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临港产业发展与提升的国际借鉴

2013-04-02谭淑霞杨明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营化临港港口

谭淑霞,杨明成

(1.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2.爱蓝天高新技术材料(大连)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600)

临港产业,是指依托港口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主要包括三类产业:港口直接产业(港口装卸业等)、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仓储业等)和港口服务业(金融、保险等).

1 发达国家和地区临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1 发展战略适时适度

德国临港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是以汉堡港为核心而展开的,依托港口资源建立了“国际门户”并建立了港口战略联盟,联盟模式包括“港铁联盟”和“港航联盟”等.依靠国际门户的发展战略,德国汉堡港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各类货物运输的主要枢纽港口和物流中心,成为德国北部经济中心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日本的横滨、韩国的釜山、美国的纽约以及新加坡在临港产业的发展中均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依托港口的资源优势促使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带动港口充分释放它的多功能性,并推进港口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成功地发展成为推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

1.2 硬件设施良好

比利时临港产业的成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硬件设施.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该港区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水运与陆运(密集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为核心)相互衔接有序,使得商品运输的畅通性得到了保证.比利时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表现在其多样化的专业码头、各式各样的仓库和专业设备以及配套的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上.荷兰鹿特丹港采用的是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配备有多用和专用码头,建设了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及与机场相连接的集疏运系统.此外,荷兰还建立了外向型的出口加工区以及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配送园区.新加坡港口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加坡港口的物流运作方式与高科技相结合,另一方面得益于在其发展中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的互动,共同探讨研究出最大限度地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的方案,提供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从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

1.3 管理体制模式先进

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港口的管理体制模式,各有特色:日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法管港,保证国家对港口的所有权,管理权在地方,经营权赋予企业,国家利用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来发展港口.德国模式的特点是“联邦特色”明显,国家对港口的投资大力支持但不直接干预港口,由各个州或市来直接管理,国家采取相关的措施确保德国“自由港”的繁荣.美国政府对港口的经营权完全放开,并且不向港口征税,在管理模式上与德国“联邦制”相类似,不直接参与港口的管理.英国政府对港口的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港口私营化上,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港口的直接投资,只是对港口从法律的角度来协调管理.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法国政府在对港口的管理上则比较集权,政府针对重点要发展的港口从投资建设到经营管理全部由政府统一进行,法国政府对港口的管理体制采取的是政企合一的经营公司制.

1.4 港口经营模式多元化

荷兰的临港产业在发展中采用的是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自主经营的模式.德国汉堡港能够成功地迅速发展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德国政府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作用,充分实施以港口战略联盟建设推动德国的航运中心建设,从而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国际上众所周知,这里的私营行业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该系统与很多电子交换网相连接,如“SADMEL”系统(海关使用)和“中央电脑系统”(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强大的信息网奠定了比利时信息服务的现代化.

1.5 港城互动优势尽现

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区域腹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腹地广阔和现代城市的依托条件也必然促进港口建设.荷兰鹿特丹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港城一体化的城市,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利时港口的发展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其能够充分利用临港工业的发展,能够从腹地经济的发展中寻求到强有力的支撑.日本的横滨、韩国的釜山、美国的纽约以及新加坡在临港产业的发展中都非常重视港城互动优势的发挥,依托港口的资源优势促使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带动港口充分释放它的多功能性、推进港口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并成功地发展成为推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美国的休斯顿在发展中港城互动的优势发挥得比较充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休斯顿是一个国际化的临港产业城,港口与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1.6 港口民营化的示范作用

港口民营化在国际港口的发展中有着成功的实践经验.其中,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是英国,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则是发展中国家港口民营化的典范.值得肯定的是,港口民营化、商业化对于降低港口的收费标准、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民营化改革的做法是从1990年开始的,在民营化改革的过程中将充分的事前招中标工作和事后港口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引入到改革的流程,并与放松管制和民营化三者相结合,同时,政府采取高透明度和连贯性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的业绩,率先成为发展中国国家港口民营化的典范.

总之,发达国家临港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港城互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大连临港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2 大连临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来说,大连具备临港工业区布局实现的微观和宏观条件.大连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雄厚、配套能力较强的综合性的工业体系,主要以石化、冶金、机械、电子、食品和医药、纺织服装等为主.大连临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2.1 临港工业布局不合理

大连临港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临港工业布局与环境建设相矛盾、临港工业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布局过于集中在海岸线,这就给后期的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了难度.

2.2 与周边港口重复性建设严重,导致同位间不良竞争

大连临港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大连缺乏对城市间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大连、青岛和天津的产业区形成了一个较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在省内的五港区(大连、丹东、营口、葫芦岛和锦州)都是利用环渤海有限的资源在发展,各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各自为政,信息独立不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良性竞争局面紧张.

2.3 港口能力缺口大,腹地资源利用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港城互动关系

大连临港工业与港口在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性,而临港工业在微观上表现得过于集中,港后用地明显不足.大连将腹地定义为辽宁的大部分城市、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多个城市以及东北内陆性城市,但由于东北内陆城市在发展中没有给大连形成有效的货运资源,加之大连市的政策等客观上不利的因素,使得许多货源选择天津港,因此大连的临港产业在发展中缺憾有效的港城互动,没有与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4 产业链条过短,限制了领港工业向深度拓展

大连临港产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石化产业,但在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中,缺乏对石化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未将石化产业与临港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没将石化产业链拓展下去做大做强从而培育出极具竞争力的大连优势产业.在大连的临港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企业间缺乏协作管理与联系,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缺乏关联性,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3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与提升大连临港产业的对策

3.1 政府应加强政策体系的层次性建设,多方式创造政策条件

政府要以多种方式为临港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大连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立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从而完善港口以及后方集疏运体系;其次,借鉴发达国家港口私营化的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临港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势头,对多数相关企业,尤其是与临港产业集群配套的民营企业给予扶持,从而促使临港产业集群协调性发展.

3.2 建立与港口发展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大连临港产业要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与提升,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港口与临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为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在临港产业的发展中,除了港口运输相关立法要完善外,环境保护法也要与之相互呼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将临港工业的准入门槛标准化,提高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使大连临港产业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赶超许多发达国家.

3.3 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机会

大连临港产业在产业链条的延伸过程中,应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钢铁产业、船舶制造业等领域.石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应以大项目为契机,完善石化产业的发展链条,加快和完善石化工业基地的建设,培育一批重点发展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就要重视差异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石化产业链条.为了提高钢铁加工产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应该完善钢铁产业的产业链条.需要充分发挥大连钢铁集团的带头作用,加快研发高端和高附加值的钢产品,研发和生产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其中以冷轧板、热轧板、镀层板、宽厚板、不锈钢板、高速铁路用轨和三级及以上高效螺纹钢为代表.船舶制造业产业链条的完善要积极吸引国外一些有实力的配套企业落户大连,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化、精细化、新颖化、特色化”的配套企业,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3.4 借鉴国外经验,竞争与民营化同步进行

大连临港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英国和阿根廷对港口实施民营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主要由政府主导完成,并配套相关的政策优惠以吸引临港产业的入驻,在港后产业的发展与经营上,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制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只是在宏观上对市场进行监管.大连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提升,需要借鉴新加坡和日本政府高效的行政效率,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将竞争与民营化同步进行.

3.5 加强港城互动与区域间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大连应首先以实现三个临港经济区整体竞争优势为出发点,与青岛和天津加强合作,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使得环渤海经济圈的港口岸线资源得以整合.另外,大连应加强与与辽宁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作用,从而实现省内港口岸线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以大连港区为核心、锦州与丹东为两翼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临港产业集群.大连临港产业要想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从战略上就要前瞻性地避免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同类竞争,集中整合自身的资源,实现错位竞争的局面以促进大连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1〕李丹阳,王利.大连市临港工业区的布局现状及趋势研究[J].沿海城市,2006(1).

〔2〕黄建柱.日本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北京:中国港口,2005.5.

〔3〕吴向鹏,等.国际临港产业发展态势与宁波临港产业提升发展探讨[J].经济丛刊,2009(1).

〔4〕吕荣胜.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J].辽宁海事大学学报,2006(3).

〔5〕顾亚竹.港口产业集群之力量探讨[J].物流科技,2006(12).

〔6〕吕荣胜,张志远.日本港口经营策略对我国环渤海港口发展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5).

〔7〕龚高健,张燕清.提高福建临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路[J].综合竞争力,2011(3):43-49.

猜你喜欢

民营化临港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德国民营化的宪法界限——一个纲要性的概说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惠东港口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缺失问题探析
——以十堰公交公司民营化为例
民营化视角下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