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2013-03-27韦江彬
韦江彬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0)
1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生源情况上看,近几年由于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通过中考分流而来,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文化基础课程不仅缺乏自信心,还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困难,就容易丧失信心,特别是对于数学更存在着畏难情绪。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认为数学不仅抽象难懂,而且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导致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日益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甚至不学的恶性循环局面。
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学生认为进中职学校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因此对于文化基础课不够重视。而数学课作为文化基础课中的一门必修课,更受到学生的排斥与抵触,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前中职数学教材内容结构体系都是参照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设置,大都偏重数学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不够重视,缺乏实用性与趣味性;二是数学课教学内容自成体系,不分专业“一刀切”,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数学课与专业课泾渭分明,相互间的渗透不够,造成了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与专业要求相适应,数学与专业学习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数学受到“孤立”,沦为“鸡肋”。
从教学手段上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重视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教师课堂讲课,学生做笔记;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单一教学模式,缺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缺乏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数学=乏味与枯燥”的印象。在这种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渐丧失好奇心与创造性,课堂气氛也难以活跃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数学在社会生产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在全社会都达成的共识。数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包括观察研究、类比归纳、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运算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能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擅用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仅适应能力强,未来更具有发展潜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方针的推行,很多新颖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教育理念被不断提出,这些教育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鉴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去选取适当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此,作为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一名数学教师,有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定位做一些深入的分析。
2.1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帮助其学好数学的关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成绩比较差的,尤其是数学这一科。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会不由自主地厌恶与逃避数学,他们普遍带有自卑心理,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缺乏应有的勇气和信心,导致一到上数学课时就既不想听也不想学。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可以从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入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亲切和气的语言,在与学生交流时,多使用“请”这样的字眼,使学生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在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做鼓励,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不是在考他,而是要他为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更要给予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多使用赞许的语言和态度去鼓励学生,可以大大地增强他们在学习数学上的自信。
其次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例如在讲解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或者关系结构时,尽可能的多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举例时,最好挑选一些结构简单、易于理解的变式题;在布置课堂练习或者课堂作业时要注意调整问题的梯度和难度,使之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觉得“我也能行”。
2.2 遵循教学规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提高趣味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通常会对其认知、了解事物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新知识点时,应充分地运用各种实例,强化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已有经验对新知识点的迁移,把趣味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以求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惧学”变为“好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兴趣带来快乐,快乐产生热爱之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无味、繁杂枯燥的学科,这固然从客观上一定程度的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美和魅力于课堂上,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忽略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厌烦失望,由淡漠到抵触,以致形成学习数学的逆反心理,最后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定向上的错误。不少数学“差生”,就是由此而造成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印象中对“数学课=乏味和枯燥”的定义,差生在上课时往往容易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更有可能直接“一睡了之”,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只是用批评的态度去对待,很可能造成他们自尊心的又一次受创,从而使得他们完全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甚至可以采用讲一个有趣的数学智力题,或者数学游戏,尽量让全部学生都投入到教学的互动中,然后再继续讲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材内容的改编上,使用了大量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看一看”的事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事例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实际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教材中有许多新颖、生动、趣味的例题,有许多奇妙、趣味的叙述,教师都应形象、生动趣味的讲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和生活精彩的描述。
2.3 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突出数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大纲在内容设置上不分专业,往往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但现实中不同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是不一样的。使用统一的大纲虽然对教师来说方便很多,但是对学生来说却造成不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互相结合,从而降低了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的编制上不仅要突出数学的基础性,更应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课堂教学内容编排上,中职学校应该同时开设标准数学课和专业数学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对于数学结合性不强的专业使用标准数学课教学内容,对于数学结合性强的专业在使用标准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专业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有选择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能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课里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属于数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也是每个专业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因此把这一部分设置为每个专业必学的标准数学课教学内容,但根据一些专业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又有着以下不同情况的调整: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学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还应增加向量、复数的内容,以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求;但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几何图形知识显然与他们的专业知识更为相关,如若在教学安排上能把立体几何的课程提前,就能对学生学习专业制图提供更大帮助。这些例子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在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如何在专业技能学习中渗透数学知识尤为重要,秉着“基础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原则,从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数学课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使数学课与专业课在教学进程上互相协调;其次,要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合理地增加和删减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各个专业的数学学习要求,并根据专业特点挑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和编排,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第三,组织数学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根据专业培养内容与方向将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联系,找到两者之间具有实际影响作用、可以互相结合的部分,再将这部分内容通过重新设计和编排应用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体现数学的服务功能,又能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2.4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数学的抽象程度较高,计算较多,学习中要以坚毅的毅力克服困难,学生要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的含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室不但要讲正确的方法,并且要努力提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选择的过程。当然意志品质的培养,还要因人而异,对意志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建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多提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优等生则应使之看到不足,建立不断攀登的恒心,从各方面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今后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自去探索、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学到一些社会上实用数学知识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能够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数学知识传授中渗透专业课知识,将数学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那么就能使数学课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要不停地去探索和研究中职数学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应不断的更新,而不是只停留于原来的几种简单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懈努力、不断学习、不倦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大力改革。
[1] 张建丹.浅析职校的数学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10(14):60.
[2] 袁广西.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151.
[3] 蔡小芳.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81.
[4] 郝素辉.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教学[J].吉林教育,2011(28):73.
[5] 刘晓军.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1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