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3-03-25武明艳
武明艳
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1-2]。此类事件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我院实施对策探讨如何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
1.1 皮肤完整性受损 首先是压疮。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手术过程中无法通过改变手术患者的体位而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因此,手术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由于手术时间长,特殊体位摆放不当,骨隆突处未使用防护垫或者防护垫使用不当,再加上手术床单不平整有皱褶、消毒液的刺激、皮肤潮湿、室内温度低、使用约束带过紧等使病人皮肤局部所受的压力过大,局部皮肤缺血、缺氧,发生压疮[3]。
其次为灼伤,由于高频电刀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外科医生在术中广泛使用。但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灼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另外,还有其他意外损伤。手术病人处于麻醉状态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病人就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就会发生坠车、坠床、碰伤、抓伤现象。骨科病人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局部皮肤衬垫不当造成局部皮肤起水泡,严重时青紫、坏死。高频电刀使用完毕摘除负极板时使用暴力拉伤局部皮肤,特别是小孩和老年人更容易损伤。
1.2 异物遗留体内 异物遗留体内是所有医院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重视的问题。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术中清点物品不清楚是导致异物遗留体内的主要原因,这样导致病人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感染机会,疼痛加重,给病人心理、生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1.3 管道脱落 全麻复苏期病人神志不清、躁动,容易抓掉输液针头和其他管道,如:胃管、尿管、切口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另外,手术过程中由于无菌巾的覆盖遮挡静脉输液部位或输液延长管,针头及延长管脱落不宜被发现,使液体输入体外,麻醉药物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病人发生意外。
1.4 用药错误 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所带的抗生素未查对清楚带入手术室使用,特别是需要作过敏试验的药物,未查对过敏试验的结果盲目使用。术中所用的药物虽然很少,如:缩宫素、造影剂等未经两人查对清楚,器械护士抽吸使用。
2 对策
2.1 皮肤完整性受损防止措施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病人安全、舒适,防止皮肤压疮,手术床单要平整、干燥;约束带、体位垫要柔软;手术室的温度要设置22℃~24℃;手术室准备各种大小不等、薄厚不一的海绵垫、海绵圈、头圈、海绵圆枕;以备摆放体位使用。术前巡回护士根据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的要求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容易压疮的高危人群,制定防护措施。手术开始前,在骨突处衬垫海绵圈。摆放体位时各种体位垫安置妥当,衬垫适宜。俯卧位病人要注意眼睛的保护,头部放置头圈,病人眼睛涂抹眼膏,用纱布保护,避免眼睛受压。
为了安全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掌握电刀使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术前给病人进行宣教,进入手术室不佩戴任何金银饰物、手表,长发全部塞入帽内,不外露。粘贴负极板的部位皮肤要清洁,选用肌肉丰厚、毛发少、靠近手术部位处粘贴,避免关节处、瘢痕及缺少脂肪组织的部位粘贴。负极板要和皮肤粘贴紧密,接触面积不少于75%[4]。安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慎用电刀。病人的身体不接触床上金属部分,病人与金属床之间至少有4cm厚绝缘层,病人肢体用双层床单包裹固定,任何部位不得接触金属物件,特别是病人上臂与麻醉架的直接接触容易被巡回护士忽略。病人躁动时及时检查负极板是否移动脱落。电刀的功率要适当,医师在消毒皮肤时巡回护士要提醒酒精不可使用过多,消毒完毕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启动电刀以免电火花与酒精燃烧而灼伤病人皮肤。手术过程中不用电刀时,器械护士要及时收回,放入电刀袋内,防止电刀头的余热及台上医生误压电刀按钮烧伤病人皮肤。
2.2 异物遗留体内防止措施 手术室护士要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肃认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术前准确无误清点物品是防止异物遗留的一个重要因素,器械护士提前15~30min上台,整理好台上物品,巡回护士持手术护理记录单与器械护士对台上所有物品逐一清点两遍后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器械清点时,器械上的配件(螺丝、螺帽、关节轴),精密仪器的保护套等也要清点清楚。一律使用显影的纱布、纱垫。手术开始前,手术间清洁无杂物并更换垃圾袋。手术开始后,严格控制台上、台下所用的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拿出、拿进手术台上属清点的物品,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于固定的地方。术中需添加的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添加,并和器械护士清点无误后及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术中给医师擦汗不能用纱布、纱垫,要用专用的毛巾。在关闭体腔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按照护理记录单上物品的名称、数目一一清点两遍无误后才能关闭体腔,关闭体腔后再次清点,缝合皮肤切口前再次清点。术中有缝针、刀片断裂,要和巡回护士共同检查,完整后放于固定地方便于清点[5]。手术过程中一般不提倡更换护士,如有需要,物品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2.3 管道脱落防止措施 病人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做好病人的安全工作,固定好病人的肢体,防止液体管道脱落。术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液体的输入情况,检查输液针头有无脱出,局部的皮肤有无红肿,延长管或输液管衔接要紧密。手术结束各种管道固定牢固,病人复苏期躁动,肢体用约束带固定,防止无意识的拔除液体针头、切口引流管、胃管、尿管、深静脉留置管等管道。送回病房途中,各种管道放置妥当,家属在旁协助固定肢体,防止拔除管道。
2.4 用药错误防止措施 病房接送病人时,从病房所带的药物要仔细核对清楚,需作过敏试验的药物要查对皮试结果,结果阴性者方可带至手术室。术中所用药品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今天,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注重环节质量,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细心周到的照顾病人,最大限度地规避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1]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2]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3):109-110.
[3]陈玉静,张佩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 54-56.
[4]王爱平,刘琰.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0(22):9-10.
[5]梁文静.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分析与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