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身体育为导向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
2013-03-28路富林黄锁槽杨健全
路富林 黄锁槽 杨健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应该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及根据学校实际设置公共体育课程。建立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新体育课程体系,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设立以选项课为基本的体育课程设置方式,建设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按需择师,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 终身体育 高校公共体育 课程设置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体育工作重中之重是体育课程,也称之为体育教育课程。体育课程问题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体育课程集中体现了体育教育的要求,具体反映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而且还是教育质量评估,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育应是“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体育应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当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在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要求极不相适应。其结果是学生离开学校时,也离开了体育,体育的终身化成为一句空话。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2002年8月12,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具体化与发展性等特征。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现状,探讨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课程,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建立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新体育课程体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在很多时候就是学习的方向,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一)以兴趣为基点设置体育课程,具有现实的基础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经历了中小学体育的锻炼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并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我认知的能力,知道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知道自己喜爱那个项目的体育课程。以兴趣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有了最原始的需求。
(二)以兴趣为基点设置体育课程,才能使体育生活化
学生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课程,在体育课堂上才会认真听讲,积极练习,主动向老师请教。课外才会积极主动、快乐的参加自己所喜爱项目的体育活动,有的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学生甚至还可以参加与自己喜爱项目职业特点相近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经常在课外时间打篮球,积极性非常高;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几乎坚持每天会踢足球。喜爱健美操的学生在课外可以活动,在自己是宿舍也可以活动,甚至在课间的十分钟也能一起活动。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体育项目缺乏兴趣,就会缺少锻炼的积极性,出现:“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课外学生也没动力练习,使得在课内习得的技术技能没有得以及时强化而被迅速的遗忘。所以,兴趣是体育生活化的基点,充分显现了兴趣在体育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
(三)以兴趣为基点设置的体育课程,是使体育终身化的基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时期,是由“教育体育”向自身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自身体育能力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兴趣为基点设置体育课程,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锻炼身体,才能使体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对体育的认识和健康生存需求的提高,在大学体育生活化的基础上,会使体育伴随人的一生直到人生的终点,从而使体育终生化。
二、建立以选项课为基本的体育课程设置方式
(一)建立以选项课为基本的体育课程设置方式,是体现和满足学生特点和爱好的基础
现在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设置的方式为:大一为必修课;大二为选项课。作者调查了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十所普通高校的一百名学生。结果有91%的学生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合理;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6%的学生认为合理。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合理的原因为:1.大一必修课的项目比较多,刚刚对一个项目有点兴趣和了解的时候这项目就换项目了,结果什么也没学到。2.在必修课的众多项目中学生只对一个或两个项目感兴趣,其他项目上课的时候都是打酱油,这样既浪费教学资源,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很多学生为了能有个好成绩,不得不努力学习一些项目,但毕业以后几乎终身不再参加这些项目的活动,也不欣赏这些项目的体育竞赛。4.选项课一年时间比较短。学生认为用一年时间学习选项课,能掌握选项课的一些基本技术并对选项课有一定的了解,毕业以后大多数会参与此项目的活动,但学到的技能相对较少。所以学校应该从大一开始设置以选项课为基本的体育课程设置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选项课为基本的体育课程设置方式应具有弹性
一些学生在选择选项课之初,也许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但随着体育课的进行和对自己的逐步深入了解,到时会发现自己现在所选择的选项课并不是自己的所感兴趣的课程,所以选项课的设置应具有弹性,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调整自己的选项课,选择自己喜爱的选项课。
(三)建设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应该运用整体、相互联系、全面的观点去分析体育课程教学,力争做到公正和准确,对体育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作具体化规范化的评价。对学生成绩评价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综合评价观;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的评价习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评价、学习态度、运动成绩的变量的三维评价体系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一个好的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四)结合实际,按需择师
首先,体育教师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其次,虽然体育项目有其共性,但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再次,不同的高校有其自身不同的特色。例如工科类院校的男生比例会比较大,喜爱篮球、足球、排球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会大;而在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女生的比例会比较大,喜爱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项目的人数比例会大。所以学校在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根据本校的特色来决定所需求的体育项目教师,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反体育教师才可以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体育课程的教学。由于考虑了项目的特点、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需求,体育教师才可以很好的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使得学生更好进行相关的学习,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从年龄心理来看,大学生喜欢主动的,有选择的锻炼;从锻炼的基础来看,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体育教育,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基础与经验,能在较高的起点上选择符合个人需要的锻炼内容与形式。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体育部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和学生锻炼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导向,大胆改革体育课程的设置,既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又能改进和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21世纪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2] 黎勤.减少体育必修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体育学刊.1999(3):81-82.
[3] 徐金尧.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构思[J].浙江体育学.1999(1):28-32.
[4] 黄滨.试论普通高校体课程中的若干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1999(4):1-3.
[5] 向亦文.试论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J].湖南全民健身学术论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