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2013-03-31张可荣
张可荣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张可荣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中国梦缘起于封建“盛世”旧梦化成泡影的近代,是一个古老民族衰落后走向复兴之梦。170余年来,中国梦在落后挨打的民族苦难中孕育,在绵长丰厚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下生长,在一代代中国人的传承接力中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现光明前景。中国梦的孕育、演变和发展历程,以1949年为界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今天,中国梦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的严峻挑战,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中国梦;民族复兴;生长历程;改革开放
环顾当今世界,中国“风景独好”,人们竞说中国梦,世界热议中国梦。学术理论界也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但是,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又经历了怎样艰辛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问题尚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误区,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历史主题、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
一、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寻梦历程
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梦在民族苦难中艰难孕育与缓慢生长的历史阶段。创造了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落后挨打的处境面前,怀抱重获新生、再度辉煌的渴望与梦想,走上了漫长的寻路之旅。百余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梦确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和实现现代化、追赶世界先进的奋斗目标,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再作贡献的天下情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
(一)从1840年到1895年,是中国梦在传统思想和旧体制内艰难萌生的历史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国门,打破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华民族从此淹没在社会动荡的凄风苦雨里,沦陷于西方列强的炮火与铁蹄下。旧梦破碎,新的梦想开始孕育。
从1840年到19世纪90年代,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地主阶级的“洋务梦”,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到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梦”,一个个寻梦的努力,成为催生民族复兴梦想的社会基础与思想资源。但是,这些梦想的结局,不是孤掌难鸣,就是落于空想,甚至彻底失败。
为什么长达半个世纪的寻梦之旅都成空?历史的事实是,中华民族尚未摆脱“盛世”的幻想,民族意识尚处于将醒未醒的状态,孕育中的梦想也一直局限在“器物”层面而没有突破,一直束缚于传统思想和旧体制内而徘徊不前。这里呈现的是强大的历史惯性和惰性,这也说明民族觉醒之难超乎寻常。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缓慢而曲折。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落后,也没有形成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更谈不上基于民族危亡意识的救亡图存行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敲响了警钟,但没有警醒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在近20年里几乎成为绝唱。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也几乎是在传统思想和旧体制内转圜。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奇耻和又一警钟,可战后出现的所谓“中外和好”假像,“造成一种虚幻的安全感……那个时候,没有人说中国已经衰败,相反都说这是中兴”。[1]持续30余年的洋务自强梦,则长期纠结于“中体西用”的思想里,局限在“器物”层面,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郭嵩焘是洋务派中罕见的“独醒”者,是那时认识到中华民族全面落后的人,可他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受到整个社会的打压。早期维新派中,冯桂芬是最早具有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撰著的《校豳庐抗议》直到90年代才得以刊布而产生影响。[2]王韬是最早倡导“变法”的“启蒙者”,但他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也是当时少有的“觉醒”者,但他也“还不敢说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衰世,还只是在盛世发几句危言”。“甲午战争之前,许多人还没认识到中国已经衰落”。[1]
(二)从1895年到1919年,是中国梦在“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主题下迅速展开的历史时期。
甲午战争惨败,成为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也是民族复兴梦想生长的转折点。中国人不仅承认自己全面落后,而且承认民族生存都是大问题。对此,梁启超在1898年就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达到近代以来最糟糕、最悲惨的境地,中华民族到了衰落的“谷底”、濒临灭亡的边缘,这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觉醒。谭嗣同在1896年曾用诗作控诉这种落后的惨象:“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也正是在甲午战争惨败后,西方民族主义思想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迅速产生。从1901年开始,近代意义的“民族”、“民族主义”概念,迅速成为报章书刊的流行术语。1902年,“中华民族”概念正式产生,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生长,这种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成为中国人思考生存危机和未来走向的新的整体性视角。
民族觉醒点燃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率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和理想,揭开了以革命手段实现民主共和梦想的序幕。“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用和平手段实现君主立宪梦的序幕。维新思想家们提出的“救亡图存”口号,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第一要务。在世纪交替之际,立宪救国、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儒学复兴等思潮此起彼伏。
就这样,中国梦在中华文化的滋养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启发下,终于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由“器物”层面拓展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救亡图存”、“继往开来”和“振兴中华”成为时代课题。“民族复兴”、“民族再造”成为表达中国梦的常用术语。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思考,提出了完成民族独立、谋求民众幸福、实现现代化、创造新文明、成为世界富强之国、为人类文明再作贡献的目标设想、价值追求与相关行动方案。
但是,这些融铸民族智慧、闪耀思想光辉、永载中国史册的寻梦努力,包括立宪救国的变法运动和追求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都因为没有找到正确道路、没有坚强领导核心、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与混战的黑暗深渊。
(三)从1919到1949年,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梦想的历史时期。
梦想不灭,希望永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中国人寻找出路的探索向更新更宽的领域迈进,民主和科学成为那个时代寻梦者的旗帜。而且自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以来,“少年中国”、“青春中国”等术语也成为当时人们表达梦想的代表性符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梦指出了新的路径方向。“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和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的共同呼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梦传承升华的全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承前启后,接过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旗帜,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伟大梦想,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使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此呈现新曙光。
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从年幼弱小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崭新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与国民党实现两次合作,尤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和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筑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成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因素;在反复探索中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大革命任务,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铸就了融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于一体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并使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了社会主义方向。
28年的艰苦探索与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驱逐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揭开了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梦想的崭新篇章。
二、新中国60多年的追梦圆梦历程
1949年至今,是中国梦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探索与凯歌行进的历史阶段。60多年的追梦与圆梦历程,大致可以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本质上都是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反映了历史进程螺旋式上升的规律。60多年来,中国梦承接千年回响,承载百年渴望,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和本质内涵,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在追梦的征程上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迎来了一个梦想成真的时代。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梦、人民幸福梦、和平发展梦、世界共享梦。
(一)1949年到1978年,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艰辛探索、曲折前进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方向、奠定富强基础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中华民族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屈辱历史,开启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新时代,为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前提,成为中国梦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近代以来,面对如何“继往开来”的问题,曾长期让我们纠结不已,争论不休,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从容地告诉世界: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属于五千年,承认170年(即从1840年起至今——笔者注)……五千年是一笔丰富宝贵的资产,不能随便仍了。至于170年,你爱也好恨也好,它也没白过,中华民族因为它倒下,也因为它新生”。[4]
新中国诞生以来的30年曲折探索,中国人民初步描绘了民族复兴蓝图的底色与轮廓,即以独立自主铸就民族品格和国家形象,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与“赶超”世界先进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实现方式,以“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为崇高价值追求。
30年曲折探索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其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发展进步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其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其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让中国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为后来自主进行全面改革开放和把握民族复兴大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其四,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民族复兴事业凯歌行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五,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奠定了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地位。
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曾经从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充分肯定了新中国30年的现代化建设成绩:“毛泽东的经济纪录无论在许多方面有多大缺点,仍然是中国奠定现代工业基础时代的纪录。实际上,这一纪录优越于德国、日本和俄国工业化的可比阶段,这三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那些在工业舞台上一直是后起之秀的主要国家成功地进行现代化的、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德国自1880年至1914年,每十年的经济增长率是33%(人均是17%)。日本自1874年至1929年,每十年的经济增长率是43%(人均是28%)。苏联自1928年至1958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是54%(人均是44%)。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自1952年至1972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是64.5%(人均是34%)。”[5]
30年曲折探索,失误在所难免,教训十分深刻。这些失误,包括左倾错误、阶级斗争扩大化、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等,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认真记取。这同时也恰恰反映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反映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30年曲折探索,我们多么希望与世界东西方的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多么希望走进世界、融入世界,早日成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在冷战格局下,西方世界企图扼杀新中国而对中国采取了敌视与封锁政策,使中国的国门只能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向第三世界开放。而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中苏对抗、尤其是“文革”前期的极左思潮,又导致中国与世界的封闭与隔绝状态,导致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这是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1978年以来,是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现出光明前景的历史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民族复兴之路又一个历史转折点,中国梦由此踏上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开启与推进,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中华民族迎来了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教育勃兴、科学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国梦迎来了一个凯歌行进、全面发展、梦想成真的崭新时代。
3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确立和完善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历史任务”、“三步走”发展战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0多年来,我们提出并不断充实“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人民幸福蓝图,我们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来说明人民幸福生活的水平层次,我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民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个人解放、个性解放和个人利益解放”,赋予并彰显了中国梦的“个人维度”,中国人民由此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自我实现热情和创造精神。[6]
30多年来,我们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7]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统一的梦想迈出两大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努力承担大国责任,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作为实现梦想的崇高价值目标。
3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实力与财富,奠定了大步跃升和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从1978年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近5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超过9%,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国民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现在的10%以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269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7917元;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8000亿美元以上,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超过10000亿美元……。
30多年来,中华民族真正走进了一个梦想成真的新时代。中国梦一个接着一个变成现实:港澳回归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航母梦、诺奖梦……中国梦一个接着一个向我们走来:创业梦、宜居梦、长寿梦、城市梦、小康社会梦、文化强国梦、海洋强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永续发展梦……。
三、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当前位置与挑战
今天,中国梦的目标不断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越来越强。“不管中国今天存有多少问题,几乎所有民调都表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世界上最乐观的”。[8]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9]
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位置,正视前进路上的矛盾与困难、挑战与考验。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这样说道:“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过上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生活,还要进行长期艰巨的努力”。[10]习近平总书记则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俗语来强调,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困难会越大,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11]
就中国梦所处的历史方位来说,第一,今天的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迈上复兴路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梦正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处于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阶段。也就好比田径比赛中的“百米冲刺”一样,腾飞的中国梦正加倍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向着目标发力。第二,今天的世界的确“在向东方倾斜,在向中国倾斜”,[12]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西方500年的支配地位也只能说正在发生动摇,中国整体而言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相应地,今天的中国梦受到世界瞩目,开始走向世界,但并未全面走进世界,世界理解与接受中国梦也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就中国梦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而言,如下十个方面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的: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维护海洋权益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梦与海洋强国梦的实现。二是冲破国际反华势力围堵与确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三是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立体图景并使之得到广泛认同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坚守、中国精神的弘扬和中国力量的凝聚。四是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实现文明超越的挑战,它是中国梦之为中国梦的根本问题。五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梦和人才强国梦的实现。六是应对社会矛盾多发、加强社会建设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安康、社会和谐梦的实现。七是消除贫富悬殊的挑战,它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与人民幸福梦的实现。八是预防与惩治腐败的挑战,它最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九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挑战,它关系到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十是解决好超级人口问题的挑战,它同样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1]金冲及.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J].作家文摘,2010-10-15.
[2]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J].浙江学刊, 2007(1).
[3]梁启超.戊戌政变记[A].梁启超作品精选集[C].武汉:长江人民出版社,2005.17.
[4]宋晓军、王小东.中国不高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7-28.
[5](美国)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486-487.
[6]张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N].人民日报,2012-12-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5-12-23.
[8]张维为.埃及困境不是“民主与专制”的问题[N].环球时报, 2011-3-2.
[9]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10]胡锦涛.在“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0-4-17.
[1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12]张维为.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刘范弟]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ZHANG Ke-rong
(School of Marxism and Leninism,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The Chinese Dream,a dream of an old nation entering into revival after its decline,originated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when the old dream of feudal"Flourishing Age"turned into a bubble.Since the recent 170 years,the Chinese Dream has been bred in the miserable sufferings of a nation lagging behind and vulnerable to attacks,growing with the nourishment of the soil of the rich and long-lasting Chinese culture,through the elevation of relay race of inheritanc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ment on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vealing its bright prospect in the new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The breeding,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Drea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historical stages with the year 1949 at the dividing line.Today,o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this Chinese Dream is meeting severe new challenges as it strides forward toward its set objectives.
Chinese Dream;National Revitalization;Growth Process;Reform and Opening
K201
A
1672-934X(2013)05-0075-05
2013-06-17
张可荣(1962-),男,湖南澧县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和思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