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山区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3-04-01赵锦慧肖春芳

长江蔬菜 2013年13期
关键词:阴雨河沙晚疫病

赵锦慧 肖春芳

导读:在鄂西山区播种秋马铃薯既能增加栽培代数,解决种薯越冬储藏难的问题,又扩大了冬闲田的开发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栽培中要精选良种,采用育芽移栽技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播后要抗旱排涝;适时培土,避免薯块外露见光变绿;秋季多阴雨,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要及时防治;不同海拔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收。

随着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提高,早熟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马铃薯种植效益凸显,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强。在鄂西山区播种秋马铃薯既能增加栽培代数,解决种薯越冬储藏难的问题,又扩大了冬闲田的开发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恩施州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栽培秋马铃薯,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与春播产量相当,且收获时正值春马铃薯加工后期,可持续供应加工用薯,同时市场鲜薯需求量大,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鄂西山区近几年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选种

基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的旱作田块。在播种前深耕细耙,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秋马铃薯要在初霜期前收获,田间生长期短,一般3~4个月,因此要选择生育期短、丰产性、抗病性好的特早熟或早熟脱毒品种,如费乌瑞它、南中552、冬农303等。

2 育芽移栽

由于秋马铃薯播种时正值高温季节,直播容易烂种,出苗不整齐,所以需采用育芽移栽技术,有芽才有苗,且能达到苗齐苗壮,利于块茎的形成和膨大。

2.1 适期播种

在秋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田间出苗过早,植株会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极易导致晚疫病暴发;出苗过迟,植株又易受秋寒影响,生育期不足,产量降低[1]。因此要求在适宜的条件下,适期早播育芽,延长生育期,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一般要在日平均气温30℃以下播种,800 m以下低山地区在9月上中旬播种,800 m以上高山地区在8月中下旬播种育芽。

2.2 培育壮芽

选用25~35 g的小整薯作种,667 m2用种量150 kg,种子选本地高山区7月夏收脱毒良种,种薯还处于休眠期时,用浓度为12 mg/L的赤霉素喷雾或用刀将种薯尾部破皮切伤再通风晾干处理,以打破休眠[2],促进发芽。育芽的具体方法为:选择室内阴凉通风处,准备干净中等粗的河沙,用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喷雾处理并翻动拌匀,稍微湿润后作成宽1 m(长度按需种量而定)的沙床,沙床下铺3 cm厚的河沙,将种薯一个挨一个地摆放在河沙上,上盖河沙3 cm厚。如果河沙干了,早上喷点清凉水,保持河沙润而不湿。经5~7天后,轻轻扒开河沙检查,将长有1.5~2.0 cm长芽子的种块掏出,摊放在散光处绿化炼芽2~3天,芽子受光的抑制,变得粗壮浓绿,即可移栽。如遇高温或雨天不宜移栽,可延长炼芽期。芽子不到1.5 cm长的种块,继续铺在沙床上催芽,再过3~4天取出第二批,再过4~5天取出第三批,分期分批移栽,发现烂薯要及时除掉,以免病菌感染其他种薯。

2.3 合理密植

由于秋马铃薯生育期短,长势弱的单株产量低,为夺取高产,需施足底肥,同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专用复合肥80 kg(16-13-16或17-6-22),碳酸氢铵40 kg,硫酸钾10 kg,按宽行60 cm、窄行40 cm开沟,先施农家肥后施化肥,将肥料施于沟内,盖土后播种,切忌种薯与肥料直接接触,移栽前将种薯喷施一次杀菌剂防病害,并严格剔除未发芽种薯及烂薯,一定要带芽栽种,有芽才有苗。移栽株距25 cm,错位栽种,每667 m2播种5 000穴左右。播后盖土,将种薯掩盖即可,以达到地表土层高温促使早出苗的目的。

3 大田管理

3.1 抗旱排涝

播种后如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促进幼芽生长。如遇阴雨连天或暴雨,要及时排水,防烂种。

3.2 施肥培土

齐苗至3叶期,在植株旁开浅穴施提苗肥,667 m2施尿素15 kg,同时培土6~8 cm厚,促使苗粗苗壮。封行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除杂草,疏松土壤,有利于结薯,避免薯块外露见光变绿,提高商品率。

3.3 病害防治

秋季多阴雨,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预防是防治晚疫病的第一步,在齐苗后,遇2~3天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等高湿天气,要及时抢晴喷施保护性药剂进行防病,可选用80%太盛(代森锰锌)、大生 M45(代森锰锌)、77%多宁(硫酸铜钙)或50%美派安(克菌单),每 667 m2用 80~100 g稀释200倍喷雾;或每667 m2用安泰生(丙森锌)、72%殷实(百菌清)60~80 mL稀释200倍喷雾。叶片正反面要均匀喷上药液,在整个叶片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孢子的侵染。第一次用药后,如果有阴雨或中雨以上强度的降水,雨停后田间调查若还没有发病,则要继续喷施保护药剂。田间出现发病中心,则要喷施治疗性药剂阻止病害进一步蔓延,根据近几年的药效试验结果,选用治疗性药剂按以下方法防治效果较好,667 m2用50%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 g、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g或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 mL喷雾,保证叶片背面都能喷到,因为叶背面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部位。喷治疗性药剂后,如果没下雨,田间病情没有扩展,原有病斑枯死,植株处于开花期前,则可以等到下次雨后再喷保护性药剂,若植株处于开花期则一周后喷施保护性药剂,防止再次侵染;如果病斑仍在蔓延,则在一周后继续喷治疗性药剂。要注意不同类型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防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4 适时收获

当地上茎开始衰老时,薯块养分积累最充分,当地上部茎叶枯死时再收获,可延长马铃薯的块茎膨大时间,提高产量。在高山、二高山地区为防止过迟收获导致薯块受冻,在茎叶开始褪黄衰老时选晴天收获。收获后的马铃薯经挑选放在阴凉通风处储存。

[1]郭典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3):60-61.

[2]温利军,刘君馨,崔金丽,等.早熟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打破休眠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25-26.

猜你喜欢

阴雨河沙晚疫病
扶绥县春耕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垦荒
沙子危机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河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
1957—2017年阳山县低温阴雨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