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以专利信息管理为考察视角

2013-03-28冯晓青

东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专利知识产权

冯晓青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离不开在知识产权战略指导下的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较多,其中以专利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以专利信息管理为考察视角,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信息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信息管理的内容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阶段,以专利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管理始终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企业专利信息分析包括准备期、分析期和应用期三个阶段。在准备期,主要工作是建立专利信息分析队伍、确立分析目标、研究背景资料、选择专利信息源和选定分析工具。在分析期,主要是从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其中前者包括确定专业领域、拟定专利检索策略、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样本数据库等流程,后者包括数据清洗、按专利指标聚集、生成工作图标与深度分析目标群、进行分析与解读、续写分析报告等流程。应用期主要工作则是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和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1](23~25)

专利信息分析通常包括专利技术信息分析和专利权利信息分析。从专利分析的内容和目的看,又可以分为专利管理分析和专利技术分析,其中前者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利用专利文献和信息进行具有定量分析性质的统计分析,后者则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专利权的内容,根据专利文献和信息的技术特征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文献利用和专利情报挖掘是一脉相承的,它对于进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决策、选择合适的专利战略和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企业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变化动态,掌握技术发展规律,特别是技术难点的解决程度及其现状;企业还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技术研究的热点和相关技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响技术发展的相关产业。一项对137家企业关于专利信息利用的调查显示,企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提高研究开发起点、缩短研究开发周期占27.19% ;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开发占26.15% ;了解竞争对手技术发展方向占30.19% ;避免侵权造成法律纠纷占26.15% ;其他原因占 21.2%。[2](14~2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的目的。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信息管理的方法

企业利用专利文献与情报进行分析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方法、图表分析方法、专利知识挖掘、分析智能技术等。其中,定量分析以专利文献中申请人、申请类别、申请国家等著录项目以及申请数量、同族专利数量和专利引文数量等专利数量指标为基础,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针对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进行分析。专利定量分析指标具有多样性,分别反映了不同的专利信息和内容。根据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提供的资料,其常用的专利分析指标有专利数量、专利相对产出指数、专利成长率、同族专利指数、技术强度、引证指数、相对专利产出率、技术生命周期、技术重心指数等。定性分析又称为技术分析,是针对专利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关于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竞争对手实力等方面的结论,它需要借助于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评价和识别专利,以技术特征为基础加以分析。无论是专利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除了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指标外,还需要通过数据存储和计算机辅助手段加以完成。

企业专利文献与情报分析的常用手段和工具是专利地图和数据挖掘。就专利地图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它作为专利分析的手段,了解和评估现有技术的状况,了解特定技术领域内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成果状况,尤其是与将要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取得的发明创造专利权有关的专利技术情况。这里所指的专利地图,是指通过对专利著录信息如专利申请号、授权号、专利权人、专利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专利类型、PC T分类号等著录事项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成便于直观地解释专利技术分布和变化趋势的图形。专利地图是收集、整理和反映专利信息的重要形式。实践中,专利地图常被用于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和制定专利战略。

专利地图的历史首推日本特许厅在1967年制作的涉及航空测量方面的专利技术地图。此后,日本企业一直热衷于绘制和使用专利地图,并将其作为企业专利信息管理和研究开发活动的重要参考。专利地图在日本企业中的适用还具有规范化的特点,即很多企业通过规章制度、示范版本的形式在企业相关部门中推行专利地图。如日本松下公司就在企业内部发行了专利地图手册、绘制专利地图实例,以便于指导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和情报信息交流。

专利地图可以基于不同目的进行制作,通常基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和权利层面分析。其中管理层面主要是考虑市场动向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便为公司技术战略提供依据,如根据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专利分类号、印证率等指标绘制的专利申请人布局图、专利数量变动趋势图、按国别或地区专利数量比例图等;技术层面分析主要是了解特定技术领域的现状、发展动态和技术的分布情况,以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成熟度和技术发展走向,为企业技术研究开发选题和研究开发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如根据专利文献的技术类别和功效、专利技术发展动向而绘制的专利技术矩阵图、专利引证关系技术族谱图、专利技术发展图等;权利层面分析旨在了解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和权利人情况,以及同族专利和专利的引证等情况,以便为处理涉及专利的法律问题提供依据和策略,如根据专利权保护范围、期限和地域等指标而绘制的专利权利范围矩阵分析图、专利权利范围构成要件图等。通过查询、检索与分析研究,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对特定技术领域申请和获得专利的数量、分布、发展态势以及竞争对手占有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了解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竞争状况、研究开发重点方向和主要竞争对手名称及其研究开发方向;通过追踪某一技术的来龙去脉,可以了解该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在技术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地位,如属于“朝阳技术”还是属于“夕阳技术”。企业可以充分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对与拟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相关的现有专利技术的状况进行研究,以确定专利的分布状况、主要的专利权人、专利的集中度、专利技术成熟度等信息,为企业技术开发选题和市场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数据挖掘也是目前专利情报分析的有效方法,甚至被认为是最为先进的方法。所谓数据挖掘,是指借助于一定的分析工具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以便于在数据库或资料库中获取目标知识和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数据挖掘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对于专利文献和情报而言,数据挖掘可以用于处理海量的专利文献与信息。其基本的流程与处理包括:一是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根据专利分析目的确定数据挖掘的目标和性质,初步选取检测对象;二是进行数据挖掘与监测,按照特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模式;三是数据的可视化,在初步分析监测数据和拥有的本地化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四是专利情报分析与整合,情报分析人员对监测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在专家诊断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报告。[3](22~24)

二、加强专利信息管理,实施专利信息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前面在阐述专利信息管理问题时,已在一定程度上论及了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详而言之,强化专利信息管理,利用专利信息战略,指导技术创新的选题和立项,提高研究开发效率,促成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这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和研究专利文献与情报,了解拟进行的技术创新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把握现有技术的成长阶段及技术发展脉络,进行技术预测,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方针的确立提供决策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查新”。

专利文献是报道和反映发明创造最重要的信息源。有资料统计,世界上发明创造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找到,而在其他文献中被反映的比例只有5%至10%。专利文献具有集法律、技术和经济文献于一体的性质。我国企业对专利信息分析更多地侧重于专利信息利用,这种利用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不限于立项决策阶段。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各阶段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企业在研究开发立项前,需要利用专利情报和信息帮助选择研究项目和进行决策。在立项阶段,通过利用专利信息和文献,进行专利检索和查新,可以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并从现有技术文件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在研究开发阶段,利用专利文献和信息,可以及时调整研究思路,避免正在开发的技术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在技术成果产权化阶段,企业对已经开发的技术成果需要进行专利部署或采取保密措施,利用现有专利文献与信息则便于在专利申请类型、地域、时机、保护范围等方面进行决策。在技术成果产业化阶段,即技术创新的后期,利用专利文献与信息则可以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事件发生。在企业以专利技术进行合资、合作等事项时,通过检索和分析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运营情况等,可以避免法律风险。

第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避免重复研究,找准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和研究开发方向,保证选题的新颖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取技术突破机会。技术发展具有规律性,一项技术或产品的研制很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人在进行开发,甚至有的已经申请了专利。因此,在立项前掌握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非常重要。通过分析专利文献和情报,研究开发人员可以站在现有专利技术的高度上进行技术突破,而不必从头开始,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使后续发明借助于现有公开的专利技术取得新的技术进步,也减少了无谓的浪费性的创新竞赛。[4](265~290)国内外很多企业提供了这方面经验。国外方面,以韩国三星公司研究开发DVD技术为例。自1996年日本DV D视盘机上市取得高额利润后,三星公司决定投入DV D技术的研制。为此,公司以专利技术竞争情报为先导,在全面而深入研究日本、美国、德国在光学寻址、光学转换器、光学读取、光学扫描头、分层读取装置和纠错装置等相关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找准了技术突破方向,终于研制出DVD激光头核心技术,该技术同时也是透镜装置的核心技术。国内方面,如杭州远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初期曾与德国企业谈判合作,但遭到傲慢的拒绝,公司决心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在对国内外同行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技术突破口和技术路线,终于开发出光度计、光谱仪等创新产品,产品行销国际市场。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更是重视研究开发前的专利文献与情报分析并取得技术发明上重大突破的典型例子。王选教授在仔细研究照排技术相关专利文献和情报后,决定一举突破当时在世界上流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照片技术,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激光照排技术,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即高分辨率汉字压缩和复原技术。这一研究成果一举跨越了几十年的技术层级,如果没有对现有专利信息的充分掌握和研究,很难想象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重大突破。

不过,总体上来说,由于缺乏专利战略指导,不重视对相关技术的检索分析,我国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中,重复立项、盲目立项的情况比较严重,浪费了国家的创新资源。例如,1997年某省物理研究院下属的环保研究所准备开发一项环保技术,在未对相关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的基础上,先后投入2500万元经费用于研究开发,终于在4年后研制出“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技术”,用于治理烟尘,效果很好。当研究所正准备申请专利并推广该技术时,却发现日本一家公司在十年前即拥有了这一技术,而且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这一忽视研究开发前的专利文献与情报分析战略的教训是深刻的。有研究资料证实,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研究比例达到40%,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方面重复研究甚至达90%。

第三,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评估本企业在相关的研究开发和行业中的地位和状况。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专利信息,了解和评估行业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技术特点及其变化趋势。通过专利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所在的产业和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和本企业参与产业竞争的机会和风险。同时,也可以了解产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技术实力。具体地说,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申请和授权专利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可以了解竞争对手技术研究开发的特点、研究开发重点、方向和技术策略,从而掌握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了解其竞争实力;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申请和批准的专利类型,可以了解竞争对手专利技术的竞争实力和技术的先进程度。例如,20 世纪80 年代进行的一项全球硫化钠电池产业的专利分析,通过对1966-1982年间284件相关专利的统计、组合和分析,根据各公司专利申请的领域及专利的技术价值进行技术竞争分析,发现在电解质、外观设计领域中 Ford、GE、Chloride Silent Power三个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且平均被引用率相对较高,因而可以认为三个企业在这两个领域中竞争实力较强,在市场中可能处于主导地位。[5](808~810)又如,通过对韩国三星集团在全球专利布局的分析,发现除在韩国本国占53%以外,其在美国占23%、在日本占7%、在欧洲占5%,这一信息说明该公司国外市场主要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在美国获得的专利发明数通常被作为一个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从这里可以看出三星公司最重视美国市场。[6](117~120)在一个行业中,供求关系、竞争的激烈程度、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竞争者的出现均会影响到行业竞争结构,通过分析行业技术领域的申请人、专利权人的布局,可以了解行业内竞争者的分布和结构。通过上述对行业竞争者、竞争结构的分析,可以为评估和确定企业自身在行业竞争结构中的地位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竞争者的横向比较和就单项技术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差别分析的途径评估自身所处的技术和竞争地位。另外,通过专利信息的分析,还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战略重点和战略意图。例如,有学者通过比较华为和思科在1991~2008年专利技术IPC总体分布状况,发现华为专利IPC分布为1816个类目,思科为1057个类目。通过比较,发现华为的专利技术分布不够均衡,其中一个绝对重心技术带领四个次级重心技术,构成华为专利技术的战略重点。比较而言,思科的专利技术布局较均衡,在电通信技术和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通信行业领域都有绝对的重心技术。通过对它们的专利技术布局研究发现,华为专利技术呈现的是单核技术创新的锥型布局,而思科呈现的是双核技术创新的哑铃型布局。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两者的战略发展模式特点不同,即华为属于技术追赶者,其目标是在行业技术中广泛布局,然后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以图集中在一个技术发展方向上获得重大突破,然后实现整个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思科则属于技术领先者,其技术发展战略是要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7](65~69)

第四,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可以了解现有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避免拟开发的技术存在法律风险。专利信息也是一种法律信息,能够反映特定技术的法律状况,如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地域范围,这些法律信息对于企业制定技术开发方案时避免未来的相关技术陷入侵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某国有零部件企业研制了一种客车底盘空气悬挂系统控制气囊高度的高度阀,以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在销往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一个国家时被海关扣押,理由是涉嫌侵犯进口国知识产权。又如,某知名洗衣机企业无锡某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日本三洋公司在国外投放的一种新型洗衣机进行技术开发,由于立项阶段缺乏对三洋公司专利信息和情报的分析,没有注意到三洋公司该款新式洗衣机已经在我国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权,结果导致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被指控专利侵权,最后不得不报废模具,重新设计,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两个企业由于在开发前没有进行专利文献和情报检索,结果陷入法律风险,其教训值得吸取。相反,海尔公司为开拓美国市场,在研究开发活动和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前进行细致的专利文献与情报的检索与分析,提供了正面范例。该公司为避免未来在美国投产和销售的冰箱产品侵犯专利权的风险,动态跟踪了美国冰箱领域专利文献库,同时委托律师对相关技术内容进行排查,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内容聘请知名律师分析,出具侵权问题报告。在跟踪检索的基础上,海尔公司对与其产品有关的美国专利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到容易发生纠纷的技术方案,以此指导公司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确保开发的技术成果不侵犯美国专利权。同时,公司还通过在美国申请专利,保护自身技术成果不受他人模仿,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8](67~70)

除了对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情况等进行检索、分析外,为确保立项适应市场需要,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调查了解市场对拟进行的技术创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①上述实施专利战略的形式,有的学者称为“企业自主创新创意阶段的专利战略”,涉及技术动向调查战略、专利性调查战略、公知性情况调查战略、法律状况调查战略、同族专利调查战略以及监视调查战略等。参见范纯:《论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专利战略运用》,《科技广场》,2008年第6期。这些工作既可以由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或者承担主体负责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公司进行。我国一些企业的实践提供了相关经验。例如,海尔公司在项目正式立项前,先进行详细的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弄清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状况,同时,重视对国外专利信息的查询和把握,了解拟开发的项目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状况与对策

随着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地位的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认识到了加强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经验也表明,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建立研究开发人员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对于保障企业技术开发的前沿性、前瞻性和高起点,避免重复研究,防止技术和法律风险,节省研究开发资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中煤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的经验之一就是在技术开发的立项管理中引入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以此作为技术开发课题立项的依据。公司要求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必须进行课题检索及可行性分析。其检索的基本内容是:对拟定项目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初级检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确立的技术开发指南中对符合导向的项目再进行高级检索,同时组织专家论证。[9](38~39)这种严格的课题筛选制度,旨在保障项目研究的高起点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则规定,项目立项前应有专利文献查新环节,并出具检索报告,否则不予立项和资助。北京市首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经验则是在立项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专业人员与研究开发人员和专利信息检索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部,该部门的专利工程师深入研究开发一线,与研究开发人员同时参与研究开发方案的讨论和例会,提炼研究开发的创新点和内容。在确定研究开发方案前,专利信息检索人员则将相关专利信息检索出来,提供给研究开发人员使用。公司还成立了专利评审委员会负责评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经费安排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企业运用专利文献信息指导研究开发活动,以及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利用专利文献的情况,总体上仍然不够理想。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对1245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做过调查,在1140家有效回答有关专利文献检索调查的企业中,选择技术开发前检索过专利文献的企业有851家,占75% ;还有289家企业表示在技术开发前没有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占25%。[10](90~92)还有学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专利文献利用率仅为35.4%,与日本企业92%的比例相距很远。[11]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时,往往忽视对专利情报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以致造成研究开发成果产生时即已落后的被动局面。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在指导相关科技活动中的制度规范时强调应重视对知识产权状况变化的跟踪。例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责任单位应密切跟踪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标准发展动态,据此按照有关程序对项目(课题)的研究策略及知识产权措施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第7条第(4)项规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跟踪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措施。对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项目,如发生原定技术目标已被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失去继续研究价值的,应当报请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及时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重新调整研究开发方案。”这些规定对于加强研究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保持对专利文献信息的必要跟踪,并借鉴公开的先进技术成果。同时,政府引导和指导企业知识产权信息传播与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2010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全国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培训指导体系”,着力打造专利信息利用促进、专利信息人才培养和专利信息宏观指导强化三大工程。此外,企业应建立与其技术创新特色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情报网络建设,培养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人才。

[1]陈红运,张文德:《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企业技术发展战略》,《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2]漆苏:《企业对专利信息的运用研究》,《情报杂志》,2009年第8期。

[3]于和琴:《专利情报数据挖掘——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商场现代化》,2008年5月(上旬刊)。

[4]Kitch,E.W,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atent Syste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7,(20).

[5]张燕舞,兰小筠:《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方法之一——专利分析法》,《情报科学》,2003年第8期。

[6]栾春娟,王续琨,刘则渊:《三星电子公司与华为技术公司专利布局的比较》,《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第2期。

[7]宋天华,于光,石春生:《中外两家通信设备企业技术创新布局比较研究——基于思科与华为的DII专利分析》,《情报杂志》,2010年第7期。

[8]甘志霞,吕海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能力动态匹配》,《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8期。

[9]管增伦,张帆:《中煤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煤炭》,2008年第7期。

[10]张少萱:《中国出口企业专利侵权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11期。

[11]谭华健:《借全球资源走出专利之困》,《中山日报》,2009年3月12日。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
专利技术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