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3-03-24郭燕鸿林淑芬林素英刘海楼
郭燕鸿 林淑芬 林素英 刘海楼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手术是内镜外科技术和微创理念在耳鼻咽喉领域的应用,具有组织损伤小、鼻腔、鼻窦生理功能保存良好、复发率低等优点,是鼻部疾病手术的最佳选择[1]。随着鼻内镜外科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广泛应用,如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摆在了护理工作者面前。2009年1月~2011年12月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对15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8例(男85例,女73例),年龄10~79岁,平均41.3岁,病程2~5年。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鼻内镜及CT检查确诊。按照2008年南昌标准[2],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95例,伴鼻息肉63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夜间张口呼吸、脓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伴有头痛、头晕、嗅觉减退或消失。查体表现为中、下鼻甲肿大,中鼻道脓涕或中鼻道/总鼻道息肉生长。CT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鼻窦黏膜肥厚、窦腔内密度增高或鼻腔、鼻窦高密度影。该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其中局麻46例、全麻112例,手术方式以Messerklinger术式为主,切除鼻息肉及病变的鼻窦黏膜,术腔填塞高膨胀吸血海绵,术后24~48h抽除吸血海绵后,使用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qd,鼻腔冲洗,Bid,5~7d清理术腔出院。出院后鼻腔继续坚持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及鼻腔冲洗,依具体情况每1~2周定期复查,行窦腔清理,清除术腔囊泡、肉芽及新生息肉并分离粘连。
1.2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术腔上皮化良好,无脓性分泌物;(2)好转: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明显缓解,术腔黏膜轻度肿胀,有少许分泌物;(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术腔粘连,息肉形成。
2 结果
15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120例,好转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9%。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术后24h内少量出血6例,眼睑肿胀2例,术腔粘连8例。
3 讨论
内镜鼻窦手术由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可最大程度地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为目前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最重要的方法。但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环节,患者完全康复还依赖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与精心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在鼻内镜外科开展前,慢性鼻-鼻窦炎治疗难度大,手术往往不能彻底治疗、术后易复发,患者容易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术前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内镜手术的方法、疗效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势,使患者放下心理负担,主动接受手术。
3.1.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告诉患者术后鼻腔填塞需张口呼吸,指导其正确使用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术前1d剪鼻毛、洗头、剃胡须,全麻患者嘱术前4h禁饮食,术晨排空大小便,根据医嘱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核对腕带的各项内容如床号、姓名、手术名称、部位等,携带CT片,更换手术衣送入手术室。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 局麻患者术后取半卧位,全麻者心电监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避免口唇干裂,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或用湿棉签擦拭口唇。
3.2.2 饮食护理 局麻术后2h,全麻术后6h可进食。应给予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半流食为主,抽除鼻腔填塞物后改为普食。鼓励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3.2.3 疼痛护理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填塞,鼻部肿胀,易引发剧烈鼻痛、头痛及咽干、咽痛。鼻部冷敷有减轻疼痛及出血的效果[3]。口唇覆盖湿纱布,雾化吸入2次/d,可减轻咽痛及咽干症状,必要时可口服止痛药物。
3.2.4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鼻腔填塞高膨胀吸血海绵,多数患者鼻腔会有少量渗血,应密切观察。鼻孔外固定一无菌纱布块,及时吸除鼻腔渗血。嘱患者若感觉有血液倒流时应轻轻吐出,不可咽下,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及影响出血量的观察,如果吐出血液较多或鼻孔渗血较多,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2.5 鼻腔护理 术后24~48h抽出吸血海绵后常易引起鼻腔出血,告诫患者不要做擤鼻、挖鼻等动作,教会患者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用舌尖顶住上颚、做深呼吸,压人中)。病房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干冷空气刺激术腔引发再次出血。嘱患者使用鼻用类固醇激素喷鼻,1次/d,次日行鼻腔冲洗,2次/d,可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清洁鼻腔,预防鼻腔粘连。
3.2.6 口腔护理 由于鼻腔填塞,患者术后张口呼吸,加之鼻腔分泌物倒流,易引起患者口干、口臭及口腔异味。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由于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脑关系密切,术后应密切观察眼球运动、视力及意识状况。若鼻腔有透明液体渗出,应考虑脑脊液鼻漏可能。注意观察有无眶周瘀血、肿胀、眼球突出、复视等症状。若鼻腔渗血量较多或吐出大量鲜血,可能为继发性出血。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必要处理。
3.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患者要定期来院复查,按时冲洗鼻腔及使用鼻用类固醇激素喷鼻。患者出院1个月内每周、3个月内每2周来院行术腔清理,在鼻内镜下清理结痂、囊泡,及时分离鼻腔粘连,至术腔上皮完全上皮化。本组8例术腔粘连患者中,6例为术后未按时清理术腔所致。告知患者及家属彻底治愈还需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
4 小结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视野清晰,治愈率高。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保证。术前充分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鼻腔冲洗,加强术后随访,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均有积极作用[4]。
[1]高凤梅,宋淑香,李守芳.192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1501.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刘小群,陈均,王俊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15.
[4]康文君.老年人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J].当代医学,2010,16(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