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走近教学智慧
2013-03-28王珏
王 珏
(作者工作单位是上海市洋泾高级中学)
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不同。刚刚起步和初涉教师生涯的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如对教师角色的接受、是否被学生接受、他人如何评价等;相对成熟的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比较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关注学生,就需要我们走进学生,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体验学习者的感受,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情感。当我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可能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也有责任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或许这正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正如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在与另一位诗人维尔伦舌战时,脱口而出:“你是知道怎样写诗,但我知道为何写诗。”如果把这句话改一改:“你知道怎样教,但我知道为何这样教。”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胜一筹,他才真正懂得教育的含义。
走进学生,走近教学智慧,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悟性和灵气。而悟性和灵气从何而来,来自你对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同,而不是简单、盲目的模仿和实践。当你对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真正理解了,认同了,或许你就能从一堂课的研究和实践中,试着找到这一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一个问题的解决上升到一类问题的解决。
因此,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基于教师对教材的再思考:教材的内容中最值得教、值得学的内容是什么?编写教材的人员想用它来教什么东西给学生?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给学生……
其次是基于学生再思考:学生在学这个内容时,哪些知识已经知道;哪些知识看了书本就懂了;哪些知识看不明白,需要老师讲解;哪些知识,学生表面上懂了,实际上并非真正了解其实质;学习遇到的最大困难、最大问题是什么?
第三是教师基于自身再思考:我在教学方面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上述目标?我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为什么不行?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这些思考的核心就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给学生些什么,还想带给学生什么?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我们才会真正懂得建构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这和建构学生的知识世界同样重要。只有架构起学生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桥梁,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原。这样的课堂将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会让每个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成长得更快。
理想伴教育同行,教育永远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虽然作为一线教师总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但是我们总会努力地向前,因为我们有对这份职业的责任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