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探究

2013-04-02张世凭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理工南洋工厂

张世凭

(成都工业学院 工程素质训练中心,成都 61003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探究

张世凭

(成都工业学院 工程素质训练中心,成都 610031)

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其面向企业需求、基于校企合作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厂,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介绍其专业开发与设置、教学工厂的实施和项目库建设的基础上,与国内职业教育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了借鉴的思路。

南洋理工学院;企业;教学工厂;项目库

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实践中,很容易“重理论轻实践”,失去高职教育的特色。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南洋理工”)独具特色的“教学工厂”理念,对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积极借鉴意义。“工厂”是一个企业概念,是集合资源,设计、生产、销售真实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中获利,以谋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体。“教学”是一个教育概念,“教”是一群先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人,利用课堂和实验室等场所,通过讲授和演示等手段,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活动;“学”是一群有需要的人,在学校课堂和实验室等场所,通过聆听、练习、动手实作等途径,学习、理解并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办工厂是实业界的事情,搞教学是教育界的工作,二者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南洋理工,教学和工厂(企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 实施教学工厂模式的前提——面向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开发

南洋理工的办学策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国家和企业之需求以及年轻学子的抱负,开发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做准备”。换言之,南洋理工不是基于其办学条件和师资开设专业和课程,而是从国家、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设的,从而保证了其专业开设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专业开发程序中,专业筹备小组首先要分析专业设置与新加坡整体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国内高校对所在区域或行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分析,然后进行微观的企业需求分析。因为国家(区域)宏观需求与企业微观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区别,两者之间有时间差,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以国内为例,前一段时间国家积极推进的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有需求,但在企业层面,由于是新兴产业,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进入该领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从事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开办此类专业时就应慎重。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在一个个微观而具体的企业中生存,如果盲目上马“新专业”,会使学生承受不必要的专业和职业发展风险。前两年一些高职院校开办的“光伏”、“单晶硅制备”等专业的发展情况,就充分说明了开办新专业时既要分析宏观经济,更要分析微观企业需求的重要性。

南洋理工非常注重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在充分考量了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专业筹备小组尽可能详尽地描述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确定“毕业生形象”;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与技能水平,据此确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结构和框架,选定课程并准备好课程摘要。然后才可以提呈上级学术和教学管理机构批准设立新专业。专业来自企业需求,从源头上确保了南洋理工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之间的一致性,使学校可以获得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研究项目,搭建起学生做中学的教学项目平台,也使教学工厂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

2 借鉴企业运作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厂

南洋理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教学工厂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

企业的日常运作,是在完成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推进的,而这些工作,尤其是研发性、开创性的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者眼中,就是一个个项目的设立与完成。学校借鉴企业运作模式,就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植入教与学的元素,使其完成从企业项目到教学项目的质变,而教学工厂就是南洋理工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成功找到的纽带和桥梁。

教学工厂不是将企业引进学校,也不是将学校教学环境搬到企业,而是在教学环境中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利用具体项目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存在企业、学校两个对等主体不同,学院始终在教学工厂教育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与企业实习不同,教学工厂的教学场地就在校园里;与两头理论、中间实习的“三明治”式的课程安排不同,在教学工厂,学生是边学(理论)边做(实践)。

大二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被分成若干个10人左右的小组,在项目老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项目的初始来源大部分是企业,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利用专业知识、巩固专业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项目组工作(学习)的过程,与员工在企业工作的过程相似,有真实的项目,有参照企业的考核,有全日制的工作时间,甚至有与企业类似的工作室环境。这些都体现出教学工厂的“工厂”因素。同时,企业项目经过了项目老师的整理和提炼,更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校教学安排。比如学期项目与毕业项目的分类,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经验积累与分享)项目库的建设等,都体现了教学工厂中的“教学”特色。

南洋理工教学工厂的教学内容,与我校课程设计的题目类似;其教学工厂的教学安排,也与教学实践专周类似。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1)南洋理工的项目内容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自行设计的题目;2)我校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是在学习了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对学习内容的运用和验证,而南洋理工学生在教学工厂中的活动,本身就是对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是以“与要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项目为载体,通过做项目来学习这些专业知识,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在教学组织上,为适应教学工厂的学习,南洋理工采取了与国内教学班级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被分成20人左右的2个大组,其中A组进行专业方向的教学;B组又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到企业实习,另一部分进入教学工厂,在项目教师指导下,全日制投入项目开发。半学期后,B组内两部分交换;一学期后,A、B组进行交换。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教学工厂都可以接受到教师个性化的指导,既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又保证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3 支撑教学工厂运行的基础——AES项目库建设

在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实施中,“学生常有而项目不常有”的窘况肯定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出现,因为教学安排是刚性的,而企业项目的出现是随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洋理工着力推动了AES项目库的建设。

自1988年教学工厂试行起,南洋理工就开始同步建设项目资源库,其建设主要目标是:1)保存企业项目之知识与经验;2)促进同事之间的知识与经验分享。为了使资源库便于保存和应用,对入库项目做了标准化要求,如采用统一的格式,开发专用的项目库浏览器,并按照项目知识敏感程度(限制、保密、机密)设置了相应的项目使用权限,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学生的正常使用,又保护了相关知识产权和项目来源企业的商业利益。

项目的采制过程肇始于企业项目的研发过程。按照要求,开发项目过程中,教师要对项目内容进行“创作”,即是将企业项目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增删,使其符合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特点。在经过更高一层的专业经理(类似教研室、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主任)修改、校对与选择后,交由AES管理员分类保管,经由系主任等组成的AES工作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才可入库使用。

正是这样严密的工作流程和长期坚持的项目积累,才使项目库能够常做常新,不断跟随企业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升级换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工厂理念,有力支撑了“边做边学”的项目式教学。

4 对比与借鉴

4.1 在校企合作理念上存在差距

教学工厂理念的形成过程,是南洋理工教育工作者和职业教育界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适应的过程,更是政府与企业界积极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学院在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工厂模式时,也曾遇到过国内同行遇到的问题——企业没有积极性,所幸的是,新加坡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可以获得理想的人才,更是企业回报社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加之院校在成长过程中服务社会能力的增强,可以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也增加了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南洋理的教学工厂理念渐渐有了坚实基础——校企合作。

国内高职教育近十年快速发展,但囿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处在“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阶段。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企业更关心毕业生需求,不愿意提前介入人才培养,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工程实践,其原因主要有:1)企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市场竞争中还腾不出手来帮助院校培养人才;2)利他性的社会文化发育程度不高,远远没有到形成“要为社会尽义务、要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地步;3)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为介入院校人才培养付出的额外成本无处补偿;4)院校本身实力不强,除了为企业提供毕业生充实其人力资本外,不能为企业提供如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企业如果牵扯太多精力介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会产生得不偿失的心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实力在增强,企业的认识也在转变,院校开门办学的意愿也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和社会所认同。在校企合作的认识基础和实施路径方面,政府与校、企三方一定会找到多赢的契合面。

4.2 在面向应用的教学组织中存在差距

国内职业教育界推行的“项目驱动”、“任务教学”等教学组织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应用”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但与南洋理工的教学工厂相比,其主要差距有:

1)专业开发与设置的差距。专业是教学活动生存的“土壤”。南洋理工经过30余年的职业教育积累,其专业的开发、设置有着一套成熟并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式,专业来源于对企业需求的详尽分析,可以保证专业方向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从而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开发还处在“从校内条件出发设置专业”到“面向企业需求设置专业”的过渡期,与南洋理工的专业开发有明显差距。

2)项目(任务)的差距。项目(任务)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南洋理工经过长期积累,与政府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不断获得工程项目,构建供学生学习的真实工程案例。这与国内院校教师设计项目(题目)的方式有着本质不同。

4.3 应用型人才要在“应用”中培养

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南洋理工类似,是面向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因此,不能只局限于通过课堂讲授来传授知识,应更重视在“应用”中传授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南洋理工采用教学工厂组织形式,将项目引入教学活动,模拟工厂运行过程,促使学生边学边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在其专业知识学习阶段,都可以借鉴教学工厂模式,从企业收集案例,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国内在本科院校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要求,我院新申办的4个本科专业均入选了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因此,对南洋理工教学工厂模式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校企合作是基础

无论是专业开发、项目获取,还是教师能力提升,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因素都伴随始终。校企合作、开门办学、开放办职教不仅是一种办学模式,而是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一种社会文化,这也为以南洋理工为代表的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我院在学科规划和建设等方面应该更加重视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奖励导向等方式,鼓励教学系部及教师主动走出去,联系企业、熟悉行业,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5 结语

从南洋理工的成功实践中可知,坚持面向企业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到基于该理念的有效载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厂,先进理念得以实现,从而使其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职业教育院校。国内院校在学习借鉴中,要进一步加深对校企合作理念的认识,积极寻找更适合的基于应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1] 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之培训提纲[G].2013.

[2] 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技术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之培训提纲[G].2013.

[3] 南洋理工学院.学术管理系统之培训提纲[G].2013.

[4] 张炳生,王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43-45.

[5] 景新幸,郭庆,魏银霞.深化改革 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3-34.

时间计量单位“年”的国际符号

在英文文献中,时间计量单位“年”的常用符号为y、yrs(复数) 。这种用法不正确。y 和yrs 是英文名词year、years 的缩写,曾经作为计量单位年的符号。但国际上早就对年的符号作出了以a 替代y、yrs 的规定。我国也采纳了符号a,在1984 年2 月27 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就有“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的备注。

鉴于单位年(a)既不是SI单位,也不是法定单位,但可以与法定单位并用的常用时间单位,所以在实际使用中确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非普通书刊中,并不要求、也没有必要见到计量单位年都改用符号a,如“近10年来”一般不宜写为“近10 a来”;但在明确是科学的时间计量的场合,以及在组合单位中,单位年应采用符号a。例如:“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长者可大于1 012 年”“手术后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年”“煤矿的产煤量达1 200万t /年”“温度的增长速率为0.05 ℃/年”等中的“年”,都应改用法定符号“a”。

InvestigationintotheNotionofTeachingFactoryinNanyangPolytechnicBasedontheIdeaofPartnershipwithEnterprises

ZHANGShip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As a successful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Nanyang Polytechnic's concept of teaching factory,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partnership with enterprises and of facing the needs coming from factories,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cultivated talent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factory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at meets the needs coming from enterprises, meanwhil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factory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ones.

Nanyang Polytechnic;enterprise;teaching factory;project library

2013-03-12

张世凭(1970- ),男(汉族),四川眉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材料工程、高等教育。

G712

A

2095-5383(2013)02-0078-04

猜你喜欢

理工南洋工厂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