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感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2013-03-24赵晓燕

电子测试 2013年6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监测监测

赵晓燕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遥感信息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加剧,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就现阶段来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也在不断的恶化,各地的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据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垃圾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了利用都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生物的种类发生改变,因此,在现阶段下,任何的经济发展都要考虑到对环境问题的影响,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此外,还要探讨出一套完善的环境评价系统,而遥感技术的出现就为我们全面、准确的来评价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1 遥感技术的兴起于发展

遥感技术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一种新型的探测技术,主要依据电磁波理论,运用不同的传感仪器实现远距离目标所反射出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实现对地面景物的识别和探测,一般情况下,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在测绘地图方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自70年代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遥感技术的综合发展与应用,与时俱进,不断的对现阶段的遥感技术进行创新,还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红光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成立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已经发展为集齐电子、光学、空间、计算机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成为现阶段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国还建立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洪涝灾害、旱灾、火灾、雪灾等进行技术的监控和评估,并对我国境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动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将监控的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传送和共享,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导弹预警、军事侦察、军事测绘、植被分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地震监测等各个领域中。在未来阶段下,遥感技术将会实现实时以及全天候获取信息的能力,按照遥感技术电磁谱的不用,遥感技术可以分为红外遥感、可见光遥感、多谱段遥感、微波遥感等几种。

2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各地的环保部门纷纷兴建了环境监测站点,在地面上设置好监控网,对各个地区的空气、水等生态资源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这个监测体系已经逐渐成熟,为生态环境污染的监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该体系的设备价格昂贵,且受到各种诸如人力、资源的限制,并不能满足现阶段下我国对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要求,新型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出现正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价带来了福音,将遥感技术运用到生态系统的评价和监测中,与我国现有的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相结合,不仅能够很好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能够弥补现阶段监测体系的一些不足之处,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利用遥感技术对水利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目前,遥感技术中的地球观测系统,即EOS已经开始逐渐的使用到生态环境的监测及影响的评价之中,EOS是美国国家航天总局根据地球的大气变化而研究建立的数据库探测系统,该数据库探测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直接对外输出,并在近红外和可见光以及热红外光谱之间安排了36个通道,使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时间和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对水利生态环境的评估的应用最为突出,在1996年,我国政府就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水利生态环境评价系统,并投入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评估效果,近年来,该系统融入了现今流行的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利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控,实现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和监控网络,并围绕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该系统会自动提出减轻生态影响的相应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布预警,并预测出生态环境破坏的不良趋势,为相关部门部署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决策提供了完善的科学依据,且遥感技术运用在该系统中也为日后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评价和回顾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2.2 利用遥感技术对工程开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各种新型建筑物不断涌现出来,各种工程的兴建虽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在工程的兴建过程中难免要对周围的植被进行开发,且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会排出污水,这就对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遥感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地区监视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的预测手段,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工程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进行技术的监控、调查以及分析,看是否存在废弃物的不合理堆放,是否由于工程的承建引发出一定的地质灾害,是否存在地表裂缝的情况,工程建设区的耕地、植被受到破坏的程度如何等等,且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工程开发地区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监督建议。

2.3 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聚集,这就导致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被打破,出现了一些列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和居住,在现阶段下,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能够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我国最早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所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就现阶段来看,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灰色评价法等等,这些评价方法虽然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但是其评价内容中往往缺乏对土地利用分类的讨论,并不能适应城市复杂的地形,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随着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这种监测和评价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遥感技术的覆盖面很广,将其运用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中,就可以大幅的提高生态环境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为以后城市的开发和规划提供坚实的决策性依据,也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必须要对评价对象采取大范围、全天候的监测,就遥感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其运用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其中,对地观测小卫星星座将会成为未来应用范围较为广阔遥感技术。目前,对地观测小卫星已经实现了多元数据的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了实际的运用,我国也在2008年成功发射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这也完善了我国环境监测预报系统的空白之处。在运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生态环境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评价指标,指标的建立要注重其科学性,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地面调查数据以及遥感数据的调查,制定好科学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增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对于生态环境的评价,可以走国际合作的路线,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建立共用的评价体系,更好的发挥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4 结语

目前,遥感技术正凭借其全面、快速的特性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就现阶段来看,遥感技术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就难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遥感技术监测生态环境尚未得到全国性的普及应用,相信在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遥感技术可以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1] 吴海毓、王桥、王昌佐、万华伟:遥感在大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1)

[2] 彭涛、陈志芳、范莹:遥感技术在基层环境监测单位的常见应用[期刊论文],遥感技术,2009(8)

[3] 徐昕、高峻、汪琴、付晶: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质量评价——以上海市为例[期刊论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

[4] 柳辉、郎勇设、崔北祥、黄志刚:宁夏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质量评价[期刊论文],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9)

[5] 黎 刚: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 19( 1) : 8-111

猜你喜欢

遥感技术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浅谈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大气、水、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