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双季茭白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13-04-01董荷玲,陈可可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茭白农家肥种苗

设施双季茭白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董荷玲1,陈可可2
(1.浙江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318000;2.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

1 技术核心

设施双季茭白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核心可概括为“三改两优化”。“三改”即:一改,改露地栽培为棚膜覆盖栽培,把旱地蔬菜的棚栽方式移到水田中,在冬季搭棚进行设施栽培;二改,改灌深水护茭为培土护茭,受旱地根茎作物培土技术的启发,在孕茭期以培土代替灌深水;三改,改茭荚定植为带茭苗定植,以茭荚连同其产生的2~3个分蘖苗一起作种苗移栽。“两优化”即:优化施肥技术,提倡施有机肥、配方肥,提高产量和品质;优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在冬季割枯株清园后先喷药消灭越冬虫口,开春后未发病前又预防性喷药1~2次,夏茭采收期采用物理防治,达到无公害要求。

2 技术优势

2.1 培土护茭技术优势

一是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培土能有效阻隔阳光对茭荚的照射,使茭壳色淡、茭肉白净细嫩,外观商品性明显优于深水护茭的茭白,而且茭肉不易返青,保色期延长。二是产量提高,不易老化。培土能使茭白孕茭部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土壤温差较小,温度也比水中低,从而使茭白不易老化,且孕茭期相对延长,产量提高,培土比不培土增产约10%。三是节约了水资源,扩大了适种范围。采用培土护茭,孕茭期只需保持茭田水位3~5 cm,能灌水的田块均可种植,适种范围扩大了。四是抑制无效分蘖,降低孕茭节位。

2.2 棚膜覆盖的优势

一是夏茭提前上市。小拱棚比露地栽培的茭白提前15~20 d上市,大棚的可提早1个月。我市大棚双季茭在3月上旬就开始上市,4月上旬进入采收旺季,比周边地区同类型品种提早了1个多月,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增加产量。受温度影响,露地茭白孕茭膨大时间短,采收期集中,一般仅20~25 d。棚膜覆盖栽培茭白孕茭期间温度低,茭肉生长缓慢,采收期长达50 d。前期采收后田间密度越来越小,中后期茭荚比较粗大,产量较高。一般棚膜覆盖栽培的茭白产量要比露地茭白增加30%以上。

2.3 带茭苗定植的优势

茭白采用无性繁殖,种性极易退化。带茭小苗留种(即用茭荚连同分蘖出的2~3个分蘖苗作种),虽然繁殖系数较低,但可有效地保证品种纯度,成活率提高20%~30%,几乎达100%。带茭苗留种把种苗直接留在原茭田中,省去了传统选留种需配置的良种田或寄秧田,也省去了二次再移植,省工节本。

3 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孕茭适温较低的、以夏茭产量为主的早熟双季茭品种,如黄岩双季茭白、浙茭911等。

3.2 茭田选择

选择地势低、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及松黏适中的田块。并要求水源丰富,灌水方便。多年连作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一田块种植茭白最好不要超过3 a。

3.3 整地与定植

整地要求做到田平、泥烂、肥足。整地前每1 hm2施农家肥或栏肥15~22.5 t作底肥。整地后灌水3~5 cm待种。6月上中旬定植,株距35~40 cm,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80 cm,窄行距80~100 cm,667 m2栽2 000~2 400穴,每穴定植1~2株。种苗以生长健壮,根系白、旺盛为最好。种苗植株长度保持35 cm左右,以减少水分蒸发。选择阴雨天气或者早晚进行移植,苗随起随植,有利于成活还苗。

3.4 秋茭田间管理

①施肥 定植后一星期左右,待种苗成活后施提苗肥,每1 hm2施尿素75 kg促还苗生长;隔10 d左右再重施分蘖肥,每1 hm2施农家肥22.5~30 t或三元复合肥300~375 kg促分蘖早发;以后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少量追肥1~2次,孕茭前一星期左右停施;待50%左右植株开始孕茭后再施孕茭肥促茭白膨大,每1 hm2施碳酸氢铵300~400 kg、过磷酸钙150 kg。

②耘田、剥叶 种苗成活后,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每隔10~15 d耘田一次,整个秋茭生长期需3~4次,以田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为准。耘田时剥去黄叶、老叶、病叶,以减少病虫害,增加通风透光,促进分蘖。剥老叶、黄叶时注意保留叶鞘,以免影响根系及新芽的萌发,造成植株矮化。

③水分管理 分蘖前期保持3~5 cm浅水位,促分蘖发生;中后期保持7 cm以上,抑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孕茭期保持10~12 cm深水位,减少壳里青现象,有利于茭白膨大,提高品质和产量。采收盛期保持水位3~5 cm,养育根株,防止早衰。采收结束后,放干田水。休眠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不开裂。

④采收 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采收,每1 hm2产量12~15 t。采收时在薹管外拧断带壳茭,注意不要损伤邻近的分蘖。

3.5 夏茭田间管理

秋茭采收后,植株进入休眠期。到12月中下旬气温降到5℃以下时,齐泥割去地上部完全枯黄的残株枯叶,并搬出茭白田集中烧毁,清洁田园,减少虫口和病菌越冬基数。枯株可用镰刀割除或锄头削除,刀口要锋利,削割时不要使茭蔸摇动而带来根系受损,影响来年发根。

①盖膜 割株清田后搭棚盖膜,减少霜冻损害,促进植株提早萌发。搭棚前要放干田水,保持田面湿润。大棚宽5.5 m以上,中立柱高1.7 m以上的,内栽6行以上。定位后先打牢立柱,间距2 m,顶部用结实的毛竹连接好。拉杆在棚顶、两边各一道,共3道,形成一个整体。压紧棚头膜,两边膜压入泥中30 cm左右,并确保紧实牢固。

设施双季茭白整个冬季以盖膜保温为主;早春茭墩发芽后,天气温和时要揭棚头膜两头通风;天气晴好,棚内温度超过30℃时要揭边膜及两头通风;碰到连阴雨天气更要加强通风炼苗,培育壮苗,减少小苗孕茭率。待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清明(4月5日左右)前后要全棚揭膜。

②施肥 要施足基肥,追肥遵循“促—控—促”原则,即分蘖期多施促进分蘖生长;孕茭前期控制施肥量,促进植株转入孕茭生长;孕茭中后期适量施肥促进茭肉粗壮)。掌握平衡施肥,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基肥在搭架盖膜前施用,每1 hm2施腐熟农家肥22.5~30 t或三元复合肥375 kg、氯化钾225 kg。施后灌浅水,并任其自然落干,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一次追肥在苗高10~20 cm时,每1 hm2施腐熟农家肥15~20 t或三元复合肥225 kg;隔15 d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每1 hm2施腐熟农家肥15~20 t或三元复合肥225 kg、氯化钾150 kg;以后视植株长势强弱,每隔10~15 d施1次,每1 hm2施尿素90 kg。孕茭前一星期停施,避免延迟孕茭或不孕茭。待50%左右植株孕茭后施孕茭肥,每1 hm2施碳酸氢铵225~300 kg、过磷酸钙150 kg,促茭白粗壮,提高产量。

③田水管理 施基肥后立即行灌水,除孕茭期水位稍高外,其他时期保持水位3~5 cm即可。

④疏苗定株 苗高20~30 cm时开始疏苗定株,分次疏去病弱苗和过密苗,过分集中的可在茭墩根际压泥壅根,每茭墩留疏密均匀的粗壮苗14~18株。每1 hm2保留有效分蘖苗48万~50万株。

⑤耘田 当苗高达到20 cm时结合施肥即可开始耘田,先施后耘,隔7 d左右一次,连续2~3次。特别硬的田块最好第一次耘田时对行间田面进行一次翻土,可用锄头翻,翻后耙细。

⑥培土 当茭白植株茎部发扁,水面交界处开始膨大,开始孕茭时即可培士,把行间的烂泥培到已孕茭的茭株基部。培土要分株分次进行,每墩看到一株培一株,并随着茭白的不断膨大不断培土,但培土高度不能超过叶枕。培土后茭白薹管长度只有3.2 cm,短于深水护茭的4.4 cm。孕茭位置的降低是由于节间的短缩,并不是孕茭节位的下降。

⑦采收 当茭株心叶短缩,基部膨大呈塔形,叶色变淡,两片外叶的叶枕收缩到基本相平时即可采收。过早采收,茭肉尚未充分膨大,影响产量;过迟采收,茭肉粗纤维增多,品质和商品性变差。成熟的茭白要及时采收,否则极易纤维化,并影响后期茭白生长。采收时从薹管处连根拔起,削去根茎和叶片,留30~40 cm叶鞘,以保护茭肉,便于包装。

⑧留种 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选已孕茭且茭壳白净、饱满,薹管短,基部细,符合本品种特征的茭株留种。茭株选定后先挖开四周泥土,以促进抽芽分蘖。当新抽的苗长到30~40 cm时即可移栽种植。

[1]李曙轩,肖春英,林冠伯,等.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2]曹侃,王槐英,赵有为.水生作物栽培[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赵有为.中国水生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李挺.茭白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S645.2

:B

:1001-3547(2013)18-0172-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3.18.061

董荷玲(1978-),女,本科,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电话:0576-88595052,13777672082,E-mail:134326@qq.com

2013-09-06

猜你喜欢

茭白农家肥种苗
太湖茭白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