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关键
2013-04-01黄前柏
黄前柏
《新理财》:城镇化是“两会”热点议题,对于每一位市长来说,恐怕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搞好城镇化,有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杨晓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的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两件大事。当前中外皆把中国的城镇化放在了历史的高度。
城镇化发展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先导和推动作用;二是城镇化的推动要有选择、有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撒胡椒面。
《新理财》:这两个关键究竟该怎样展开?
杨晓波:城镇化建设中,首先要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先导和推动作用。产业在吸纳就业、聚集人口、提高收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镇化发展的诱因、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发展是因,城镇化发展是果。只有产业发展了,人有事做、有收入,对城镇化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了需求,城镇化才有了必要、可能和基础。
掌握这个认识规律后,促使我们明了城镇化发展的推动点和着力点,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镇域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更高的关注和更多的重视。
其次,城镇化的推动,要有选择有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产业发展慢的乡镇,人口不能增长不能聚集,无法实现人口聚集的作用。重点应对那些产业发展基础好、人口聚集程度比较高,达到3至5万人规模的乡镇,有可能、有必要去推动和发展。
另外,要重视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引领、管控和统筹作用。关于建设标准的问题,不能照搬县城和城市的标准。比如说,有些建设标准中,多层住宅的6层以上要装电梯。在小城镇建设中,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带来的阻力,应该允许放宽到8至10层。在小城镇土地出让金中,不再提取各种和各级的截留,全额返还镇政府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增加地方政府专项财力。另外,以县为单位统一征收的城市维护税、配套费、电力附加,应该足额及时返还给城镇,专项用于城镇的管理。
《新理财》: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
杨晓波:小城镇化的核心是转移农村人口,并使之城镇化。当农民在城市中安居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户口和身份的问题。
当前承包地、集体资产份额、惠农政策都与农民的户口直接挂钩,而当农民进城转变为城市户口后,其在农村享受的既有利益将受影响,这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的身份。
所以在推进农民进城过程中,要保留农民在农村的既有利益,包括政策利益和财产利益,让农民进城既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又能保留农村既有的各项利益,“甘蔗两头甜”。
《新理财》:如何警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杨晓波:作为地方来讲,希望有关融资支持政策能够延续,同时有所创新,比如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
《新理财》:大部制改革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您觉得新一轮的改革,应该需要尊重哪些规律?
杨晓波:机构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合并部门,压缩编制,精简人员,而是政府内部责任体系的建立、政府内在关系的理顺。关键在于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理念。
同时,如何建立统一的食品监管体系,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如何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应是机构改革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