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矿物“青松矿”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已故专家方青松命名
2013-03-26本刊编辑部
新矿物“青松矿”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已故专家方青松命名
2013年8月出版的国际《矿物学杂志》(Mineralogical Magazine, 第77卷)公布了国际矿物学会2013年批准的新矿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幔研究中心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发现的氮化硼(BN)矿物被命名为青松矿(Qingsongite)(批准号: IMA No. 2013-30), 以纪念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方青松研究员(1939—2010)在罗布莎铬铁矿石中找到第一粒金刚石所做出了杰出贡献。
成分分析表明, 青松矿的硼(B)含量为48.54%, 氮(N)含量为51.46%; 矿物分子式为BN; 矿物的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 a=3.61A, ρcalc=3.50 g·cm-3, 空间群F-43 m。青松矿粒度十分细小, 最大颗粒为1 μm, 多数粒度为纳米级, 矿物作为包裹体产在微米级的超高压柯石英和蓝晶石组合中。实验结果表明, 青松矿的形成温度为1300℃, 压力为10~15 GPa, 即形成深度大于300 km。
青松矿和其他一系列的超高压矿物的发现, 以及在世界上不同的造山带中不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表明大洋扩张脊下的地幔携带了大量深部形成的地幔矿物及其相伴的铬铁矿上涌至浅部, 该发现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铬铁矿浅部成因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解释, 并且影响到对蛇绿岩和洋壳地幔成因的认识。
近年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合作, 在蛇绿岩地幔岩和铬铁矿中的超高压矿物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新进展。在全球5个造山带的10个蛇绿岩中发现了金刚石,在铬铁矿中找到了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和锇铱矿中的金刚石包裹体, 在柯石英中发现纳米级的超高压成因的氮化钛(TiN)和氮化硼(BN)等特殊矿物包裹体。
本刊编辑部 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