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2013-03-26刘长生简玉峰
刘长生,简玉峰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一、引言
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要把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学校教学”与“企业提升”的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即“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与“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以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交替进行。通过校企互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旅游管理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旅游管理工作的实务操作能力和旅游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亲临旅游酒店、旅游景区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和职业训练,能了解到与毕业以后旅游管理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和旅游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以尽快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那么,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方面与传统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其人才培养质量也会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之相伴的是,其培养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也应该有所不同。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与就业模式转型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互动的应用型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校企互动的旅游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提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相关旅游学者的研究重点,如S a n d r o(1996)[1]基于美国与欧洲旅游业发展特征,对职业型旅游教育发展模式所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F a b i o(2009)[2]对工学结合的旅游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课程教学配对、时空分布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F i d g e o n(2010)[3]深入研究了校企互动型旅游本科教育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设计。马勇(2005)[4]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效果评估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何建伟(2010)[5]对校企互动型的旅游管理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分析;张丽(2011)[6]以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个案,深入研究了“校企对接、工学结合,零距离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樊雅琴(2011)[7]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综述上述相关研究可知,相关学者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操作型教学内容设计、存在问题、制约因素、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旅游企业的时空差异、行业特色与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影响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但是,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缺乏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模型,解决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估的方法论问题,并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互动型创新实验区”为例进行实证评价,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本文主要是基于层次分析(A H P)视角,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的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及其校企互动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实践,本研究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建立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模型是一种科学行为,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要用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改革试点的支撑。那么,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应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客观规律,不同指标的关系应正确反映旅游管理教学与改革的内在联系。
第二,应用性原则。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为社会培养动手型、应用性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无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专业方向设置、人才规格、培养方式、师资建设,还是培养质量等评价项目,都应紧扣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宗旨,坚持应用性原则。
第三,系统性原则。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要考虑学校教育、企业协助、培养全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不同要素、教学行为所处的外部环境、教学活动系统的相关子系统,以保证整个评价体系的要素齐全,重点突出,结构层次分明。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评价旅游管理教育这一对象系统中各要素的指标内容、主要观测点、等级标准及参考权重[8]。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应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这主要是指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客观观察与主观感受相结合,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评价相结合。各种不同方法所设立的指标数据必须能够收集到并便于计算,并且能够与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与旅游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以力求客观地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各种素质与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第五,动态性原则。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社会各界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模型要充分考虑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企业人才运用的最终目的与当前实际、长远部署与分步实施的关系,保证整个评价体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2.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A H P)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评价,即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坚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观,构建如下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9]:
表1 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培养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测算结果
评价体系主要从旅游管理专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素质、社会评价三大方面进行评价,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为核心,将能力素质分为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思想品德评价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社会评价以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构成一个四级体系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评价模型”:①目标层。这个层次又称为理想结果层,描述了评价目标。本文的评价目标是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②准则层。这一个层次为评价准则和影响评价的因素,是对目标层的具体描述和扩展。在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这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中,设立两层中间指标层,第一层中间指标层由思想品德、能力素质、社会评价,第二个中间层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素质、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就业竞争能力、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认可度九个方面的指标构成。③指标层。这一层次是对评价准则层的细化,即对准则层的具体化。在高等院校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中共设35个四级指标作为准则层的具体化。
(二)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框架
1.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判断矩阵构建
首先,建立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层次分析图表,根据上下层次不同评价指标隶属关系,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型的判断矩阵,即以上一层次某一个因素为准则,对下一层次诸因素隶属关系进行确定,然后,进行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分值,其赋值方法是采用S a t t y教授提出的标度法,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的比较标度
其次,在明确不同指标之间所存在的隶属关系后,就要建立判断矩阵,即对某一层次的因素(如Ui),建立一个判断矩阵,赋值中uij表示甲因素Ui对乙因素U j的重要程度的赋值(表3)。
表3 判断矩阵中各影响因素的赋值
2.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首先,计算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是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10]。权重计算步骤如下:第一,用方根计算H分量i=1,2,3,…,n;第二,对进行归一化处理,得排序权向量,令,第三,计算A的最大特征根,第四,一般性检验。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 R来检验。C R=C I/R I,式中R 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质标值,见表4。
CI=(λmax-n)/(n-1), 当 λmax=n 时,CI=0;当 λmax>n时,C I>0。通常只要C R<0.1,就认为这个判断可以满意了。这样就完成了层内指标权重的确定。
表4 RI数值列表
其次,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是计算底层指标相对高层的重要性的权值。这一过程是从整个评价体系的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若上一层次K包含m个因素K1,K2,…,Km,其组合权值分别为J1,J2,…Jm,下一层次L包含n个因素P1,P2,…,Pn,它们对于因素KJ的层次权重分别为P1j,P2j,…,Pni,此时L层次的组合权重向量T的第i个分量为如果P层次某些因素对于KJ的层次权重一致性指标为CIJ,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则P层次综合权重随机一致性比率C R为:。类似地,当C R<0.1时,认为组合权重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3.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步骤所确定的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再结合对不同四级评价指标所进行的市场调研而得到的评价值,即可以计算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效果。
三、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理论模型,下面以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例,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评价。
(一)实证分析的数据资料来源
2008年度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互动型创新试验区”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立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在注重学校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与华天大酒店、白天鹅大酒、湘中旅行社、长隆集团等相关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企业的合作,强化旅游企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创新,为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实证分析样本为其2008年9月~2011年6月旅游管理专业,数据资料分别来自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学生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对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有合作企业、主要就业单位、专家所进行的相关实证调查。实证调研中共发放专家调研表200份,以测算不同专家对相关评价指标在总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各个指标值分别采用S a t t y教授提出的9分位标度法,发放毕业生就业评价调研表300份,以测算不同主体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具体指标的评价,其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
(二)基于A H P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实证评价结果
采用层次分析法(A H P)对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互动型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实证评价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建立不层次结构表(表1)。如表1可知,该结构体系分4个层次:目标层A(一级指标):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效果;准则层B(二级指标):思想品德B 1、能力素质B 2、社会评价B 3;准则层B 1下属指标(三级指标):政治素养B 11、道德素养B 12、职业素养B 13;准则层B 2下属指标(三级指标):基础能力B 21、专业能力B 22、创新能力B 23,准则层B 3下属指标(三级指标):就业竞争力B 31、用人单位评价B 32、社会认可度B 33;方案层C(四级指标)分别以如下代码表示:B 111、B 112、B 113、B 114;B 121、 B 122、 B 123、 B 124; B 131、 B 132、 B 133、B 134、 B 135、 B 136、 B 137; B 211、 B 212、 B 213、B 214、 B 215; B 221、 B 222、 B 223、 B 224; B 231、B 232、 B 233、 B 234; B 311、 B 312、 B 313; B 321、B 322;B 331、B 332。
第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了比较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培养效果影响因素的同一层次元素对上层次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我们构造了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构造方法是通过专家评分法(9分制评分法),得出两两指标重要程度比值的判断矩阵,经计算其判断矩阵的具体结果如下:
(1)准则层B(二级指标)层次的判断矩阵:
(2) 准则层B 1、B 2、B 3下属指标(三级指标)层次的判断矩阵分别:
(3) 方案层C(四级指标)下属指标B 11、B 12、B 13层次的判断矩阵分别为:
(4)方案层C(四级指标)下属指标B 21层次的判断矩阵:
(5) 方案层C(四级指标)下属指标B 22、B 23层次的判断矩阵分别:
(6) 方案层C(四级指标)下属指标B 31、B 32、B 33层次的判断矩阵分别为:
第三,计算权重。采用方根法求各个判断矩阵的主特征向量J,J即是由同级要素的权重所构成的权重向量。两两比较矩阵的元素是通过2个因素比较得到。在大多数的比较中,往往可能会得到一些不一致性的结论,要安全达到判断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允许在一致性上有一定的偏离,为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第四,利用上述各个相关指标的权重,再结合不同市场主体对不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相关指标所进行的评价得分来计算目标层——湖南商学院“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创新验区”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的最后得分,经计算,其2008年9月~2011年7月的最终得分如图1所示。从图中得分可知,其2008年9月~2011年7月三个不同年度的人才培养效果的最终得分分别为89.23、91.35、95.33。这说明湖南商学院的“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创新验区”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相对较好,而且这几年出现较大幅度改进,值得进一步推广。
图1 湖南商学院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AHP最终得分的年度变化曲线
四、结论及其启示
本研究结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基于层次分析法(A H P),构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模型,为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从深入的理论分析可知,虽然“高校人才培养”这种无形的服务产品,其投入与产出向量之间在没有可比性的市场价格信息情况下,可以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评价。然后,本研究以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上述理论评价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其主要结论是:随着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不断深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由89.23分增加到95.33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有显著提高。从A H P方法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来看,二级指标中的能力素质指标所占权重达50%,三级指标中的职业素养、专业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指标所占权重分别达到50%、30%和50%,而在职业素养的四级指标当中“善于处理职守与变通、竞争与协作关系”、“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职业创新素养”、“遵守旅游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法规素养”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所占权重相对较小,在专业能力的四级指标中的“专业实务掌握程度”、“专业技能力运用能力”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所占权重较小,在创新能力的四级指标中“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所占权重较大,而其他指标所占权重较小。这种权重分布体系充分说明相关专家更为注重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人才市场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评价结果来看,上述指标的评分不仅要明显大于其他指标,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了人才市场的认同。互动合作的旅游企业虽然为人才培养付出了一定的培养成本,但也获得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节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岗前培训的时间与成本;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互动企业与高校在旅游教育改革创新中所投入各种资金得到了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这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考核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是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而建立的实践性十分强的新兴学科,其培养目标就是要为旅游企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管理人才,而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正是在于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旅游企业实践创新应用有机地相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旅游企业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从本文实证研究也可以看出,无论是相关专家对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的评价,还是人才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指标的评价,都对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的各种分指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不仅是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也是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
第二,构建全方位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资金支撑体系。从本文实证研究可知,在“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创新验区”的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各种投资支出数额巨大,财政性专项教育资金必然会成为其资金来源的主体,否则,各旅游高等教育主体将失去了其应有的动力。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旅游高等教育也正逐步迈上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学生收费制度”也部分替代了传统计划模式下财政投入功能。但是,这并不能弱化财政性投入资金对高等旅游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功能。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生均财政投入比”,实行了“国家创新实验区”培育计划、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等相关应用性的专项培育项目,这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这将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作为支撑,那么,就需要构建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方位的资金支撑体系。
第三,构建校企互动模式是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必然选择。从本文的实证研究来看,校企互动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财政性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加高等学校与旅游企业的融合,提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运行效果。旅游高等教育机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者,旅游企业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者,两者有着共同的利益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与培育成本最小化。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是高校生产“优质产品”的有力证明,也是旅游企业所企盼的“千里马”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成本最小化是市场经济条件高校绩效管理的最基本条件,也会使得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的购买支出大大减少,增加其经济效益水平。因此,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1]Sandro Formica.Europea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differen ces with the American model and future tre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6,15(4):317-323.
[2]Fabio Zagonari.Balancing tourism education and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2009,28(1):2-9.
[3]Paul R.Fidgeon.Tourism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A time for consolidation and review?[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699-723.
[4]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12):55-59.
[5]何建伟,赵建伟,越新建等.旅游管理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22-26.
[6] 张丽.校企对接、工学结合,零距离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以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个案[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3-27.
[7]樊雅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15-20.
[8]李道志,余绍军,符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指标及其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22-125.
[9]潘瑞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分析系统[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1):54-56.
[10]吴大亲,么文学.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8-32.
[11]李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电子科技,2010(10):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