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探析

2013-03-23秦书生

关键词:资源环境思想

秦书生,王 宽,张 瑞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9,深刻体现了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自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一、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可持续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首先,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我国资源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矛盾凸显的现实提出来的。由于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1世纪,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总结了50多年的发展经验,从新阶段的实际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的严峻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思想成熟的标志。

其次,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对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发达国家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如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丹尼斯·米都斯的《增长的极限》等著作的问世对后来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环境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面对自然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在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直到2012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四次重要会议,反映了不同发展时期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受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的发展模式。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寻,为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经济观、社会观以及技术观;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筹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面对世界范围可持续发展浪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吸收了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二、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出发点是坚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潜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850在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发展既不能简单地与增长画等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发生矛盾时,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子孙后代,不做那些得益于现在而不利于长远的急功近利的事情,更多地考虑一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学界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资源与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大部分内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它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资源与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为目的,三方面协调统一,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则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也主要包括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部分内容。

1.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

(1) 重视资源节约,强调节约发展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在2005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2]853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1]40。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淡水等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导致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维持资源消耗量与资源补偿量之间的总体平衡,而科学合理地节约资源能够更好地控制资源的消耗量,减轻资源补偿量的压力。胡锦涛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我国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应当努力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在各行各业中贯彻胡锦涛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推行节约资源的相关政策,推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才会真正地保护环境。胡锦涛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胡锦涛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2]853胡锦涛在十八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3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1]40,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1]40。“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3]24胡锦涛正确揭示了保护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视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并将保护环境与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进而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胡锦涛提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并将其列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3]2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39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1]40,树立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1]19。

(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传统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产业,鼓励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改善人们的需求结构,建立以核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结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指出:“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2]851-852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1]22

由此可以看出,胡锦涛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不仅仅只关注增长的数量,更关注增长的质量,经济的发展要与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形成动态平衡,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只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才能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2)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2009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4]。绿色经济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将生态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开发新型环保产业、开辟绿色消费市场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胡锦涛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改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努力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5],“中国将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6]。低碳经济是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生态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运用低碳技术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控制化石能源带来的碳排放过量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1]39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生态技术的支撑。因此,胡锦涛十分重视生态技术的发展,他指出,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要注重源头治理,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7]。走通过生态技术支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来发展绿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绿色化转向,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它的发展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个构成要素的不断提升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为激发人们的最大潜能而创造条件,就是为人们不断丰富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1]14。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正是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便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胡锦涛指出:“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852-853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旧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增强物质文化的生产创造能力,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思想。胡锦涛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3]17“要在促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8]目前,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严重失衡的问题,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公平正义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兼顾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地位,依靠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思想。社会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复杂性系统,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34。“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的进展。”[1]34由此看出,党和国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形式落到实处,通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1]35-36等方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意义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又一次与时俱进。首先,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为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强调要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次,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既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实践上,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39这充分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则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多个角度全方面地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其次,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09-09-23)[2012-06-0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9/23/content_12098887.htm.

[5] 胡锦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78-79.

[6] 胡锦涛.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

[7]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50-751.

[8]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12.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