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初探
2013-03-27丁超
丁 超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信息组,安徽 蒙城 233500)
1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理念滞后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早已列入高中课程中,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得不到重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整体教学实践和经验相对不足。现在高中的计算机教育,大多采用老式课程,将计算机教育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软件,将软件菜单命令全盘讲解给学生。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方法的单调,老式的照本宣科,学生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1.2 计算机教育基础薄弱
面对高考的较大压力,学生心理压力往往也较大,再加上课程多和课时长,很多学生不能专心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形同虚设,这样的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探索
2.1 改变教师的角色和师生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可以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将老师转变成引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难题,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一些新的学习资料。
新课程对计算机老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了更高的,更迫切的要求。我们正好处于一个对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有些知识很快过时,所以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计算机科学的老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高,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新的教育形式,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2 新时代下计算机教育的心理特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尤其“90”后的学生,他们更喜欢独立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批判事物的标准更多,更加多元化,反对不加思考的说教,更渴望话语权平等。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分组学习活动中引入小组竞争、成员分责、成员协作、组间互评,团队成员互评机制,通过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在协作中互相信任、勇担责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团队精神,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大胆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改变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计算机教育。
3 新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对策
3.1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于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气氛十分活跃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及时的加以引导、总结,为深入学习夯实基础。“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条件,与此同时,这种教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2 “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能时才进行指导。“研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加强了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3.3 分层次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始终是紧跟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目前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和常用软件为主。有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50%以上已经通过家庭和社会各种途径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有部分学生还擅长排版设计,图片处理和网页制作等。可见,计算机教育不再是学校的专利,而是逐渐社会化的,这也体现了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氛围的综合,这种情况将随着计算机应用向家庭普及而更加明显。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研究这一不断变化的情况改进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层次教育,使全体学生能在课堂上达到基本要求而优秀的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4 利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在现在的学生身上的出现,代表了一种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在当今的多元化时代,我们的学校、教师和社会等都要去深入思考并不断适应。作为高中老师,当我们和“90后”沟通时,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交流方式,充分地了解他们,接受他们的想法。通过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总结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行为,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借鉴其它科学和IT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及国外软件公司的软件培训模式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信任感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无论学生们做出什么样的成果,老师都应该给以肯定,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在计算机教育课程中,信息技能的培养不应只限于课堂,还应在其他的课程中进行渗透教育。
3.5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上课时可以随时随地的上因特网,查找资料获得信息或通过网络获得他人的帮助,这一点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上网查找,教师从中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知识而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这种方式获得的教学效果比我们平时的讲解要生动形象,且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网络的另一个优势是交互性强,学生可以通过 BBS、聊天室等讨论区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学者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接受到不同时间、空间的水平限制的教育。
4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里,我们不能再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中,掌握计算机技术,感受计算机文化,增强计算机思想,强化信息理论,使中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具有优秀计算机技术素养的综合人才。
[1] 刘青.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探微[J].华章,2011,(34):277.
[2] 谢桐品.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6):73-74.
[3] 王爱胜,田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发展推演[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4):19-21.
[4] 陈志义.高中新概念信息技术教育探索[J].成才之路,2011,(19):86.
[5] 韦勇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