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反腐:积小步而成大跨越

2013-03-27宋佳

祖国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信力体制民众

宋佳

如果这个趋势得以保持和巩固,那么就是中国舆论改革积小步而成大跨越的里程碑。

在2012年,以“微笑表哥”、“房叔”、“房婶”为标志,微博反腐势头迅猛,特别是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在不雅视频被曝光63小时后即被“秒杀”,创造了微博反腐新速度,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进一步推进反腐的信心和希望。

微博自出现以来发挥独立舆论监督的重要突破点,以往的匿名爆料转向实名爆料,以往官方对爆料内容犹豫不决转为这一次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如果这个趋势得以保持和巩固,那么就是中国舆论改革积小步而成大跨越的里程碑。

微博已对官场生态形成巨大压力,它对腐败的触动正在超过体制内现有的任何单项约束。它未来的反腐作为更有着十分辽阔的想象和实践空间,中国的反腐败格局有可能出现质的重组。

微博监督的兴起如此突出,中国正常监督渠道不畅是重要原因。微博监督的自发性极强,无所畏惧,因而形成了突破。但微博上毕竟理性不足,个性化、情绪化因素颇有市场,怨气横行,决非讲国家“大局”的地方,中国以往群众性运动的大量问题和习性都在微博上有表现,如果让微博成为反腐的支配性领域,是有多重风险的。

应当保护、发扬微博监督的独立性和它特殊的积极活跃,但体制内的监督必须在它的刺激下下决心与其竞争。体制内的反腐量远大于微博的贡献,但以往的体制内反腐缺乏透明度,抓出了贪官却不向公众透露细节,从而大大削弱了反腐的公信力。微博反腐则完全是大众的、公开的,充满了生动细节的。几次微博反腐的胜利加强了微博爆料的公信力,助长了“官员都有问题”的猜测,体制内外反腐公信力的失衡决非建设法治国家的福音。

微博爆料需要逐渐得到规范,但这种规范不应是对爆料的硬性限制,而应是法律对造谣者的追究,以及舆论蔑视、谴责谣言产生的无形压力。微博监督的兴起必然把社会上的各种功利性甚至阴暗的目标也吸引过来,使利益争斗假借“监督”之名兴风作浪,公民的隐私权也面临更大风险。

毫无疑问,微博反腐是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开拓了人民监督政府的新渠道,值得肯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微博反腐也有误伤无辜的可能,存在着一定法律风险。微博反腐“误伤”情况时有发生。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网在沪联合发布的《2012年微博年度报告》指出,在2012年通过网络举报的24起反腐事件中,其中9起经调查确认为失实。有人说反腐伤及无辜也是必要的代价,但是正所谓“打黑”不能沦为“黑打”,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有损反腐的正当性。所以要让网络反腐真正发挥出更大的正能量,必须通过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在内的法律制度建设,使网络反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体制内外本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微博监督也正因官方越来越积极的互动而得以结出正果。今后的微博监督也应是既独立又与体制内监督融会贯通的单元,它应当促进廉政的出现,推动国家的前进,而不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由于环境的无法跟进而造成凝聚力的撕裂。必须说,官方的跟进是决定性的,只有跟进了,才有把握的主动。

有专家这样描述微博反腐与网络反腐的理想状态:政府正确认识、重视民众的知情权,推动官员财产公示,促进廉洁奉公,在制度上形成更为完善的反腐机制,提倡民众的拥护和配合,官民拥有平等的对话空间,双方良性互动。

这是一场学习,政府应该学会尊重和倾听民众的意见,民众应该学会提出建设性的、理性的意见。

猜你喜欢

公信力体制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