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60例分析
2013-03-24刘元涛
刘元涛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医院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疾病都采用外科手术来治疗,而术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管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也是医院临床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时常出现切口感染,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加强管理和控制。为了更好的对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笔者对6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江苏省沛县张寨卫生院普外科共对800例(男320例,女48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年龄2~75岁。根据相关的切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共出现60例(男35例,女25例)手术切口感染者。
1.2 方法 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记录、医嘱单、辅助检查资料、切口情况、住院时间、体温单等进行详细记录及分析,对患者术后有无切口感染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与患者年龄 在所有病例中,年龄2~18岁的患者共200例,有10例患者切口出现感染(占5%);年龄19~60岁290例,12例切口出现感染(占4.1%);年龄>60岁310例,38例切口出现感染(占12.25%)。年龄>60岁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1,χ2=1.87)。
2.2 感染与切口类型 在普外科800例手术病例中,有60例患者切口出现了感染情况(占7.5%)。其中I型切口120例,感染8例(占6.66%);II型切口340例,感染12例(占3.5%);III型切口340例,感染40例(占8.5%)。对不同型切口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III型切口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I、II型切口(P<0.05,χ2=1.58)。
2.3 感染与抗生素的应用 在该组病例中,进行单独给药者400例,12例出现切口感染(占3.0%);选择两种药物联用者200例,20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0.0%);选择3种药物联用者200例,28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4.0%)。术后选择三药联用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1,χ2=1.77)。
2.4 感染与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7d者450例,15例出现切口感染(占3.3%);住院时间8~14d 250例,28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1.2%);住院时间>15d 100例,17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7.0%)。住院时间>15d的患者在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住院时间短的患者(P<0.01,χ2=1.25)。
3 讨论
近年来,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不良影响。如某些医生对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使用,使患者体内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等[2]。加上受到耐药细菌的广泛传播、医疗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使在院内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多,感染率也越来越高,且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
普外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口感染人数逐年增多。在本次研究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5%,而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应用及住院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年龄>60岁、切口为III型、多种药物联用及住院时间超出15d的患者,其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同时,其还会受到不规范操作、灭菌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及投入,避免和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使患者的身体、精神及经济负担都得到减轻[4]。同时,相关负责人员也要树立起无菌操作的意识、细致精确的进行手术操作、合理的对抗生素类药物加以运用、加强对病区的环境管理及密切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观察等,以减少院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5-6]。
[1]王美娟,蒋桂娟,朱萍儿,等.普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13-1615.
[2]李慧柳,卫奕荣,赖萍,等.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78-3180.
[3]张雷,王海伦,王晓玲.我院外科6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61-63.
[4]陆惠根,张中伟,徐红伟.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48-1549,1589.
[5]王来荣,辛亮.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3):243-245.
[6]王谆.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