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微博舆情传播方式及引导机制研究
2013-03-24雷佩莹
雷佩莹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根据中国互联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的网民数量在 2011年的 12 月已经达到5.13 亿人[1]。这么多的网民集中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互动交流并发表自己对社会和一些事件的看法,并自由表达自己观点,有的直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形成了网络上不能小看的民意气候。因此,有必要对网络上的一些舆情加强汇集和分析并作出及时科学的研判,真正的建立起关于网络舆情的引导疏导机制,这应该是各级党委政府无法避免而又必须应对的一个比较重要课题。针对这个问题,各地创新工作方法,政务微博就是近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舆情引导工具,已经成为网络中新兴的政府机关部门直接和群众网民互动的一个有效平台,成为了政府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的助手。
1 关于网络的舆情特点和舆情的功能
1.1 关于对网络的舆情进行定义
所谓网络舆情,主要是基于网络中由于现实事件刺激之下,网民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等手段来表达自己对该事件所有的认知和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行为的集合,同时包含着政治取向和政治方面的态度等。同时,针对这一公共事件较多民众集体网络围观,表达看法,发泄情绪,呼吁支持等,这些的总和形成了舆情[2]。关于网络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通过 QQ 群信息,通过一些较为主流的主题网站,以及通过BBS、RSS、博客和微博等工具。
1.2 我国的网络舆情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是具有自由性。互联网络是开放的、虚拟的,这就大大降低网民表达意见的门槛,网络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搜索信息,自由的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二是具有互动性。网民参与性较为强烈,和陌生人很容易大胆的放松的探讨看法与意见,还有观点激烈的交锋。这种互动交流使各种观点快速表达,网络舆情反映更加集中。三是非理性。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大量存在着社会矛盾和一些社会问题,网民发表言论具有情绪化和极端化,但是当言论成规模之后,舆情方向就会被左右, 当非理性言论传播非常迅速,对于社会的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较大的威胁。
1.3 网络舆情功能
一是网络舆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推进民主政治。网络扩充了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 也降低了参与民主政治的成本, 同时缩短了参与民主政治的周期,更提升了群众参与到政治的意愿, 利于民主政治有效性,利于民主政治制度完善。不仅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还能够促进开展反腐倡廉,目前网络反腐不仅对被监督的对象造成非常大精神警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另一方面就是网络的舆情还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一些言论并不理性,带有浓厚的感性和情绪,有些人甚至把网络作为情绪发泄场所,而这些情绪言论可能得到众人响应,成为有害舆论并蔓延。在网络上,为虚假信息创造了生存空间,泛滥的虚假信息,在被评论以及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和被放大,网络谣言传播的速度会更快、而且影响的范围也会更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较为重大的舆情群体事件,影响到和谐社会,甚至有人将问题进行政治化、国际化,严重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2 关于政务微博引导舆情的作用
因为在互联网中,网民身份是平等的,而且可以进行匿名,也就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网上的陌生人交换意见和观点互动交流,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微博的产生,使政府也以网民的身份出现在网络积极的在这个新兴的公共领域就一些问题和现象与大家讨论、交流并进行引导。微博这种公开的和网民交流新手段,更是公众进行参政议政,厉行监督投诉以及寻求帮助新的渠道,不仅即时沟通,而且及时消除矛盾。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缓解群众压力、构建起政府和群众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关键性作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的政务微博这么一个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对社会上、网络上的流言以及离谱的猜测进行正确回应和引导,确保释放出准确的、较为权威的信息,并第一时间抢占住网络舆论的有利地位。
3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政务官方微博在我国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的34个省全部实现政务微博的全覆盖。政务微博涉及到政府机构各行业中,但是相对来说公安系统和旅游系统以及在宣传方面、交通系统和司法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这些部门和机构微博普遍开通早,而且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且发布信息及时、实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当前在我国,运行政务微博主要有四种主流模式。
第一种是开设微博广场。即把在政府序列的部门集成到一个平台页面中,方便查看,其中做的突出的是银川“微博广场”。所有开设微博部门都在一个平台建立党务、政务的专用微博群,主要包括督促督办,受理投诉等功能。充分挖掘了政务微博公开平台的作用。发挥信息发布、沟通民意、动员发动等作用,通过整合政府部门的资源,直观展示各项工作进度效果;同时便于征集民意、开展调查等;同时有效的动员了民众参加到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第二种就是行业联合办公。比如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地方都建立了公安系统官方微博,公安系统官方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政务微博领跑者的角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效应,领先做好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侦破案件、改良警民关系额作用。另外“公安微博群”,延伸至民警微博,充分开展服务和互动,形成整个系统和网民进行互动的良好局面 。
三是突发事件应对微博。由于当前网络的迅速兴起,一些较为热点的事件和信息不断的聚焦和围观,所以,政府信息是不是能够及时的准确发布出去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政务微博进行政府信息的公开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在2011 年6月26日,网爆该县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县领导考察照片经过ps合成,引起围观与热议。第二天,该县开通微博,承认照片经过ps合成,且说明事情的整个经过,向网民诚挚致歉,最终得到网民谅解和认可[4]。
四是意见领袖带动。利用明星微博带动引导舆情,其中浙江省蔡奇、郑继伟等领导,通过微博营造良好的官民互动模式,确保政府和民众形成工作的重要合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蔡奇又在微博征集“两会”的建议去参加两会,同时在参会期间传递网友声音,其实,各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领导干部中,像蔡奇通过微博征集意见的部门、代表和委员还有不少[5]。
3.2 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信息的发布具有较差的时效性。出现虚假回应信息,无法满足网民探寻真相的意愿,对如何信息发布和发布的内容以及流程等不了解,缺乏答复网民、引导舆论技巧和制度性的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还有政务微博命名不规范,命名的随意较大。机构名称有的是全称,有的则是简称,还有的地方名称配合地方特点,这种过于随意,影响权威性,难以辨别真实性,不利于推广和宣传。
4 我国政务微博构建的几点建议
4.1 健全组织的管理机制
要成立管理政务微博的部门, 形成政务微博组织体系,制定应对网络舆情,处理危机预案,同时注意做好演练。要明确的建立起政务微博主体与平台,规定政务微博应该开通部门和开通的平台。要规范各地的政务微博昵称以及组织的模式,建议采用和实体机构一致的名称,组织模式要依照政府实体机构组织的结构,便于网民在微博间跳转。
4.2 建立监测机制
一是要进行人工监测。二是要利用技术手段。用文字和或者图表描述舆情的趋势, 并通过多种形式,比如邮件、短信、弹窗通知监控人员。
4.3 建立信息的发布机制
一是要坚持所谓的“黄金4小时”法则。第一时间权威公开信息,抢占制高点,确保客观公正。二是发布规范内容, 即时公开结果。四是发布语言规范。
4.4 建立联动媒体机制
传统的媒体开展引导经验丰富,但是,网络媒体时效性强和互动性强,要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传统和网络媒体实现双赢。
另外,要建立起议程设置机制,更需要注意领袖意见的培养,强化政务微博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把握话语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 蒋忠波,邓若伊. 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阈[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03)
[2] 陶韶菁,刘涛,王功敏,柯宁. 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