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
2013-04-02刘静
刘 静
(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1 引言
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1](423).《心理学大词典》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2](54)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十六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根据我国国情,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较为复杂,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二是班级学生事务服务者,三是德育教师,四是辅导咨询顾问,五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六是国家和地方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3](3-4)
从全国范围看,绝大多数辅导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但是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技巧还很欠缺.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千变万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诱惑和压力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理,这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简单说教或仅靠施加外部压力,很难走进学生心里,了解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2 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技术首先要求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所以要求辅导员对问题学生不能排斥更不能放弃,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这样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工作的开展.
心理咨询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放松训练”、“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多项技术,其中“参与性技术”里的“倾听”是指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1](92)“倾听”可以培养辅导员的工作耐心,能深入学生内心,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克服工作中片面性和思维定势,有利于客观、公平、公正的处理学生贫困认定的、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智者不是会替人解决问题,而是会提出问题”,“参与性技术”里的“提问”充分验证了这句话.“提问”分为“开放性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强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求助者重新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主动去面对现实并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的宗旨.“提问”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科学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帮助辅导员从面面俱到的勤杂工的劳累角色中摆脱出来.
同时,高校辅导员如能掌握心理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专业素养,通过有效的咨询协助解决学生的特定问题[4](252),必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3 当前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多数辅导员开展工作往往是借助自己的求学经验和人生阅历,采用传统式的“严看管、重说教”的管理模式,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所以呈现出辅导员能扮演好班级学生事务的工作者和班级领导者的角色,但扮演不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德育教师、辅导咨询顾问的角色的普遍现象[3](4).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辅导员心理咨询知识匮乏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辅导员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的辅导员从事的专业与教育、管理几乎没有关联.再加上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的特点[5](87),大量的时间被工作所占据,无力去潜心研究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同时,没有集中的时间和专业性的指导,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失去学习兴趣.
3.2 心理咨询停留于表面且形式单一,收获效果不佳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许多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最常用的咨询技术就是“面谈技术”.“心理咨询面谈”是指面谈者要对咨询者的问题进行技巧性、真实性的评估,并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4](252)要取得实效,在运用此技术时往往要借助鼓励技术、内容反映技术、情感反映技术以及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等各项技术,而且要根据咨询者的个性化采取兴趣测评、心理评估等办法.
多数辅导员在运用面谈技术时,只是停留在找学生谈话,问情况,进行安慰的表面形式上,忽略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敞开心胸坦诚地对辅导员倾诉的事实,从而导致沟通困难,咨询关系紧张的局面.结果咨询效果不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
3.3 高校心理咨询机制不完善
2005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现状尴尬》一文,文中指出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北京共有在校学生100余万人,两者比例不足1∶10000.而有资料显示,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专职心理咨询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一大障碍.此外,部分大学生为社会偏见所左右,担心去看心理医生会“丢面子”或被认为有精神疾病,也是高校心理干预面临的无奈事实.
直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据1∶400这个数据仍相差甚远.高校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制,没有充分利用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直接接触者,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优势,没有调动辅导员学习心理学、善于借助心理咨询技术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很难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多次发生.
4 改进现状,解决问题的建议
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文件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时代在变,国家向高校和辅导员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要随着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与时俱进,改革教育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已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新途径,如何将心理咨询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节中去,切实增强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高校领导者和每一位辅导员都要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4.1 高校方面
4.1.1 加强辅导员职业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考试,取得证书给予“双师型”教师认定,并作为评奖评优和评职称时的加分条件.
4.1.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咨询月等活动,为整个高校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同时给辅导员提供实践的机会.
4.1.3 通过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鼓励各二级学院开办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让取得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的辅导员全面运作和管理,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辅导员,更有勇气去主动的解决心理问题.对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可转诊到校级心理咨询室,实现了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无缝对接.
4.2 辅导员方面
4.2.1 要有紧迫意识.随着高校的发展,辅导员工作逐渐被重视,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因此辅导员考核将越来越严格.所以作为辅导员要勤于钻研,勤于实践,用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头脑,并用其指导实际的工作,尤其是心理学知识,在辅导员工作中有广大的应用空间,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有益的.
4.2.2 把握好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许多辅导员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心理有问题应该去找心理咨询师解决,于是报告给上级,或送去心理咨询室.事实上,许多思想问题的根源很可能是心理障碍导致,而一些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也可能有思想道德的因素.[6](216)因此,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辅导员只有掌握好心理咨询技术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2.3 慎用心理咨询.许多心理咨询初学者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自认为学到了一些心理咨询知识,就盲目使用,结果导致错误诊断,给求助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掌握心理咨询技术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总结.往往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较为复杂的,有可能是另一隐藏的原因导致,这就需要咨询师通过多项技术的联合使用,不断的分析挖掘.所以辅导员在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时要慎重,同时要量力而行.
5 小结
时代在变迁,当今大学生面对着来自学习、就业、恋爱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的高校,作为学生直接管理者的辅导员,都应该正视心理咨询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从上到下,通力合作,齐心协力,为大学生铸造心灵净化器,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胡素丽.浅谈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11):54-55.
〔3〕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4〕龚蒙.大学生心理辅导中面谈技术之初探[J].才智,2012,(3):252-253.
〔5〕刘静.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减压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6):86-88.
〔6〕王传芳,卫永霞.论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