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编辑科技名词素养 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应用
2013-03-29姚云云
姚云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科技名词是科技概念的载体和科技交流的工具,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对新科技概念的引入、新学科的创建、新理论的开拓,以及国际科技信息的交流、学科与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科技文献的出版等,至关重要[1]。
因此,政府对科技名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50年成立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开展科技名词统一工作。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该组织是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科技名词的专职机构,自成立至今,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按学科建立了80多个分委员会,审定公布了近百种科技名词。
尽管国家审定、公布了大量规范的科技名词,但科技名词的使用仍然混乱,人们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淡薄。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孙寿山撰文指出的那样:“在教育科研、媒体出版、广播电视和科学普及等公共文化领域尚未形成规范使用科学技术名词的意识和风气,凭感觉和习惯使用科技名词的不规范现象仍为数不少。”[2]
编辑的科技名词素养不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科技名词专业性很强,学校教育对此又重视不够,所以,编辑应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科技名词素养,提高科技名词规范应用水平。
一 学习有关政策、规定、规范科技名词和术语学知识
1.学习有关政策、规定
自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名词政策、规定。
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指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总署1990年6月23日发出联合通知,提出三项明确要求:(1)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2)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3)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这一通知极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规定:“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规定:“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各学科的名词……新兴学科的术语及尚无通用汉译名的术语,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释或附原文。”
为更好地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提高使用科技名词的规范化程度,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科学技术名词管理条例》,已经专门针对科技名词立法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形成了明确的立法思路和较为具体的立法方案[3]。
编辑应该学习有关科技名词使用的政策和规定,加强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
2.学习规范科技名词
编辑可通过以下途径学习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
(1)全国科技名词委按学科出版的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医学、机械、电子学、农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近百种科技名词图书;(2)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的科技名词光碟;(3) 全 国 科 技 名 词 委 网 站 (http://www.cnctst.gov.cn)上的供用户免费查询的科技名词数据库;(4)全国科技名词委主办的《中国科技术语》,该杂志会刊登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科技新词,如PM2.5的中文名称“细颗粒物”。
在查询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时,若遇到概念相同但中文名词不同的情况,应根据学科范围和最近公布时间来选择合适的科技名词。当其他部门科技名词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矛盾时,应以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为准。
3.学习有关的术语学知识
科技名词和普通词汇虽然都是语言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差异明显:(1)科技名词供特定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员使用,普通词汇则面向某一语言的全部使用者;(2)科技名词表达专业领域内的概念,普通词汇则表达词汇意义;(3)专业领域内的科技名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普通词汇虽然也是一个系统,但其系统程度比科技名词弱得多[4]。
科技名词属于专用语言,普通词汇属于日常语言。专用语言与日常语言是不同的子系统,虽然同属于自然语言,却有根本的差异[5]。因此,以科技名词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存在一专门的学科——术语学。在国际上,术语学是一门独立课程,但我国至今缺少这门课程。这也是造成我国编辑科技名词素养不高的一个原因。
由于科技名词的特殊性,编辑科技书刊,特别是编辑术语词典和专科词典时,需具备基本的术语学素养。因此,编辑应在工作中补上这一课,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基本的术语学知识。比如:科技名词的特性,科技名词定名的原则。
全国科技名词委根据术语学基本理论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经验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规定科技名词定名应遵循如下原则:(1)贯彻单义性的原则;(2)贯彻科学性的原则;(3)遵从系统性、简明性、民族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4)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
《中国科技术语》常刊登一些浅显易懂的术语学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对提高术语学素养大有裨益。
表1 常见的已废弃医学名词
二 掌握常见的科技名词错误类型,熟悉非规范科技名词
1.掌握常见的科技名词错误类型
科技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1)混淆概念
本来应该使用表示此概念的科技名词,却使用了表示彼概念的科技名词。如:
“斜方肌”与“斜角肌”混淆。“斜方肌”位于颈部和上背部的浅层。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斜角肌”在颈部两侧,按位置排列命名为前、中、后斜角肌,均起自颈椎横突,纤维斜向外下,分别止于上两肋。它是辅助呼吸肌。曾有作者在书稿中将两者混淆。
“应激”和“应激源”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经常用到的两个名词。“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应激源”又称应激因素,指任何能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如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稿中经常出现两者混用的情况。
(2)使用已废弃名称
本来应该使用现在的规范名称,却使用了已经废弃名称。表1为常见的已废弃医学名词[6]:
(3)使用俗称
俗称为非学术用语,在科技书刊中不宜使用。表2为常见的医学名词俗称:
表2 常见的医学名词俗称
(4)科技名词中出现错别字
因为科技名词中出现了错别字而造成错误。表3为常出现错别字的医学名词[7-8]:
表3 常出现错别字的医学名词
(5)使用商品名
大多数药名有商品名,但在医学书刊中药名不可用商品名代替,如(括号中为规范名词):福尔马林(甲醛),异博定(维拉帕米)等[7]。
(6)自造生词
在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中,有“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但没有“屈服强度”。有的作者生造“屈服强度”指“屈服极限”[9]。
有的作者习惯使用非规范简称,如老慢支、心梗、尘肺等,这些词都是不规范名词,应分别改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肌梗死、肺尘埃沉着症[10]。
(7)全书(全文)不一致
使用普通词汇时,为了避免行文死板,一般前后文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好,但是,科技名词必须全书(全文)一致。
有的作者使用科技名词很随意,在同一书(同一文)中,同一概念前后表述不一致。如表述“前庭双温试验”这个概念,却使用了“前庭双温试验”“前庭冷热试验”和“冷热气试验”三个科技名词;前文用的是规范科技名词“鼓室硬化”,后文用的却是非规范科技名词“鼓室硬化症”[10]。
编辑可在工作实践中,对科技名词使用错误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提高自己识别非规范科技名词的能力。此外,全国科技名词委定期举办的编辑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对提高编辑识别非规范科技名词的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2.制作规范科技名词与非规范科技名词对照表,熟悉非规范科技名词
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中,往往没有列举非规范科技名词,判断科技书刊中科技名词是否规范,只能靠英文和定义来比对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规范名词的英文和定义,因此,很不方便。
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非规范科技名词与规范科技名词比对,来查找规范科技名词。表4为常见规范医学名词—非规范医学名词对照表,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依据(不包括表1、表2、表3内容)[11]。
表4 常见规范医学名词—非规范医学名词对照
编辑在工作中要善于收集非规范科技名词,制作规范科技名词与非规范科技名词对照表。这对增强识别非规范科技名词的能力,对提升书稿质量、提高自身和作者的科技名词应用水平非常重要。非规范科技名词的来源有:(1)出版物中明确指出的非规范科技名词;(2)编辑自己看稿过程中发现的非规范科技名词;(3)校对软件查出的非规范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数量巨大,制作规范科技名词与非规范科技名词对照表很是不易。大家应联合起来,交流信息,共享成果。最好是全国科技名词委能收集、汇总这种对照表,建设规范科技名词与非规范科技名词对照数据库,挂在网上,供编辑和作者学习、使用。
三 发挥规范科技名词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1.向作者宣传规范科技名词
编辑有义务向作者宣传国家规范科技名词,并制定科技名词使用规则,督促作者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遵照规则。这些规范的运用,是个长期过程,故需要反复宣传。
2.向科技名词审定机构提交作者和读者的意见
编辑除了将上文说到的所收集到的非规范科技名词和现行规范科技名词中漏收的科技名词提交给全国科技名词委外,还应收集作者和读者的反馈意见,并把这些意见提交给全国科技名词委。因为科技名词的审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些意见利于名词审定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编辑和作者都有益处。
3.正确使用科技新词并向科技名词审定机构提交科技新词
有些刚进入国门的外文科技名词,尚无中文名称。对这种科技新词,有人主张直接使用外文,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中西文字的确截然不同,前者表意,后者表音。这个因素使得科技名词的翻译非常困难。甚至曾经有人认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不适合表述近现代科技知识。但是,很多专家学者为科技名词的汉译和规范化工作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汉语科技名词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标志着汉语和现代科技对接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汉语已经跟上了现代科技的步伐[12]。
将外文科技名词汉化,已有了很好的基础,编辑应把好审稿关,不在中文书刊中直接使用外文科技名词。遇尚无中文名的外文科技名词时,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外文科技名词,并括注其中文名词,中文名词应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定名原则来制定。
全国科技名词委非常重视科技新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科技新词和我国土生土长的科技新词)工作,建立了科技新词征集系统。征集到的新词,由专家审定后公布。因此,编辑可以将自己遇到的科技新词提交给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交内容可包括:(1)外文名;(2)中文初定名;(3)定义或注释;(4)资料来源或背景材料;(5)所属学科。
[1]李家烈.关于科技名词定名的几个问题[J].科技术语研究,2000(2):6-8.
[2]孙寿山.科技名词规范应纳入依法行政轨道[N].光明日报,2012-02-29.
[3]冯军.加快科技名词立法十分必要[J].中国科技术语,2012(2):9-10.
[4]叶其松.术语、专业词汇与词典[J].辞书研究,2010(2):124-130.
[5]郑述谱.发展我国的术语学研究——应在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J].科技术语研究,2003(3):25-27.
[6]编辑部.常用的不正确和不规范的医学名词(不规范—规范).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2):98.
[7]王渝生,周厚永,张韶咏,刘杰,郭颖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3(5):80-81.
[8]计惠民,戎文慧,张钟钦.医学文稿中常见错别字勘正及常用医学名词规范用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6):128.
[9]姜东琪.科技期刊应促进科技名词术语使用规范化[J].编辑学报,2008(4):312-314.
[10]陈蓓.医学期刊中名词术语应用常见错误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4):710-711.
[11]常见标准-非标准医学名词对照.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507.
[12]刘青.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08(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