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化大业 建报刊强省
——湖北省报刊业发展纪实
2013-04-02
本刊记者 冉 然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中心,其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报刊业整体实力不凡,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普遍遭遇挑战,然而,湖北省报刊业以其独特的发展之路平稳过渡、逆势上扬。截至2012年,湖北省拥有报纸130种、期刊408种,报刊总收入达57亿元。期刊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三,是名符其实的报刊大省。湖北省拥有11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报刊品牌,被业界称为“湖北现象”。那么这些强势品牌有着怎样的“优势基因”?缘何“聚集生长”于湖北?哪些因素是其不可或缺的“春风雨露”?笔者对湖北报刊业主管部门及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单位进行走访,试图粗描湖北报刊业生态状况及特点。
湖北现象:期刊领衔,报业并进
一直以来,湖北省期刊业的种类数量多,尤其数百万份的发行量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由此产生“湖北现象”。在湖北的期刊方阵中,11种月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期刊品牌率先发展,其中《知音》月发行量达到636万份、《知音漫客》520万份、《特别关注》420万份、《小学生天地》200万份,这些名刊大刊使得湖北省不仅是拥有期刊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拥有月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期刊品牌最多的省份。
期刊业的兴盛造就了有传奇色彩的“湖北现象”,而湖北省的报业发展也毫不逊色,呈现与期刊齐头并进之势,使“湖北现象”延伸出更广的意义及内涵。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的报纸数量在全国居第八位、中部六省第二位。 201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旗舰报纸《湖北日报》进行改版,其改版后的发行量一举冲到56万份,位居国内省级党报发行量前列;《楚天都市报》的期发行量超过130万份,在全世界日报发行排名中居37位,在国内居第7位,连续14年保持“武汉单一媒体广告经营额第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武汉晚报》发行量达到80万份。
生态系统:报刊集团为核心,多元发展
目前湖北省报刊产业的发展不限于传统报纸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广告发行业务,已拓展到户外广告、印刷、教育、房地产、数字出版、动漫产业等诸多领域。可以说湖北报刊业形成了良性健康的生态系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报刊传媒集团化发展。组建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长江报刊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黄石日报传媒集团、荆门日报传媒集团、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十堰日报传媒集团、襄阳日报传媒集团等11个报刊传媒集团。以上这些集团的销售收入已占湖北全省报刊业销售收入86%以上,其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知音传媒集团接近10亿元,今古传奇报刊集团2亿多元,长江报刊传媒集团2亿多元,此外,6家市州报集团有5家突破1亿元。
二是“百万报刊”品牌稳固发展,并产生带动效应。湖北省报刊名牌的建设,是由树立个体品牌开始,通过个体品牌的示范效应,带动群体品牌的崛起。《知音》可谓湖北省期刊品牌的先行者与佼佼者,后续的成功大刊《知音漫客》自2007年创刊以来,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月发行量过520万份的国内领先动漫原创刊物,其成功的理念与《知音》一脉相承。
三是新媒体发展成果显著。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荆楚网、大楚网、手机报、3G电子阅报栏,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长江网、汉网,以及各市州报网站、手机报、党报阅报栏、视频直播室等深度开发内容资源,立体式、全覆盖、多渠道传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前景,成为报刊业营销的主要方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3G远程发布系统一期项目即将完成,将建成3G电子阅报屏1万台,一批市(州)报刊业数字化项目成效显著,目前已建电子阅报屏(栏)1589个,三峡日报报业集团开发的三峡手机报(惠农版),订户已达到40万,《十堰日报》惠农手机报也发展迅速,年收入达数百万元。
四是产业发展多元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湖北日报》为核心,旗下拥有11报11刊5网站和1家出版机构、8个公司,产业集报纸、期刊、新媒体、图书出版、户外广告、文化地产、文化创意、金融、酒业、激光、影视等于一体;知音集团旗下共有2报10刊,形成了以《知音》杂志为核心的期刊出版、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网络媒体、动漫制作、高等职业教育等多元产业格局,并准备进军资本市场。
优势基因:筚路蓝缕,勇于创新
“湖北现象”的产生以及湖北报刊业的高速发展,究其根源,离不开湖北“地灵人杰”的基因优势。这种基因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资源丰富。湖北省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楚辞》作为楚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汉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这些得天独厚的的历史底蕴优势,是湖北省文化产业发达的先决条件,并且有利于为报刊业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上世纪80年代,《今古传奇》《知音》等以通俗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出现,引发了通俗文学的热潮,并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通俗文学看湖北”之说。
二是“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楚国历经数代国君与国民的奋力开拓,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然其最初,只是周王朝在歧视政策下封于蛮荒之地的一个蕞尔小邦,“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是荆楚文化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纵观湖北省报刊业代表品牌的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出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27年前,《知音》由一间阁楼、3万元开办经费、五六个人的办刊队伍起步,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数亿家业。用知音传媒集团董事长胡勋璧的话说:“《知音》从创办起就是改革的产物。”从一开始就面向市场求生存,注重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在发行界“零售为王”的主旋律中,《特别关注》反其道而行之,订阅开路,零售跟进,与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邮政报刊发行局先后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据2013年3月统计,全国总计订阅177万份,此外,该刊还另辟蹊径推出“大客户订阅模式”,由100多家各类企业埋单,各自订阅数千份、数万份《特别关注》,免费向特定对象赠阅,而杂志社无偿回报形象专页。据了解,武汉一家大企业2013年每期订阅8万份《特别关注》赠送客户。
三是人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铸成了荆楚大地的“魂魄”,也如血液一般流淌在湖北人的身上。“惟楚有才”,楚国人才济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众多一流人才。楚国亡后,楚地人才却长盛不衰,辈出不穷,如今也正是这些有着优秀基因的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创造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品牌。此外,湖北还是教育、科研大省,诸多名校汇集,为湖北报刊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聚合效应: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观察湖北省报刊业生态,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报刊品牌呈现群体效应,越是实力强大的报刊出版单位,其出现品牌报刊的几率越大,这既是实力的自然反映,也是成功经验的累积和传承使然。在湖北省11种月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报刊中,知音传媒集团拥有《知音》《知音漫客》和《新周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拥有《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和《前卫》,湖北教育传媒有限公司拥有《小学生天地》《中学生天地》和《大家文摘报》……其聚合效应不言而喻。
聚合效应的产生,既是报刊发展走集约化道路的结果,也是湖北省在报刊调整结构和改革中向具有实力的报刊出版单位倾斜发展的政策使然。2004年,湖北省颁布实施了第一个文化发展规划——《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明确提出要扶持“六大集团”,其中以报刊为主业的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知音期刊集团,要“打造期刊方阵”,重点建设《知音》系列、《今古传奇》系列、《小学生天地》系列、《特别关注》系列、《爱情婚姻家庭》系列、社刊工程系列六大系列,争取形成有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的期刊群,实现湖北报刊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
《特别关注》是2000年原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将停办的刊号划转给湖北日报社创办的,同年,将停办刊号划转知音杂志社创办《好日子》,2002年,将湖北省外事侨务办的《良友》并入知音杂志社,将湖北省经贸委主办的《企业家》并入知音杂志社并更名为《财智》,《新周报》是2004年利用共青团湖北省委的《湖北青年报》划转至知音杂志社更名创办的……事实证明,这种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向优势出版单位倾斜调整报刊资源,是湖北报刊业聚合效应的成因,这也体现出湖北省报刊业主管单位善于行使管理职能,为湖北报刊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有效途径。
春风化雨:主管单位的管理价值
主管部门的支持之于报刊业的发展如同春风雨露滋养生物般不可或缺。笔者在对湖北省多家知名报刊单位负责人的采访中,多次问到一个问题:“在贵品牌发展过程中,地方主管部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被采访者一个不约而同的答案,即“他们的服务意识还是很强的。”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对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作为全省报刊业职能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认可。
一是理念引路。用改革的理念办改革的事,是湖北报刊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湖北报刊业走的是改革路,吃的是市场饭。要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解决报刊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报刊强省建设,唯有不断深化报刊体制改革。”多年分管报刊的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邵明义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循守旧就是等死。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才能闯出新路来,赢得新商机。”
二是品牌示范。品牌建设,从一起步,以一带多。“有了个体品牌的成功,示范效应就会逐步显现,带动品牌集群的兴起。”邵明义说。湖北十分注重发挥报刊品牌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国较早设立了“湖北出版政府奖报纸期刊奖”,已连续几届举办“湖北十大名刊”“湖北省优秀期刊”评选。2012年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首次设立突出贡献奖,包括《知音漫客》及发行量新晋百万行列的《前卫》杂志在内的四个媒体单位获此殊荣。通过大力推进百万报刊工程建设,实施典型带动,品牌示范,涌现了填补全省文化产业领域空白的中国驰名商标“今古传奇”。
三是人才兴业。人才之于事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湖北在实施报刊人才工程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广揽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和长期稳定领军人物,正是这些领军人物,带动了湖北一批报刊品牌的崛起。专业人办专业事。邵明义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期刊社社长职业化的观点。随着中央对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的推进,标志着报刊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开始。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构建职业化人才体系,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新闻出版单位负责人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考察先进的出版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还专门设置了湖北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连续多年评选湖北省“优秀社长(主编)奖”“优秀编辑奖”。一系列的人才工程建设,为湖北报刊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大船出海。湖北在推进报刊转企改制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单报单刊齐头并进,而是从全省总体布局出发,打破刊号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现状,实施结构优化,打好“组合拳”。先后对29种报刊进行了划转或重组,将其整合到更具实力的出版单位。“刊号资源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有利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大船’,从而驶向深海。”邵明义说。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壮大了龙头,带来了整体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