值和增值的特点.卢翔[5]认为:“流动资产管理积极性不高.由于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现金流动不均匀的问题,如一方面表现为巨额的银行贷款存款、必须支付高额贷款利息的问题;另一方面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间存在着较大差额,而如何合理利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却还没有成为高等学校流动资产管理的议题提到日程.”无形资产的损失也是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典型问题.高等学校是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单位,其主要宗旨在于合格人才的培养,但科研同样重要.科研既能提高固定资产(如设施和仪器)的利用率,同时能够产生无形的品牌和科技效益,从发展的角度审视,科研能与教学相互动,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形.

高等学校资产的流失是资产管理的又一关键性问题.杜希民等[6]认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规律性流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丰硕成果,市场经济所引起天翻覆地的变化,公有和私营诠释了一个伟大时代变迁的历程.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与彼时的国情相吻合的产物,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依然屹立.在计划和市场两者的辩证关系中,论多少与长短已无裨益.民办教育、联合办学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犹如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大政方针.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同样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揭开了教育发展史的新篇章.无论哪一种方式,这与我国的特殊国情密不可分.在多种高等学校发展模式下,也同样是在公私两个利益格局下,国有资产的流失必不可免.对于高等学校,社会所关注的是其对人才的培养,是学术和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但近年来层数不穷的高等学校资产流失及诸多的经济问题,高等学校这片宁静之地卷入了市场和舆论的漩涡.高等学校资产的变更问题、产权的归属问题、校办产业转变过程中的价格问题以及无形资产转让问题为高等学校资产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3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研究

3.1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及其法律约束

高等学校资产的管理的完善和法制化是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社会各只能部门维系的基本保障.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依靠道德约束.这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形成价的值观.工业化、全球化的冲击的当今中国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利益面前抛弃了传统的美德,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一次次践踏道德的底线,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诚然,我们不赞成西方哲学所言的“道德是弱者的发明”,在市场经济下,对违法违规的既得利益者规训决不能姑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高等学校资产得以维护的根本,法律的保障作用亦不能忽视.改变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解决资产管理低效、无序的状况.[7]实验和教学仪器和设备是高等学校必备资产,虽然在引进的过程中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但是在使用后管理权在二级学院的下放,使得监管的难度增加.在够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在申报和审批的环节应充分考虑利用率、存量和增量的问题.也有学者根据高等学校的国有性质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资产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分离,国家是高等学校资产出资者,应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主导相关政策的制定,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利、法律地位,并把资产运行效率纳入绩效考核的标准中.[8]

3.2 资产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

如果说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管理的时代.从个人、家庭、社区至国家,无不如此.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人才缺乏以及管理者知识的匮乏是高校资产管理的弊病.卢翔[5]认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新职工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知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学校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明确其岗位职责;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全员聘用制的管理规定,科学运用需求分析方法,认真确定资产管理不同岗位业务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规范标准,然后测定职工履行职责的能力、素质及工作现状,根据结果选拔聘用人员,从源头上保证资产管理岗位职工的综合素质.”无论是高等学校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还是依然遵循计划经济的体制,高等学校资产管理者知识和管理水平与高等学校利益的得失息息相关.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对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是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此外,管理者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的转变同样重要.

3.3 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

建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能够反应高等学校运行的总体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高等学校资产运行过程中的效益问题,通过反馈作用提升政策的制定水平.

张美华在对浙江省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研究中认为一项涉及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指标是13000元,远高于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评估优秀标准5000元,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仪器的重复购置率并不高,应开展全校资产绩效考核工作.[1]旨在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开始应用到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9]在绩效的评价方面,采用西方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并结合方法学上的理论知识,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三原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赵红英等[10]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评估中建立了效益性指标、成长性指标、稳定性指标综合评价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科研绩效、营运绩效、构成绩效、自筹能力.如何能根据不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研究者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资产的绩效评价,陈玲芬[11]认为绩效评价的目的并是不针对个人,实质性在于增强当事人的岗位意识和职业操守,在评价手段上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建立适合高校自身资产管理模式,如何提升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使用效益是我们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资产管理的办法,必要时诉诸于法律;提升管理的知识和水平及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

〔1〕张美华.提升高校资产使用效率的路径思考—以浙江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财政研究,2012(04):64-67.

〔2〕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财政部第488号.2012.12.

〔3〕魏平峰.高校资产管理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5-6.

〔4〕潘之波.论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5〕卢翔.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0(10): 70-72.

〔6〕杜希民,刘静.论高校资产流失的两种规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316-318.

〔7〕顾彦.论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247-249.

〔8〕赵炳起.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创新[J].教育评论, 2004(05):15-18.

〔9〕李华军,邹富发,张玉磊.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06):50-52.

〔10〕赵红英,李岳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30-232.

〔11〕陈玲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J].市场研究,2012(04):32-34.

G48

A

1673-260 X(2013)10-0168-02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资助(NJSY1329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资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