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3-03-27彭莉
彭 莉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0)
大多数的职业高中学校都做过这样一个名义调查:你认为最令学生头痛的学科是什么?答案是数学;最令学生讨厌的学科呢?答案还是数学。为什么数学这样一门充满想象力的学科在职业高中学生的眼中会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呢?这除了和学生本身素质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与数学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最终加以解决。”因此,应把数学教学更生活化,更贴近实际,以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新教材编写的特点来看,数学“生活化”也是一个较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身边数学的理念的驱动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即突出该学科本身特点,又能让学生在新理念下学习身边的数学。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体现“生活化”的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能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比如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社会实践等(当然方法会应时代的变迁略有改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学求和公式之前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童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在高斯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了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结合在一起:1+100,2+99,3+98,……49+52,50+51;那么,这样的组合共有50对,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101×50=5050。再例如,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积木游戏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的本质特征,再通过课本给大家总结,以加深印象。这样,在动手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它不但打破了以往的陈旧的学习模式,还让学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参与和合作的平台。通过类似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价值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地向学生灌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的思想。为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特别应善于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为让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当然,数学也只有回归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巨大的价值和无限的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归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课堂或者课后,让学生练习时,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几何平面图形之后,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再给每个小组一根长绳,让大家摆出学过的图形,接着用这个图形所在地建一个蔬菜基地,看一看哪个图形的蔬菜基地所占面积最大?(以达到用料最少面积最大,从而节约成本的目的)通过大家的劳动实践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很快的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所有等周的平面图形中,圆有最大的面积。反之,在有相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有最小的周长。这就告诉了大家,如何在成本既定的基础上建出一个既经济实惠又宽敞的蔬菜基地。再例如在教学函数一节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例题:在国内投寄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而不超过40g 付邮资160分,依此类推,试建立平信应付邮资(单位:分)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象。这是几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即现实情境(问题情境),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 当邮寄35g的外埠平信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应付160分的邮资(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建模”使应用更现实化。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并且渴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地寻找“数学建模”的机会。
当然诸如此类贴近生活的课堂练习或者例题还有很多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留意,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演示生活场面,回归实际生活
数学这门学科具备这样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因此这就决定了数学语言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常常让学生有如听天书一般。而教师也往往费尽唇舌,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此时,若能把这些数学语言用一些鲜活的生活场面展示出来,不仅生动真实,而且费时不多,也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相遇求路程”问题时,先让一名学生上台,从教室门口走到对面的墙壁,让学生们了解一个物体的运动。接着再让两名学生从门和墙壁相对而行,可同时走,也可不同时走,但是中间必须相遇,让学生了解两个物体,同时、相向、相遇等数学语言;并归纳出求路程的方法:总路程=甲走路程+乙走路程。给出甲、乙速度和同行时间,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由算式中简算推导相遇问题的公式。最后,让学生演示背向而行、先行与后行、相遇与不相遇等等。整节课在学生的演示和讨论中进行,积极而且热烈,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这样设计在学生的脑海里造成强烈兴趣,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综合运用知识,既使已获得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透彻、运用灵活;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一次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而学好数学将来才能更好的生活的道理。除了演示生活场面有些数学知识也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图形面积”时,和学生们一起来到户外,量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或者量量甘蔗地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或者请学生估算一下学校的足球场大约占地多少面积。最终在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在教室内闭门造车所远远达不到的。
总而言之,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即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使学生能逐步体会到这一点。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生活实践逐渐丰富起来时,数学知识也应当随之得到升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不断的更新,而不是只停留在原来的几种简单的教学模式之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懈努力、不断学习、不倦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了。新课程也反复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数学教学也更应生活化。
[1] 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2012(02):60.
[2] 刘慧.学而有兴,学而不累——《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78.
[3] 李小波.立足兴趣培养,提高数学才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10-11.
[4] 李珩.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一般操作模式[J].青春岁月,201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