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视觉传达的创新结合
2013-03-27农洁静
农洁静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发展的推进,现代都市不断出现,商业广告、海报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日益增多,如何对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象和众多平面对象进行处理,现代设计不仅提供了良好的人机关系、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及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人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大致是通过两个方式进行的:一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进行交流,比如语言、文字、手势等;二是人与人通过物的方式进行的交流,如各种标识、各种广告、各种图解、各种通用化的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等,除了一般的功能性以外,也包含了普遍的交流性在内。正因为设计的这个作用,才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容易和方便。
1 传统美学与审美的定义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 “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的对象,是广义上的美,包括了各种审美形态。情景交融是意象的一般定义,情与景并不是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意象世界不是物理实体存在世界,王国维说“境界之生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如一座远山的意象不是远山的物理实体存在,一树梅花的意象也不是梅花的物理实体存在。意象世界是人的思想创造,林逋的梅是林逋的意象世界,陶潜的菊是陶潜的意象世界,梵高的向日葵是梵高的意象世界,莫奈的睡莲是莫奈的意象世界,没有林逋、陶潜、梵高、莫奈,就没有这些意象世界,因此意象世界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意象包括了意和象,意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流露,象是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再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词、音乐、绘画,讲究的就是一种意象,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意境一词最早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总的来说,意境是心物、主客、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这样的情境相融的境界称为“言外之味”和“弦外之响”,不受现实羁绊并超越物化层面之上的精神境界,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征,着重于以虚涵实、实中见虚,是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美学范畴。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人给予全盘否定, 主张与它彻底决裂, 也有人大加赞扬,主张恢复这种传统。这些观点都不完全合乎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实际,,都是不科学的。“似”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指的是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创作者在绘画、雕塑、文学等文艺作品创作中,通过某种创作手段把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物象描摹、刻画与塑造,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文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形似”;而“神似”这则是种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形似”和 “神似”只能算是“似”的子概念,以往总是将“形似”和 “神似”作为各自独立和相互对举的概念进行研究,忽略了“似”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而文章将“似”作为 “形似”和 “神似”的总概念进行探究,以此为基础,再对“形似”和 “神似”进行分析辨别,试图对创作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从认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艺术家、美学家特别注重在有机的相互关系中来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与意境,也说明中国古人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欣赏中,特别看重整体性与相关性的把握对象。
2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又称为装潢设计,大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仍然是Graphic Design,专业人士习惯称之为“平面设计”。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两者所包含的设计范畴没有大的差异,在概念范畴上的统一与区分并不存在对立与矛盾。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都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担负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的桥梁作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感情。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语言化图形和图形语言化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将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表现传达,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三大元素互相之间美学性构成的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的重点。对于设计师而言,要表现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基本要素,在传达信息时对这些视觉元素的选择,尽量以符号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从而在一般视觉习惯的东西方面有所突破。
3 传统美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
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既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又具有一脉相传的体系,以多样又统一的风格,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那种特点浓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沉淀、延伸及衍变,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传统艺术体系,彰显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视觉形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主要是在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时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又或者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融合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让其既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又具有传统元素的神韵和形似,体现出某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功的视觉传达作品,其“形”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某些元素予以提炼、改造和运用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在现代设计中采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方面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借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鸟动感十足的翅膀两两相对旋转,则映射出现代媒体的特色。人们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意”,从古至今,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造型隐含的吉祥韵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参考佛教八宝 “八吉祥”中“盘长”的设计,意取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采用吉祥寓意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现代设计少些商业气,多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再现,色彩可以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可以是少量的几种颜色甚至是纯色。另外,所用色彩并不局限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作品更生动,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可以说象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有着一脉相传的器物和习惯,是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沉淀。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有了征服自然和表达情感的工具,使得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设计方法,经常被现代设计师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反复使用,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材料的改变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使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传统文化关系却显然易见。如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就灵活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以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颇具中国风格的中国银行标志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进一步证明传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到现代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是一目了然,简洁明了,与版画或架上油画有所不同,集中概括已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通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将重点突出表现,而对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加以忽略,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去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能超载现实的构思,概括集中的构图,简练夸张的形象,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为手法,把所要宣传的事物突出表达,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在有限的画面中使人们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4 结论
在现代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而一律否定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来说是扬弃,如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割裂,现代艺术与设计将缺乏应有的基础,甚至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作为设计界后备军的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传统文化,把现代设计与完美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传统文化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不断的延续下去,让设计师的头脑里注入传统艺术的精神并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 寻胜兰.继承民艺[J].艺术与设计,2002(6).
[3] 宋小青.电影评介[J].视觉传达符号与设计的互动性研究,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