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底蕴及其时代意义

2013-03-24孟祥玲

关键词:当代人市场经济人格

孟祥玲

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成和发展,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归结为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最初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构成人类发展的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基于我国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两大转型背景;市场经济是人发展的第二大形态,它既构建了文化人格,同时又异化了人格;中国正经历深刻文化转型,我们面临着全球化客观形势,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面临着生态家园的危机、社会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危机;作为文化的主体,在这种复杂而多元的文化世界中,务必重新理解自己的主体性意义,反观自身的生存价值与自身的生活境遇,走出信仰的迷茫和生存的困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又是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借鉴与批判,它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今天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弘扬了传统荣辱观的积极作用,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及其精神,又批判地吸收了西方近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主体精神的时代高扬

主体性是人在与其他物种比较中确定的主导性,是指人是人的目的和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自律性质的道德规则,“荣”是人的道德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以及人对于这种赞誉的追求,“辱”就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否定和谴责以及人的灵魂深处形成的羞耻心,所以荣辱观包含着外在对主体的激励,以及主体内在的自觉,观是一种观点,对世界的看法,作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观点和看法内化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意识是历史性的,市场经济为主体独立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同时,也使人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发生了“物化”和“异化”,人在人创造的世界中不是完全占有或者实现自己的本质,相反,人被人创造的社会关系所支配,人被人创造的物所左右。经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是从群体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伴随着从数千年的人性压抑中解放出来,人的各种欲望也随之涌现,一时形成泛滥,这是难免的,我们不能用以往那种虚幻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历史性的发展特征提出的,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规范相适应的,数千年的封建统治,造成我国从未形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主体,个人作为主体的文化特征在生活世界中被禁锢起来。

主体的发展有其发展的文化土壤,在一定文化土壤之中必然形成一些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价值观,主体在文化的世界中不断的确证自己,文化世界中的价值观念是主体的审美、情感、思想、意义等精神性东西的根本体现,人追求什么,什么就是人的价值对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主体在价值追求中,产生的一种自我评价标准,它指明了当代主体的时代意义,从主体的存在意义角度确立了“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的思想和行为。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代人的自我认同提供了价值范式

人的自我认同作为反思性理解自我的一种途径,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依据个人经历所形成的;它主要集中于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和把握,人的自我认同的直接对象是对自身意义的反思,在人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中,认同所赖以发生的诸向度之间形成了种种张力,而人的自我认同就是在这些张力之中形成的一种身份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人基于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而做出的回应,所以人的自我认同必须以价值观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问题,荣辱观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认同,在“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的追问中,真正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主体确立了一种身份地位,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与自我身份感是相辅相成的,当代自我认同的危机,其实质是自我身份感的丧失,吉登斯曾经直言不讳地下了断言:“现代性的一个特色就是道德沦丧”[2],这句话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思想教育方式不断地受到冲击,当代中国人同样遭到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义感丧失的折磨,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借助于种种手段和通过种种途径实现了自身的私欲,忘掉荣辱或置其于不顾,淹没了自我,也丧失了自我认同。

我们需要一种尺度,一种标准去衡量当代人的思想与行为,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容观为自我发展提供了意义尺度、价值标准、人生导向和行为指南,为个人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和道德规范,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体系的建构,为自我认同提供了基本范式,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为现实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合法性保障。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代人的道德文化人格的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

人是作为文化而存在的,人格是文化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在文化的生存与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心理机制。荣辱心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又是人格中内在自律的心理基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荣辱观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尤其是个体注重道德人格的养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文化的道德人格是个历史性概念,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个体本位价值观念为主导的自由经济,其运转立足于法律规范,个人有权选择其行为,并对其负有责任,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思想的“纲常名教”等伦理观不遗余力的发挥消解人的个体自由及独立性的功能,市场经济在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同时,又造成了人格的分裂与异化,而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又剔除其糟粕的成分,汲取了现代理性精神和法治观念,从外到内,规范了人的独立性品质价值,为人的道德人格的当代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了当代人的道德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净化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2-104.

[2][英]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370.

[3]李建华,严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0-22.

猜你喜欢

当代人市场经济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