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
——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2013-03-27孟庆伟,章雨旭
2013年10月17日至22日,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会议主题为“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来自全国地勘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局(院)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并听取了大会学术报告;先后参会代表近1200人。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云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连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迫切需求,本届年会提出了“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急需切实可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来指导地质工作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任。
13位学者在年会主会场作大会报告,题目分别为:中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彭苏萍院士)、中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主攻方向(李丕龙研究员)、西南三江叠合矿床成矿与找矿(李文昌研究员)、山区城镇化的地质灾害问题研究(殷跃平研究员)、与地幔柱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床成因(王焰研究员)、中国北方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张金带研究员)、亚洲东部非海相与海相早白垩世地层的对比和古地理意义(沙金庚研究员)、东亚大陆地壳上地幔变形模式及其动力学含义(王椿镛研究员)、对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的思考(胡瑞忠研究员)、西北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发现(李文渊研究员)、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研究若干进展(石建省研究员)、白云鄂博矿床成因(朱祥坤研究员)、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张岳桥研究员)。大会会场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届年会共设置17个分会场,分别就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查理论与方法技术,农业地学,黑色金属勘查技术及进展,尾矿(铁矿、铜矿、金矿及煤矸石等)综合利用,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盆山耦合与资源环境效应及找矿突破,地质科技期刊办刊经验,非金属矿产地质,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境外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背景、机制与标志,固体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科学普及等领域开展研讨和交流。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500余篇,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反映了近年我国地质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21日冒雨分别考察了云磷矿山(昆阳磷矿)绿色矿山建设和澄江动物群。
本届年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学会,协办单位为云南省地质学会,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全国29个地勘单位和地质学会分支机构。
本届年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以面向地质科研生产、服务国家宏观建设为目标,广泛邀请海内外地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将在推进地质科技交流、促进地质科技研究与地质调查与勘查的结合、推动地质工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