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2013-03-25李凤新

电子测试 2013年9期
关键词:保护地杀虫剂害虫

李凤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平衡了人们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在这种潮流下推动下,生产、消费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已成为世界营养健康学的最新潮流和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得商品蔬菜生产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保护地的出现与栽培设施的使用相结合使得温热带蔬菜不再受低温严寒的影响。塑料大棚等广泛应用为蔬菜提供了温暖、舒润的生长环境的同时,也为各种有害生物提供了蔓延滋生的温床。病虫害的反复发作又危害了保护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严重加大了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灾难性,给广大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加强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1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现状

在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检测、防治过程中,很多手段和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农业病虫害防治套路的限制。很多菜农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药剂来治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而每年不断增加的保护地蔬菜面积和日渐严重的病虫害后果增加了农药药剂和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民经济负担加重,蔬菜产量增收有限。生产出的蔬菜含有大量的农药制剂,严重危害了现代人的饮食健康。

同时,过度依赖农药制剂和化学肥料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大量的农药化肥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虫害的天敌,自然界生态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地中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在农药喷洒量与病虫害相互递增的恶性循环中,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因为吸收了毒性气体而遭到污染。

最后,在单纯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长时间反复、单一的喷洒某种农药或施肥的话,病虫害逐渐增强了对药剂的适应性,抗药性增强。单一的化学防治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抗药性越来越强、破坏力越来越大的病虫们。

2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不足

第一、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在实施以来,已经有长久的历史,在这长期种植过程中,很多菜农采用的是重茬连作方式,既不倒茬也不换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加大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第二、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保护地蔬菜种植户不顾长远利益,过早的抢茬、直播,降低了嫁接换根工作的质量,也使果蔬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不断下降,造成大规模的病害流行。

第三、保护地大棚内棚室、土壤、种子的消毒工作不彻底、不及时,甚至很多菜农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没有及时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根源。

第四、保护地蔬菜的种植、培育缺乏严格的种子管理制度,种子市场秩序混乱,很多没有经过试验田验证、没有达标、抗病性能差、地区适应性差的种子流入菜农手中,引发病虫害的滋生。流行。

第五、施肥比例不恰当,钾肥、磷肥、微肥的施用比例低,氮肥施用比例高。造成果蔬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大量缺乏微量元素,降低了植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为后期病虫害入侵、袭击留下缺口。同时,大量的施肥也降低了土壤生产能力

第六、当面临突如其来的病虫害时,菜农不经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单纯根据往常经验盲目用药,要么农药成分份量不足,要么是买来假药,这无疑对虫害抗药性的增强来说属于如虎添翼,加大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3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改进

在化学防治技术和传统的农药、化肥等药剂喷洒技术无法应对日趋严重的病虫害后果,无法满足保护地蔬菜实现增收、增产、绿色、经济的种植需求时,专家学者经过实验验证和理论总结,提出了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激素防治技术、复合生物防治技术等崭新的改进策略。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性诱杀虫剂两种方式。

(1)以虫防虫。生物治虫中最有效、最环保、最便捷、最经济的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比如柑橘中常见的虫害——吹绵蚧的天敌澳洲瓢虫,瓜果中常见的虫害——苹果绵蚜虫的天敌日光蜂,小麦蚜虫和棉花蚜虫的天敌瓢虫、蜘蛛、草铃虫、食蚜蝇等在大量引进后,均取得了显著的治理后果。

(2)以菌治虫。80年代后期才开始兴起的生物防虫技术就是以菌治虫。以菌治虫的理念在于借助昆虫中的细菌、病菌、真菌、原生物等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这些微生物安全性能高,不会对人畜产生危害,也不会在果蔬上残留毒性,同时以菌治虫法避免了病虫害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弊端,得到了广大菜农的青睐和重视。

以菌治虫的主要过程是:苏云金杆菌等十几科昆虫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害虫体内,并在害虫新陈代谢时产生一种当害虫食入后会发生肠道麻痹的毒素,造成害虫四肢瘫痪,进食过程被迫终止。有些细菌会成群结队侵入害虫血腔,使害虫患有败血症,血尽而亡。除此之外,在烟素虫、玉米螟、菜青虫、稻苞虫、棉铃虫等害虫的防治上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苏云金杆菌。

(3)性诱杀虫剂。性诱杀虫剂的目的在于利用化学不育剂,损害害虫的生殖繁衍能力,进而减少害虫的衍生数量,以控制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

3.2 微生物防治技术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细菌、病毒进攻害虫,让害虫感染致命性疾病,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的微生物杀虫剂是产量大、性能稳定的苏云金杆菌。而最为安全、对人畜影响小的微生物杀虫剂则属以进攻翅目昆虫为主的杆状病毒。在我国,第一种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并且经过商品登记备案的病毒杀虫剂为棉铃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3.3 激素防治技术

激素防治法的特点和优点是效力强、目标定位准、毒性扩散慢、环境污染小,它通过发挥出一种与天然动植物激素相似的物质,实施对病虫害的治理。

3.4 复合生物防治技术

复合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防治面积广、防治效能高。它通过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虫害的防治。比如,在大豆蚜虫的防治中,常用的G—P 是由起白蔓陀罗、花椒提取物、灰绿拟青霉素U—2菌发酵浓缩液配制成的复合生物杀虫剂。

4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介绍

4.1 灰霉病、早疫病

第一步、要清除病残体,生长、收获后立即铲除病株、病花、病叶、病果,并对以上摘除的病原体实施深埋处理。第二步、要控制生态,普及滴灌栽培法和高畦覆地膜,在蔬菜感染灰霉病后保持棚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棚内湿润度,提高室内温度,打造一个科学适宜的生物生成环境。第三步、实施化学药剂治理,综合实施喷雾、烟熏和喷粉,并以喷雾为主要防治措施。治理次数同上,也是一周一次,连续实施三次以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茄子、番茄等蔬菜的花期感病防治要在喷雾中添加一定量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作为药剂补充,其浓度应该为0.1%,含量应该占喷雾总量的一半左右。药剂选择的话,浓度为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浓度为6.5%万霉灵粉尘剂、浓度为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浓度为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浓度为45%百菌清烟剂、浓度为5%灭霉灵粉尘剂等。药剂喷洒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花蕊、叶片正反两面、青果、瓜条上。韭菜的话,每一茬韭菜收割后,要向所有种植韭菜的土壤全面的喷洒药物一次;等到韭菜生长出新的叶片后,喷洒药物时间为一周一次,连续喷洒3次,药物喷洒的重点为韭菜叶两面和韭菜种植的土壤层。

4.2 霜霉病

第一步、选对品种优良、抗病性强的品种。第二步、提高栽培养育的管理手段,植株定型后到最终结果前这一段时间内减少浇水频率,增加土壤松动频率,要增施磷钾肥。结果期间喷洒添加有磷酸二氢钾的尿素或者是喷洒叶面肥和喷准宝。第三步、合理控制外部生态环境,调节保护地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度。第四步、实施药剂防治,一旦发现有霜霉病的迹象立马选择天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日子,采用疫克、乙磷铝、克露、瑞毒锰锌、杀毒矾药剂喷雾防治。百菌清烟剂、粉尘剂则适用于阴雨、低温的天气。

4.3 叶霉病

第一步、选择品种优良、抗病性强的番茄种子,降低后期番茄植株抵抗叶霉病的概率。第二步、控制生态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顺畅,做好通风祛湿工作,及时摘除病变的叶子、植株、花果,保证室内的光照条件。第三步、实施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番茄植株移栽到保护地大棚内之前首先对棚内燃烧硫磺做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植株下部叶片有感染叶霉病的迹象时,第一时间使用百菌清、异菌脲烟剂和腐霉利喷洒处理,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候可喷洒乙霉威、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多菌灵、腐霉利等药剂。

5 结束语

加强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治不仅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有关键作用,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大自然生物系统平衡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不断总结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治理病虫害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为农业发展做贡献。

[1]陈冬梅.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08(06).

[2]农牧渔业部农药检定所.新编农药手册.农业出版社

[3]石新.保护地的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药控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04(21).

猜你喜欢

保护地杀虫剂害虫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杀虫剂,别乱喷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