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图式加工与英语名词汉译

2013-03-28魏景春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译语图式理论图式

魏景春

(武夷学院 外语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

英语是综合-分析语。综合-分析语的显著特点就是词缀丰富。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从而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汉语“多动句”的表达特点与英语名词占优势的表达特点注定了两种语言在翻译时会产生强烈的碰撞,遇到种种麻烦和障碍。汉译时如何处理好英语的名词,往往是翻译实践上的症结问题,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情况更是如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名词是学生正确理解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拦路虎。因此,笔者从名词的汉译入手,运用图式理论分析和阐述翻译图式加工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英语名词的认知和理解。

一、图式理论的定义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1781年首次提出的,他在自己的著作《纯推理批评》(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1]图式理论开始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的提出,图式理论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后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鲁默哈特(Rumelhart)认为图式是人们所有一般知识的总和。维德森(Widdowson)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库克(Cook)把图式看作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皮亚杰(Piaget)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2]。 我国学者颜林海指出,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表征结构。当新信息与已存在的背景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被放在合适的空当时图式便被激活[3]。

尽管学者们对图式的定义有所差异,但对它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图式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并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名词汉译中的应用

(一)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译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译者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从而导致原语解码和目的语再编码的失败。

例1:What about development aid to give local people economic alternatives to cutting forests and plowing over the land? 要理解这个句子,得分为三步。第一,“give local people development aid”给当地人提供发展援助;第二,“give economic alternatives to local people who make a living by cutting forests and plowing over the land”;第三,“alternative”的理解。如果不能通过前两步理清句子逻辑关系,通过第三步判断单词alternative的含义,就无法正确地翻译。反之,就能译为:能不能为那些靠伐木和种地为生的当地人提供别的经济出路,帮助他们发展?

(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有关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包括译者对于原语国家的历史概况、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的了解。译者的先知识越丰富,理解记忆就越深。

例2:We talk about the irrational interference with nature, the exhaus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consumerism of modern societi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when their inventions are used for bad ends, and the mechanization of work which leaves man as little more than a machine operator. 这个句子中使用的名词很多,其中划横线的四个单词是翻译难点。如果译者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恶化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将这四个抽象名词具体化就不难了。可以译为:我们在谈论对大自然的无理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现代社会的消费至上,许多科学家把自己的发明用于不道德的目的而产生的社会责任,以及工作的机械化把人类置于仅仅是机器操作者的地位等问题。

(三)修辞图式

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要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结构才能被有效地表达。布尔梅斯特尔认为,读者除了要对文本内容熟悉,具有文本构建的知识和阅读技能外,以下特征也有助于文本理解:段落组织、选词与句子结构、对文本内容的兴趣程度、文本格式和阅读动机[4]。政论文章通常是比较型的,科技文章通常是问题解决型的,历史文章通常是时间型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译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调用了相应的形式图式,就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3:You might think, then, that after all this time I’d have some grasp of the situation, that I’d actually know things — that I’d have some positive sense of assurance, of certainty, about knowledge and about life. 这是摘自讲“学习知识”一篇论说文的句子。 “assurance”、“certainty”在这里都指的是某种态度。三个“I’d”指“I should”。通过上下文会发现“I’d actually know things about knowledge and about life.”“I’d have some positive sense of assurance, of certainty, about knowledge and about life.”考虑到本句和文章结构,可以译为:于是,你或许会认为,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我应该了解一些情况,确实知道一些东西,对知识和对生活该会积极地予以把握和肯定了。

三、翻译图式加工

(一)翻译理解中的图式加工

翻译过程是一个先理解后表达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译者的理解是译者与作者或文本互动的过程。互动产生的先决条件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三者之间存在着共享性,三个图式要有重叠。由于在理解过程中,译者与作者是一种互动过程,因此,完全重叠只是一种理想。根据图式理论,译者的理解过程既是自下而上,又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输入信息最先激活一个最低层次的图式,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便逐渐升级到高一层次的图式。而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中,译者根据预测和部分信息启动一个更高层次的图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其子图式,并对所激活的图式加以核对以便确定被激活的图式是否与文本内容相符。

例4:Science and man’s practical transforming activities have made humanity aware of the enormous geological role played by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arth.“transformation”是动词“transform”加上名词后缀“-ation”派生出来的英语抽象名词表达。“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arth”是本句的难点。首先将“the enormous geological role played by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arth”还原成主动形式“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arth played an enormous geological role”,但是到这一步,句子的意思还不明显,译者要反复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意图,再将这一部分转换为“The industry influenced the geology greatly in transforming the earth”,通过变换结构,作者的意图就表示出来了:科学与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已经使人类意识到了工业在改变地球的进程中对地质产生的重大影响。

三种图式对译者在三个方面的素养提出了不同要求。语言图式要求译者对母语和外语具有较高的素养,因为语言知识是解码和编码的基础。内容图式要求译者不能仅仅精通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要熟悉两种文化。修辞图式强调译者的写作修养,包括译者对各种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

(二)翻译表达中的图式加工

翻译表达是译者把通过理解而获取的原文文本的内容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译者既要考虑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还要考虑译语的表达形式和译语的接受,也就是忠实和通顺。在翻译表达中,译者首先要依赖原有的已存在脑海中相关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在脑海中要同时激活和启动大脑中已建立起来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图式。通过对原文的理解,译者已经对原文的整体风格有所把握,同时激活了大脑中的相关文体风格的“先存知识”。这种知识同时制约了译者的用词、句式选用、修辞变化和篇章组合。知识图式从而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向导。

例5:As time goes on the synthetic output of production turns into waste, and then substances that in their original form were not very toxic are transformed in the cycle of natural processes into aggressive agents. “agent”一词多义:代理人、经理人;原动力,动因;(化学)剂。“aggressive”指好斗的;挑衅的;侵略的;富于攻击性的;进取的。但是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显然表达蹩脚,不知所云。图式理论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对原文内容产生共鸣;由于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差异性,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做出改变,并在共鸣与改变之间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加以调节。因此,原文可译为:久而久之,这些合成物质转变成废弃物,那些原本毒性不大的物质在自然循环中变为极其有害的物质。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名词汉译的启示

英语语言形态丰富,属于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词的形态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优势,英语的词形态变化相对丰富,用于标示语法范畴,表达语法意义。英语词缀灵活多变,种类齐全,通过词缀变化使词形、词类和词义发生改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图式对他理解新事物有重大影响。人们必须把储存于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事物联系起来,依靠这些图式去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当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图式相吻合,理解就会成功。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图式理论的相关知识,处理好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翻译不仅仅是字词句的理解与表达,更离不开宏观上语篇层次的结构分析与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已有图式,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另外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在句子中的所指,构建新的图式,恰当运用增词、转换词类、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五、结语

英语名词的汉译不是词对词的生硬转换。翻译表达是译者把通过理解而获取原文文本的内容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译者既要考虑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又要考虑自己的翻译意图,同时还要考虑译语的表达形式和译语的接受,也就是忠实和通顺。不论是翻译理解还是翻译表达,这两个阶段都涉及译者的先知识,而先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因此,译者要加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储备,为正确理解作者表达意图,让译语接受度高,打下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崔雅萍. 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 外语教学, 2002, 23(5):52-57.

[2] 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M]//Spiro R J, Bruce B C, Brewer W E.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 J: Lawrence Erlbaum, 1980: 34.

[3] 颜林海. 翻译认知心理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Burmeister L E. Reading strategies for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2nd ed. Michiga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8.

猜你喜欢

译语图式理论图式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