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导尿致尿道狭窄的预防与治疗探讨

2013-03-27张梦笛陆寄坤

当代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尿道口球部导尿管

张梦笛 陆寄坤

留置导尿是临床最常见的诊断、治疗手段,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处理不当会有潜在损伤尿道风险,造成感染、尿道损伤等并发症而导致尿道狭窄。1999年10月~2010年5月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共诊治因留置导尿后并发症患者42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70岁,平均48岁,平均置管时间18.5 d,导尿管型号F 16~F 24#,其中因其他部位手术而留置导尿23例,因外伤昏迷、休克等留置导尿14例,行膀胱镜检后留置导尿2例,应用解痉剂阿托品等药物后导致不能自行排尿而留置导尿3例。本组患者在置管时发生尿道口流血15例,留置期间患者主诉会阴部烧灼感不适,尿道口分泌物30例,插管时略有困难者8例。留置导尿7~30 d。排尿困难发生在拔管后10~120 d。开始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尿流变细,逐渐加重。经尿道造影,除外前列腺增生原因,其尿道口狭窄8例,悬垂部狭窄12例,球部18例,膜部4例,狭窄段0.3~5.6 cm,平均2.1 cm。

1.2 方法 本组患者行尿道扩张术29例(狭窄范围0.3~1.5 cm单纯予以扩张术;狭窄范围1.5~2.0 cm予以扩张术后留置导尿),其中尿道口狭窄6例,悬垂部8例,球部13,膜部2例。行尿道外口切开术2例。尿道内冷刀切开8例,其中悬垂部狭窄3例,球部狭窄5例,尿道狭窄段切除+尿道端-端吻合术3例,其中球部尿道1例,悬垂部尿道狭窄2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42例,治愈30例,能自主通畅排尿,无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4~20 mL/s,平均16.5 mL/s。有效8例,能自主较通畅排尿,但仍需不定期做尿道扩张;无效4例,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3 讨论

留置导尿并发症中,尿道狭窄较常见,几乎均发生在男性患者。我院诊治的42例病患也均是男性患者,也是处理比较麻烦的并发症。

3.1 尿道狭窄的原因 (1)男性尿道解剖的特殊性:男性尿道细而长,并有生理弯曲和生理性狭窄存在,而尿道狭窄易发生在尿道球部和悬垂部,本组分别达到18例和12例,因为留置尿管时牵拉导尿管时产生的弓弦效应,常导致耻骨下弯前壁、耻骨前弯后壁部位黏膜的受压、破损、缺血、坏死,而引发球部尿道和悬垂部尿道的狭窄[1];(2)插管操作不当:本组患者有一半以上在插管时发现有出血现象,说明有尿道黏膜破损的可能,其中有3例置管后气囊已注水仍未见尿液流出,其实尿道管未真正进入膀胱,注水的气囊位于后尿道处膨胀,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3)导尿管粗细和材质的选择:较粗的导尿管特别是大于F 20#以上(本组有10例≥F 20#)材质必然较硬,置管时更易引起黏膜受损,留置时往往致使尿道内分泌物排出受阻,形成炎症狭窄。就材质而言研究证明硅胶导尿管仅引起轻度的组织水肿,乳胶导管引起中度的炎性浸润、上皮脱落伴出血,橡胶导管引起全部上皮破坏伴明显炎症渗出和出血[2];(4)留置导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3周,否则易发生炎性反应,并波及黏膜下组织,本组将近一半患者留置导尿超过3周;(5)患者基础疾病、昏迷、休克等出现低血压,尿道黏膜局部血供差。

3.2 治疗方法 尿道狭窄的过程中笔者采取渐进式,一般先行尿道扩张术,先从每周1次,金属扩张器从小号逐渐增大,每次扩张后尿道内留置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0000 U,起到局部抗炎、并避免瘢痕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并逐渐拉长时间,使扩张器达到F 20~22#,其中3例开始用丝状探条引导跟进,最后效果较满意。狭窄范围1.5~2.0 cm者,第1次予以扩张术后留置导尿2周,拔管后1周再开始每周1次尿扩。造影中狭窄处长2~3 cm,须行尿道切开,包括尿道外口切开和尿道内切开术,该手术损伤小、失血少、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笔者采用截石位,狭窄处前尿道5、7点,后尿道11、1点处,多点切开瘢痕,直至正常组织[3],然后留置导尿4~6周,本组7例,术后效果较好,其中有1例仍需尿道扩张。当然当尿道狭窄>3~4 cm仍应进行开放手术,做狭窄处瘢痕切除,尿道端-端吻合。

3.3 预防措施 虽然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但患者所忍受的痛苦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留置导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细节,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1)选择尺寸、材质适宜的导尿管,一般留置导管选择F 16~18#为宜;(2)留置导尿操作时动作轻柔,使用足量的润滑剂,减少尿道损伤,确定导尿管气囊部位已进入膀胱再注水气囊;(3)插管过程中时严格控制无菌操作,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4)置管后的护理是避免发生炎症进一步加重和尿道受压加重的关键(阴茎和导尿管的安放应固定在下腹壁,消除耻骨前弯曲,包括翻身等牵拉尽量不产生弓弦效应),尿道口清洁并保持分泌物的引流通畅;(5)及时纠正休克等,改善尿道黏膜血供。

[1]曾祥福,魏守顺,朱宏建.留置导尿后尿道狭窄的防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2):90-91.

[2]耿达伟,谢桐.留置导尿管与尿道狭窄[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9,9(4):147-148.

[3]杨嗣星,胡云飞,王玲珑,等.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2):78-79.

猜你喜欢

尿道口球部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研究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什么是处女膜病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内镜反转切除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PRN喷洒抗菌膜预防男性尿道口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