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正式成语的韵律问题初探

2013-04-01陆夏波乔秋颖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共收录字格仄仄

陆夏波,乔秋颖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汉语的成语极为丰富,它们经由汉族人民语言实践的千锤百炼而形成,具有惊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成语是人们在口头、书面表达中富于表现力的重要成分。成语结构整齐、均衡、简明、多样,而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鲜明地表现出汉语的民族特点。其主要形式是四字格的成语,下文所分析的成语均为四字格成语,其余格式暂且不论。

倪宝元先生在《成语例示》中,把成语的结构划为“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连动式、兼语式、紧缩式”七种,该书共收录成语一千余条,而在另外一本书《成语九章》中又将成语结构划分为“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状中式、定中式、连动式、兼语式、联合式、紧缩式”九种。“状中式”和“定中式”其实就是偏正式,在《成语例示》中,“逃之夭夭”“一目了然”等成语都归在偏正式一类,而在《成语九章》中却被归在“述补式”类型中,这样算下来其实也等同于上面的七种,所以笔者在统计中,将此类词归结到“偏正式”结构中。文章将对《成语例示》中的偏正式成语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语音和韵律方面的分析。

一、偏正式成语的声调分析

汉语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贯穿于整个音节,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分为四声:平、上、去、入。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就是由古汉语声调一脉相承而来的。具体而言:古代平声分化为现代的阴平和阳平,古代上声转化为现代上声和去声,古代去声发展为现代去声,古代入声分派到现代四声之中。讨论汉语的声调就不得不提到平仄。所谓平仄,是古代文人在诗歌韵文创作过程中对“平、上、去、入”从是否有平声的角度重新划分合并。古人把平声的字叫做“平”,而将上、去、入三声的字归为一类,名之曰“仄”。自从齐梁间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中四声现象并将它自觉运用到诗文创作中以后,历代文人都十分讲究诗词曲中声调的配合艺术,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平、仄的字加以错综对应的安排,用以构成诗文音律上的美感。这里我们以中古声调为准,通过对《成语例示》中偏正式成语平仄搭配的统计来分析成语在韵律上的特征。

据笔者统计,《成语例示》中一共收录偏正式成语220例。另外,倪先生在《成语例示》中将“喜笑颜开”归为联合式,认为“喜笑”和“颜开”为并列。而笔者认为“笑颜开”是“喜”的结果,应该作为补语成分,所以把“喜笑颜开”看做偏正式,因此加上这一例共221个,统计出偏正式成语中四个字的平仄安排可以有以下16种形式:

平平平平(3个):风尘仆仆、劳而无功、无稽之谈。

平仄平平(6个):分道扬镳、风雨飘摇、高枕无忧、同病相怜、亡命之徒、弦外之音。

平平仄平(4个):欣欣向荣、虚与委蛇、轩然大波、芸芸众生。

平平平仄(9个):惊弓之鸟、空空如也、夸夸奇说、空中楼阁、前车之鉴、燃眉之急、天渊之别、相依为命、扬长而去。

仄平平平(5个):反唇相讥、老生常谈、突如其来、自知之名、食言而肥。

平平仄仄(25个):班门弄斧、彬彬有礼、踌躇满志、当机立断、当仁不让、颠扑不破、东山再起、斤斤计较、津津有味、康庄大道、寥寥可数、临危不惧、庞然大物、旗开得胜、轻而易举、晴天霹雳、求之不得、滔滔不绝、逃之夭夭、相形见绌、悬崖勒马、循循善诱、摇摇欲坠、悠然自得、沾沾自喜。

仄仄平平(39个):背道而驰、不白之冤、不苟言笑、不翼而飞、不约而同、步步为营、促膝谈心、惨绝人寰、待价而沽、对牛弹琴、釜底抽薪、耿耿于怀、后顾之忧、讳莫如深、嫁祸于人、节外生枝、竭泽而渔、锦上添花、卷土重来、绝处逢生、侃侃而谈、量力而行、碌碌无为、马到成功、满载而归、灭顶之灾、莫逆之交、入木三分、顺水推舟、似是而非、狭路相逢、邂逅相逢、委曲求全、栩栩如生、纸上谈兵、左右逢源、左右开弓、左右为难、喜笑颜开。

平仄仄平(8个):层出不穷、甘拜下风、狼狈不堪、明哲保身、千载难逢、平易近人、如愿以偿、玩世不恭。

平仄平仄(7个):强弩之末、贪得无厌、恬不知耻、乌合之众、言外之意、无济于事、迎刃而解。

仄平仄平(6个):处之泰然、大声疾呼、大相径庭、焕然一新、迥然不同、自强不息。

仄平平仄(18个):乘虚而入、半途而废、不寒而栗、不谋而合、不言而喻、豁然开朗、急中生智、寄人篱下、揭竿而起、九霄云外、挺身而出、望洋兴叹、一挥而就、一丘之貉、一厢情愿、与人为善、运筹帷幄、走投无路。

仄仄仄平(24个):白手起家、百折不挠、不亦乐乎、绰绰有余、喋喋不休、咄咄逼人、恶贯满盈、寸步难行、奋不顾身、裹足不前、赫赫有名、岌岌可危、济济一堂、念念有词、忍俊不禁、娓娓动听、为虎作伥、一目了然、一气呵成、以逸待劳、应接不暇、与日俱增、振振有词、惴惴不安。

仄平仄仄(23个):按图索骥、不堪设想、操之过急、和盘托出、和衷共济、恍然大悟、火中取栗、急流勇退、鞠躬尽瘁、锦囊妙计、锲而不舍、视而不见、肃然起敬、泰然自若、铤而走险、瓮中捉鳖、小心翼翼、雪中送炭、一刀两断、一针见血、一团和气、以身作则、置之度外。

仄仄平仄(16个):爱莫能助、不胫而走、不可思议、不速之客、汗马功劳、迫在眉睫、窃窃私语、适可而止、束手无策、死得其所、退避三舍、脱颖而出、一概而论、一见如故、一日千里、一泻千里。

平仄仄仄(10个):鞭辟入里、沧海一粟、饥不择食、坚忍不拔、全力以赴、微不足道、无可救药、严阵以待、因势利导、愚不可及。

仄仄仄仄(18个):蠢蠢欲动、措手不及、动辄得咎、对症下药、格格不入、桀骜不驯、历历在目、隔岸观火、酩酊大醉、寿终正寝、瞬息万变、万劫不复、夜以继日、一网打尽、一语道破、以德报怨、跃跃欲试、赞不绝口。

由上面的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这16种序列所占的比例不一样,其排列分布如下:

“平平平平”式共收录3条,占总词条的1.36%。“平仄平平”式共收录6条,占总词条的2.71%。“平平仄平”式共收录4条,占总词条的1.81%“平平平仄”式共收录9条,占总词条的4.07%。“仄平平平”式共收录5条,占总词条的2.26%。“平平仄仄”式共收录25条,占总词条的11.31%。“仄仄平平”式共收录39条,占总词条的17.65%。“平仄仄平”式共收录8条,占总词条的3.62%。“平仄平仄”式共收录7条,占总词条的3.17%。“仄平仄平”式共收录6条,占总词条的2.71%。“仄平平仄”式共收录18条,占总词条的8.14%。“仄仄仄平”式共收录24条,占总词条的10.86%。“仄平仄仄”式共收录23条,占总词条的10.41%。“仄仄平仄”式共收录16条,占总词条的7.24%。“平仄仄仄”式共收录10条,占总词条的4.52%。“仄仄仄仄”式共收录18条,占总词条的8.14%。

2.“仄仄平平”形式的偏正成语数量最多,“平平仄仄”成语的数量第二多。按16种形式出现的概率来说,在221条偏正成语中每种形式的数量应该占总数的1/16,即14条左右,“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两种形式数量之和则占总数的28.96%,即64条,按比例来算将近占了这16种形式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平平平平”和“平平仄平”式的成语数量最少,一共占总数的3.17%。

3.根据四字格成语的第一、第三字和第二、第四字的平仄,又可以统计为以下几个部分:

(1)据成语中第一、第三字的平仄,可将上述16种形式分为:

平仄型:包括“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式。共有成语47条,占总数的21.27%。

仄平型:包括“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式。共有成语78条,占总数的35.29%。

平平型:包括“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式。共有成语25条,占总数的11.76%。

仄仄型:包括“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式。共有成语71条,占总数的32.13%。

平仄型+仄平型有成语125条,占总数的56.56%。

平平型 +仄仄型有成语96条,占总数的43.44%。

(2)根据成语中第二、第四字的平仄,可将上述16种形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即:

平仄型:包括“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四种形式。共有成语75条,占总数的33.94%。

仄平型:包括“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四种形式。共有成语77条,占总数的34.84%。

平平型:包括“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四种形式。共有成语18条,占总数的8.14%。

仄仄型:包括“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四种形式。共有成语51条,占总数的23.08%。

平仄型+仄平型有成语152条,占总数的68.78%。

平平型 +仄仄型有成语69条,占总数的31.22%。

通过统计研究我们发现:

第一,“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两种形式在偏正式成语中占绝对优势,而“平平平平”和“平平仄平”这种形式所占有的成语数量则最少。

第二,仄起平收和平起仄收式的偏正式成语成为主流。我们往往在对五言或七言诗歌划分节奏平仄时,往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除去第一字、第三字的平仄,看第二字、第四字的平仄,平仄型和仄平型占绝大部分,节奏点第二字、第四字都是交替的,符合古人文辞中平仄交替的特点,这也符合周祖谟先生说的“在汉语里还有很多由两部分组成的四字成语,以第二字是平声字、第四字是仄声字的居多”①。

二、偏正式成语的声韵分析

(一)成语中叠音分析

成语中的节奏形式除了声调上平仄律,在韵上也很有规律。

四字格成语中,前面两个字组合成叠音的有31个:彬彬有礼、步步为营、绰绰有余、蠢蠢欲动、喋喋不休、咄咄逼人、格格不入、耿耿于怀、赫赫有名、岌岌可危、济济一堂、斤斤计较、津津有味、侃侃而谈、空空如也、夸夸奇说、历历在目、寥寥可数、碌碌无为、念念有词、滔滔不绝、娓娓动听、欣欣向荣、循循善诱、栩栩如生、摇摇欲坠、跃跃欲试、芸芸众生、沾沾自喜、振振有词、惴惴不安。

在四字格成语中,后面两个字组合成叠音的只有3个:风尘仆仆、逃之夭夭、小心翼翼。

(二)成语中开合口字的分析

从清人收集整理成语,到现在成语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其间所涉及的问题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在语音上就有平仄的搭配、叠音的使用等问题被讨论。但是,统观成语语音特点的论述,我们发现,传统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韵母的开合,尚未引入成语的研究之中。因此笔者试从开合角度对《成语例示》中的221条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系列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一点新的规律。

在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大类(古代只分开、合)。他们的区别是:凡是韵头是[u]或者是以[u]为主要元音的,叫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是以[u]为主要元音的,就是开口呼。古代开口合口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圆唇和不圆唇的区别。江永在他的《音学辨微》里曾说:“音呼开口合口,合口者吻聚,开口者吻不聚也。”(《七辨开口合口》)这个解释很简明。由于语音的演变,中古的开口、合口到现代发展成开口、齐齿、合口和撮口四呼了。因此,开口、合口是中古音的概念,开、齐、合、撮四呼是近现代语音的特点。后者虽然从前者发展而来,但不能用后者代替前者。我们这次的统计是按中古的语音来进行。

根据用字的开合,这221个成语也同样可以下统计为以下16种形式:

1.开开开开(50个):白手起家、背道而驰、彬彬有礼、大相径庭、分道扬镳、揭竿而起、赫赫有名、斤斤计较、锦囊妙计、济济一堂、寄人篱下、侃侃而谈、老生常谈、量力而行、灭顶之灾、明哲保身、莫逆之交、念念有词、平易近人、迫在眉睫、振振有词、旗开得胜、前车之鉴、晴天霹雳、燃眉之急、食言而肥、适可而止、似是而非、逃之夭夭、铤而走险、望洋兴叹、弦外之音、小心翼翼、言外之意、严阵以待、夜以继日、一气呵成、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网打尽、一泻千里、一针见血、以逸待劳、因势利导、迎刃而解、悠然自得、沾沾自喜、纸上谈兵、自知之明、喜笑颜开。

2.开合开开(19个):半途而废、踌躇满志、恶贯满盈、反唇相讥、后顾之忧、饥不择食、急中生智、节外生枝、惊弓之鸟、康庄大道、强弩之末、忍俊不禁、寿终正寝、天渊之别、恬不知耻、一挥而就、一目了然、一团和气、一语道破。

3.开开合开(20个):百折不挠、鞭辟入里、操之过急、当仁不让、喋喋不休、高枕无忧、汗马功劳、坚忍不拔、津津有味、九霄云外、狼狈不堪、锲而不舍、求之不得、视而不见、贪得无厌、相依为命、以身作则、应接不暇、置之度外、自强不息。

4.开开开合(31个):爱莫能助、沧海一粟、乘虚而入、大声疾呼、待价而沽、当机立断、甘拜下风、岌岌可危、竭泽而渔、锦上添花、历历在目、寥寥可数、马到成功、满载而归、酩酊大醉、庞然大物、千载难逢、窃窃私语、轻而易举、死得其所、泰然自若、挺身而出、亡命之徒、相形见绌、邂逅相逢、欣欣向荣、扬长而去、一刀两断、一概而论、一厢情愿、以德报怨。

5.合开开开(25个):不苟言笑、不寒而栗、不约而同、不胫而走、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不谋而合、不翼而飞、处之泰然、促膝谈心、东山再起、动辄得咎、对牛弹琴、对症下药、豁然开朗、釜底抽薪、焕然一新、瞬息万变、肃然起敬、同病相怜、退避三舍、无稽之谈、无可救药、轩然大波、悬崖勒马。

6.开开合合(15个):班门弄斧、隔岸观火、格格不入、耿耿于怀、和盘托出、急流勇退、桀骜不驯、迥然不同、劳而无功、滔滔不绝、玩世不恭、万劫不复、摇摇欲坠、一见如故、走投无路。

7.合合开开(11个):不速之客、步步为营、寸步难行、咄咄逼人、风雨飘摇、空中楼阁、如愿以偿、愚不可及、入木三分、突如其来、循循善诱。

8.开合合开(7个):按图索骥、层出不穷、颠扑不破、奋不顾身、和衷共济、嫁祸于人、赞不绝口。

9.开合开合(3个):鞠躬尽瘁、惨绝人寰、狭路相逢。

10.合开合开(8个):措手不及、讳莫如深、束手无策、无济于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运筹帷幄、左右为难。

11.合开开合(8个):不白之冤、不言而喻、不亦乐乎、恍然大悟、全力以赴、脱颖而出、乌合之众、左右开弓。

12.合合合开(17):蠢蠢欲动、裹足不前、火中取栗、卷土重来、绝处逢生、空空如也、顺水推舟、微不足道、娓娓动听、为虎作伥、瓮中捉鳖、虚与委蛇、栩栩如生、雪中送炭、跃跃欲试、芸芸众生、惴惴不安。

13.合开合合(2个):风尘仆仆、左右逢源。

14.开合合合(1个):临危不惧。

15.合合开合(3个):绰绰有余、夸夸其说、委曲求全。

16.合合合合(1个):碌碌无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偏正式四字格成语的数量和开口字在成语中的字数成正比,和合口字在成语中的字数成反比。开口字越多的成语数量越多,合口字越多的成语数量越少。

第二,根据用字的开合,总体来说四字格成语可以分为16种类型,但是从成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将它们归结为5种形式:“四开”,“三开一合”,“两开两合”,“一开三合”,“四合”。

第三,只要四字格成语中开口和合口的字数是一定的,那么开口字和合口字出现的前后次序与成语的数量没有关系。

认识这些特点,有利于揭示汉语四字格成语语音序列的形成规则,有利于发现开口、合口这一中古语音特征和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数量关系。至于造成如上规则的原因是什么,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注释:

①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第4页。

[1] 倪宝元.成语例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1-4.

[3] 韩世龄.汉语成语中的古音遗迹[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3):55-60.

[4] 田有成.成语古汉语简说[J].榆林学院学报,2004(1):100-101.

[5]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共收录字格仄仄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GOOD TIMING》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工程索引》数据库(Ei Compendex deatabase)收录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4月这一期(第33卷第2期)全部28篇论文平均每篇论文收录了2006年以后出现的 Ei 主题词3.93个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多语料库中汉语四字格的切分和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