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道德到伦理——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2013-03-23范志均

关键词:斯特拉尼采超人

范志均

(东南大学 哲学与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6)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这是海德格尔明确提出来的问题[1]3-25,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太个人化。海德格尔完全基于他自己的哲学逻辑,即存在者和存在本体论区分之上的生存论形而上学的逻辑来把握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他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看作是生命、痛苦和循环的辩护者,作为辩护者,他乃是教诲超人和永恒轮回的“教师”。这两个相互从属的教诲是用来克服人类复仇精神的。超人即是超越仇恨,从复仇精神中解脱之人,而只有人把存在者的存在反映为同一物的永恒轮回时,他才能克服仇恨,成为超人。从其存在论—形而上学历史来看,查拉图斯特拉乃是形而上学的完成者,他试图克服形而上学的仇恨精神,最终却把仇恨“圣洁化”了[1]21。

海德格尔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定位在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过度强化了其存在论形而上学这一面相,即使就他着力叙述的西方形而上学史来看,也欠缺精当,失之于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一隅之理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不仅限于后物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论,在苏格拉底那里就已经开展出一种非存在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他之提出目的论以绕开有机论解释自然即是明证,而柏拉图提出“善高于存在”[2]267更开辟出伦理形而上学之路数。康德在证明了本体论形而上学之不可能后,也开导出现代道德形而上学路径。因此即使在尼采那里存在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也未必是传统的本体论形而上学,未必不是道德的或伦理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之把道德、伦理完全排除在形而上学传统之外,只看到非道德、非伦理的形而上学,本身遮蔽了太多的东西。因此他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解释不足信,未必理解尼采之用查拉图斯特拉为自己代言人的深层意图。

海德格尔根本无视尼采自己关于他何以用查拉图斯特拉来命名其思想的告白,而从其告白来看,海德格尔完全没有理解尼采的用意。也许就是为了防止人们对他的误解,尼采晚期写了一本精神自传性的书《看,这人》,意在提醒人们,尼采是谁。在最后一章“为什么我是天命”第3节,尼采自己提出了他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的问题,道出了查拉图斯特拉对于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尼采说查拉图斯特拉在善恶的斗争中看到了推动万物运行的根本力量,他的工作就是把道德转化为形而上学的东西,道德就是自在的力、原因和目的[3]367。尼采之看重查拉图斯特拉就在于,他是第一位道德形而上学家而非存在论形而上学家。作为尼采代言人的查拉图斯特拉是否就是历史上宣讲道德的查拉图斯特拉,道德仍是其“如是说”的主题呢?尼采告诉我们,虽然查拉图斯特拉创造了道德,并因此缔造了人类历史,但是人类历史已经证明,道德是他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3]367。为什么尼采在道德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刻还请出他为自己代言呢?关键在于,他具有整个历史反驳道德的经验,并且具有诚实的美德[3]367。诚实的人必然不会自欺,也不会欺人,肯定会发现和修正自己的错误。尼采之请出他示,他造成道德这个错误,也必然会认识和改正道德这个错误。克服道德的人恰是提出道德的人,这意味着对道德的克服是一种自我克服。因此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不是那个道德的查拉图斯特拉,而是欲克服道德的非道德主义者查拉图斯特拉,从道德主义到非道德主义,他担负自我超克道德的天命[3]367。如果说道德主义造就了既往的人类历史,那么未来的人类历史将由非道德主义来塑造,他之重现历史就是推动人类历史发生新的转向。

由此来看,查拉图斯特拉的确是形而上学家,但是道德形而上学家,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天命是克服道德形而上学,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位置应是第一个非道德主义形而上学家。海德格尔无视尼采的告白,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的问题做了不靠谱的回答。相较之下,对尼采哲学有着深入研究的郎佩特注意到尼采在《看,这人》中提出的问题,准确地看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非道德主义者”,是反对和克服道德的[4]3。不过在他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系统解释中,我们并没有见到他贯彻道德主义—非道德主义这一主题,呈现道德自我克服这一内在逻辑。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担当的使命是超克道德,但是他用什么来超克道德?从道德主义到非道德主义,尼采的思想似乎还停留在否定的阶段,没有到达肯定的阶段。如何理解他的超道德的非道德主义?非道德主义难道仅仅是道德主义的否定?如果他没有超越道德主义的肯定性的思想论述,他何以可能超克道德主义呢?对我们来说,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区分来把握尼采非道德主义思想的实质,可能是有益的。一般而言,在广义上,伦理与道德是同义的,人们在对这两个词的使用中是不加区分的。但是在狭义上,严格来说,伦理与道德还是有区别的。伦理是实体性的,是在共同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客观现实地展开的,因此伦理的生活往往是非反思的,直觉的,以共同体为指向和目的的,它对共同善的关注更甚于对个体灵魂完善的关注,因此对于伦理而言,共同体是优先于个体的,兼济天下胜于独善其身。道德意味着人的主观意识觉醒,从质朴的共同体中分离出来,返身自省,由客观的伦理生活转向主观反思内省的生活,对个体的关注,对自己灵魂的完善的关心优先于对共同体的关注。伦理偏于客观,道德偏于主观,因此伦理与道德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现代,黑格尔是第一个系统区分伦理与道德的哲人,他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等著作中区分了伦理与道德,并揭示了精神从伦理向道德发展的必然 性[5]251,260。 而在《法哲学 原 理》等 著 作中他批判道德失之于主观,主张从道德回到伦理,用实体伦理来克服主观性道德[6]110-164。

在我们看来,假如伦理与道德的差别是存在的,伦理的共同体性能够克服道德的主观性,那么伦理就是超道德的。在尼采那里情况是否就是这样呢?他竭力超克道德,视自己为非道德主义者,其非道德主义是否就是超克了道德的伦理主义呢?他是否可能也像黑格尔一样从道德走向伦理,以伦理来克服道德,伦理是其“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肯定表述?事实上,我们不妨把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作为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原则确定下来,假设伦理与道德的分别是存在的,那么基于这个方法论原则,我们来考察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个非道德主义者,决心担当克服道德的天命,而且是个伦理主义者,承担开启人类精神新转折的使命。另一方面,尼采极力否定奴隶道德,肯定前苏格拉底时代的主人伦理,在现代不断追问“什么是高贵”、“高贵是否可能”,渴望复兴 希 腊 式 的 伦 理 秩 序[7]147,205。因 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怀着伦理的教诲在苏格拉底道德主义死亡之后开始自己悲剧命运的[8]64,只不过他是用一种新伦理来克服道德,这就是超人和永恒轮回伦理,它们标示的是一种新伦理秩序的重建。当然我们这种假设的合法性,最终可以通过我们对尼采超人与永恒轮回思想的这种伦理解释是否合理来加以检验。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知道自己曾为人类发明了道德的善和恶。现在他认识了道德这个错误,离开道德的人类,来到山上陶养十年,发现了伦理真理,为自己创造了“更加光明的火焰”[9]64,从道德受苦者蜕变为伦理的祝福者和馈赠者。

查拉图斯特拉再次下山,宣布上帝死了,其实质是说道德死了。他从人的精神层面揭示了道德发生、灭亡的逻辑。在他看来,那些精神上脱离大地,出离伦理共同体的人需要并创造了主观性的道德世界。主观道德否定此岸,出于怨恨用臆造的超越王国肆意对大地进行报复。它通过向内扩展,向外推展,力图改善人类,最终却导致人的渺小、蜕化和丑陋,总其一生就为了一点可怜的幸福[9]284。当同情的道德被看作唯一的道德,其善和恶被普遍化的时候,人类就被卑贱化和牧群化了[9]430。由道德所塑造的人类终结于末人社会,人类的高贵彻底被抹除了。查拉图斯特拉再次重现于人类,其天命就是否定末人道德,创建超人伦理,打破小人耻辱的道德统治,创造超人高贵的伦理秩序,从道德到伦理,着力推动人类精神的大转折。

查拉图斯特拉是教诲超人的教师,超人被看作是大地的意义。纯粹自然意义上的大地是由偶然支配的,本来是没有意义的。超人成为大地的意义,这意味着大地因超人的出现而汇聚起来,成为生命的整体,以超人为目的,大地得到肯定和提升,升华为一种伦理性共同体。因此大地不是一个自然的概念,也不是一个道德的概念,因为道德是脱离大地,贬抑此岸世界的,道德末人就是对大地的否定,且是一个伦理的概念,超人使之显现出一种伦理性的秩序。海德格尔从此在存在论方面解释超人,把超人看作是颠倒了的理性主体性,是形而上学主体性的完成[10]933。这种对超人的主体化理解是不准确的,没有搞清楚超人的超道德的伦理意义。他是伦理教师而非道德教师,他的天命是带领人们走出道德,过一种伦理的生活,弃绝不再意愿的道德末人,创造欲求着的伦理超人。他抛弃了康德“人是目的”的道德教诲,提出超人是目的,人不过是实现超人的桥梁。“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人应该走出道德的统治,回归大地,并超越自己,走向超人。因此人和超人是一体的,以超人为目的,所有人都聚集和动员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伦理性的。因为这种目的—手段关系不是外在的机械关系,而是内在一体的关系,构成一个以超人为中心的共同体。人应当生活在这个最高共同体中,人因为是通向超人的桥梁而伟大,因为蔑视自己,渴望超人的诞生而成为伟大的过渡的人。

查拉图斯特拉是谁?可以肯定,他不是道德上“最智慧的人”、牧羊人、民众的奴仆。他已经被“逐出了父母之邦”,没有了国家[9]210,但是这不意味着他成为脱离共同体的幽灵或野兽。他有自己的国度,那是未来的孩子—超人王国。他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以超人—孩子为目的的伦理共同体,创造一个新民族。当他在道德市场上教授超人失败后,他就领悟到,作为伦理教师,他与道德民众是异质的,他宣讲的超人伦理与民众道德是水火不容的两种价值。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回山上,而是走进道德王国,要把一些“羊”从“牧群中”引诱出来,把他们转变为共同创造者、收获者和欢庆者,由道德人转变为伦理人,组成一个“兄弟”共同体[9]50-51。

查拉图斯特拉说他见过许多国家和民族,大地上迄今也已有“一千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一个目标,因此迄今已有“一千个目标”,但是人类还没有一个目标,这是因为迄今人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9]110。他已经为人类找到第“1001”个目标,那就是超人。而那个实现大地意义,达到人类目的的民族应该在他的门徒,他的“兄弟”中产生。先是那些受他诱惑,从道德统治中解放出来的“孤独者和被排斥者”“成为一个民族”,其次这个民族“自我拣选”,从中“生出一个拣选的民族——再从中生出超人”[9]141-142。这个“拣选的民族”乃是一个由创造者和高贵者组成的高贵民族,它“是所有群氓和暴君的仇敌”。这个高贵民族不是目的,而是未来超人—孩子王国的“创造者、育种者和播种者”,它的意义不在“从何而来”,而是“向何而去”。高贵者是从祖国中被逐出的人,他们因为爱超人—“孩子的国度”而成为新贵族,因为寻找和创造超人—孩子而成为他们的父辈,也是为其献祭和牺牲的头胎子[9]337-338。

由此,查拉图斯特拉不是作为超绝的孤高的主体在言说,而是始终作为伦理教师,作为新贵族的“弟兄”在言说,作为在言辞中建立起来的第1001个超“人类”民族的成员在“如是说”。虽然他和新贵族们没有现实的道德的祖国,可是他们却在言辞中,在精神上创造了一个伦理的王国。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在言辞中创造了一个最好和正义的伦理城邦。尼采没有柏拉图那么直接,而是隐蔽地构建了一个以超人为目的的贵族共同体。伯克维茨认为超人与共同体是不相容的,超人对立于所有社会的和政治的生活[11]151。这是对超人的严重误解,是把超人看作缺失伦理的道德个体,没有看到,他在言辞中已然构筑了一个伦理共同体,第1001个超“人类”民族,这个民族与超人是一体的,超人就是它的目的。

由此《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诸多篇章只有在贵族共同体的前提下,在伦理的语境中才能揭示其要义。这些篇章可以说是建设性的,试图建构一种不同于民众道德的贵族伦理,不同于道德秩序的伦理秩序。在道德王国,民众爱和平甚于爱战争,博爱和同情更能成就伟业,而在第1001个民族,高贵者爱战争更甚于爱和平,斗争成就一切。高贵者的高贵在于服从而不是反抗,他们服从于“人是一种应当被超越的东西”这一最高命令,致力于超越人,止于超人。高贵者拥有“值得憎恨的敌人”,并以“敌人为豪”,通过斗争实现超越人的最高希望[9]91。高贵者是斗士,也是朋友。然而伦理意义上的朋友不同于道德意义上的朋友,对于后者,朋友不是敌人,而对于前者,朋友也是敌人,彼此通过斗争成为射向超人的“箭”[9]106。超越者不应当爱邻人,而是爱超人,并因爱超人而成为朋友。男人和女人因孩子而产生爱情,他们爱情的希望是“生下超人”[9]122-123。婚姻不是男人与女人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创造,创造高于两个人意志的意志,通过婚姻他们有义务“创造出一个创造者”,创造出初始运动和自转的超人,只有这 样的婚 姻才 算“神 圣”[9]129。

因此查拉图斯特拉在言辞中建构了一个以超人为目的的高贵的伦理共同体,这是一个处在活动、斗争和转化之中的整体,一个扎根于和建立在大地上的伦理民族,其中每个人都在自我超越和彼此相互超越,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美德大竞赛。而在无止境的自我超越中,人成为向超人而生的桥梁,在与超人的伦理关联中构建和赢得自身存在的意义。

查拉图斯特拉在言辞中缔造的伦理民族通向超人,但问题是向超人的过渡如何可能?如何创造出超人?对于伦理共同体中的每个高贵者来说,他必须创造新事物和新价值。创造者不仅应当相互为敌,通过斗争,共同创造出超人,而且还应该自己独立走上通往超人的道路:通往超人的道路不是一条,而是“有一千条道路尚无人走过”。人是应该被超越的,然而在超人出现之前,“人”的目的总是未实现的,大地的意义是最终未显现的。因此“人”的目的的实现,大地意义的显现都取决于超人的诞生。什么是超人?超人乃是一种初始运动,一种创造的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种神圣的肯定,“能强迫星辰 绕他旋 转”[9]57,117。 超 人 绝 非 自 足 的 超 然 个 体,独立于世界之外,而是世界的中心,他在自转的同时带动了整个世界围绕着他转,从而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世界圆环。超人是大地和“人”的目的,而他本身则是无目的的目的,是自我创造的游戏。超人也是大地的最高点,作为最强大的权力意志的化身,是最高等级的存在,围绕着他,大地的伦理秩序随之生成,并随着超人的自转而永恒地循环。海德格尔看到了超人与永恒轮回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他说,“只有在对超人的展望中,相同者永恒轮回的思想才能够结出果实。”[10]935但是他虽然看到只有超人意欲并能够使世界围绕他形成一个永恒轮回的圆环,却没有意识到超人意欲并存在于其中的永恒轮回的世界并非纯然存在论意义上的整体,而是生成等级秩序的意义整体,高贵的伦理世界。

查拉图斯特拉通过言辞构筑的伦理民族不属于过去而只属于未来,走在通向未来孩子—超人国度的桥梁上。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还生活在道德的统治下,走在通向末人的道路上。他们属于过去,而不属于未来。因此从道德人到伦理人,人类是断裂的,过去与将来是错位的。如何解决伦理与道德的异质性共存,过去与将来的倒错?道德能否与伦理和解,将来能否与过去形成统一的时间?这对于查拉图斯特拉而言是最大的难题。他经常出入于道德世界,混迹于人群之中。但是立于贵族伦理和超人整全视角,他发现在道德统治下的人群都是“残肢断体”、碎片,处在“可怕的偶然”的支配下,他说这就是他看到的“大地上的现在和过去”[9]239-240。整个大地和人沦落下去,失去了未来。他听到了预言者对于道德命运的可怕预言,知道了道德末人将终结于道德虚无主义的黑暗深渊:“万事皆空,一切相同,一切俱往!”道德人的意志颓废了,不再意愿,不再创造,生命被禁锢在过去的“坟墓里”,以至于他为此“不吃不喝”,彷徨三日,梦见自己变为被囚缚的道德的守夜人。如何解救坠入虚无主义深渊中,不再意愿,颓废和被捆绑的道德生命意志?他已经找到答案,知道拯救道德人类的法门。他是永恒轮回的讲授者,作为教诲永恒轮回的教师,他是创造者、诗人,猜谜者和解救偶然的人[9]240,其任务就是“组合碎片、谜和可怕的偶然,使之成为‘一’”,解决伦理与道德,将来和过去的统一性难题。

他是诗人,创造者,他意愿一切。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的本质是命令和服从,是意愿和创造,是创造他所意愿的。一旦不意愿,生命就不再是生命,一旦不创造,生命就疲倦了。道德使人不再意愿和创造,它止步于现在和“过去如此”。道德统治下的善人和义人阻止人去创造,道德的意志被囚禁在“过去如此”的堡垒之中。诗人—创造者意欲解放被囚的道德意志,而意志就是解放者。一个解放了的伦理意志意欲去拯救那被囚的道德意志,但是困住意志的“过去如此”既已如此,道德既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解放了的意志如何能够拯救那被囚的意志,也就是它自身?他知道,若要不让解放了意志因搬不走过去—道德这块石头而产生怨恨,意欲复仇,那么解放的创造意志就应当意愿它如此,但不是因为道德过去如此,它才意愿它,而是创造意志意愿它,“我要它如此”,道德过去才是如此的。只有意愿和创造,意志与时间,伦理与道德,将来和过去的统一才是可能的。“我身为诗人、猜谜者和解救偶然的人,我教导他们创造未来,一切的过往之物——,在创造中得到 拯 救。”[9]331解 放 的 意 志意欲道德如其所是,“要它如此”;向超人而生的创造意志打破道德的垄断统治,恢复道德从属于超人统治下的伦理秩序,民众与贵族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超人主导下的伦理世界。这个世界随着最高意志对永恒轮回的意愿,意愿一切永恒轮回而得以显现,在其中碎片、谜和偶然被创造为一,人类成为永恒轮回着的伦理王国。一切事物“本已有过”,过去的已经完成,将来的也已经存在过,一切事物都“紧密相连”,过去和将来相会形成一个圆环,道德与伦理相合形成一个圆环,成为一个自转的世界。在“瞬时”之门前,道德的蜘蛛,侏儒,小人、沉重的精神和“我”等,“这一切原先都存在过”。查拉图斯特拉胜于侏儒,伦理胜于道德,而且查拉图斯特拉对侏儒,伦理对道德的统治也已经“存在过”[9]266-267。永恒轮回意味着伦理与道德的价值等级秩序的永恒化。

同一者的永恒轮回乃是最沉重、最深渊一样的思想,道德侏儒无力也没有勇气承受这个思想,更不会意欲一切永恒轮回。对于查拉图斯特拉而言,这也是难以担当的思想,以至于永恒轮回思想变成一条黑色大蛇咬住他的喉咙。永恒轮回思想何以会成为致人死命的巨蛇?关键在于,不仅高贵的伦理性的东西永恒复返,而且渺小的道德性的东西也永恒复返。查拉图斯特拉是超人的教师,渴望创造新民族,超人将来获得统治,可是当他意识到,超人、最高意志意欲一切永恒复返,同时包含了对道德小人乃至那些道德伟人—善人和义人的永恒复返的意愿时,不由产生了对“人的极大厌恶”和极度的倦怠和悲哀:“最伟大的也太渺小!——这是我对人类的厌恶!最渺小的也要永恒轮回!——这是我对一切存在的厌恶!”[9]362因此永恒轮回不单是超人及其伦理世界的永恒轮回,而且是异质、不同等级的事物和人的永恒轮回,是伦理统治道德,超人统治“人”的伦理秩序的永恒轮回。查拉图斯特拉最终咬掉了蛇头,战胜了对“人”永恒轮回的厌恶,超克了对“人”的复仇和怨恨,从一场大病中恢复了过来,不再是“牧人,不再是人”,而是变形 为“超人”[9]268。作为 超人,他意欲一切永恒轮回,把碎片、谜和偶然的世界和人创造为一体,永恒地肯定大地和生命,意愿自身和一切高贵价值的永恒存在,而且不再厌恶小人的永恒轮回。德勒兹说永恒轮回是选择的思想,小人不允许在圆环中轮回[12]103。这显然曲解了尼采的真意,对尼采做了过于激进的解释。

查拉图斯特拉是谁?至此我们可以完整地说,他是伦理教师,教诲超人和永恒轮回思想。超人代表了一种伦理秩序,他是最高等级的权力意志,是永恒的创造,他只意欲和创造自身,他是自转的圆轮,世界的中心和巅峰,他应当统治,发布命令,人应该服从,他作为大地的意义和人的目的,使大地和人围绕他而旋转成永恒轮回的圆环。永恒轮回意味着一种等级秩序的永恒复现,意愿永恒轮回既是人变形为超人的条件,也是超人应当担当的永恒的伦理命令:高贵地意愿道德小人永恒复归,超越对小人的怨恨和复仇,也意愿自身—超人的永恒统治,勇敢承担肯定和创造大地和人的意义的天命。海德格尔说查拉图斯特拉终究未能克服复仇和怨恨,这是错误的,看来是没有走进尼采,理解他的真实意图。

[1] 海德格尔.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M]//郜元宝 译.刘小枫,等 编.尼采在西方.上海:三联书店,2002.

[2]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Nietzsche.Ecco homo.in KSA 6 ,Berlin,1999.

[4] Lampert.Nietzsche’s Teaching[M].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5]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 Nietzsche.Jenseits von Gut and Bose,in KSA 5,Berlin,1999.

[8] 尼采.偶像的黄昏[M].卫茂平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黄明嘉,娄林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海德格尔.尼采:下[M].孙周兴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 Berkowitz.Nietzsche:The Ethics Of An Immoralis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2] 德勒兹.尼采与哲学[M].周颖,刘玉宇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斯特拉尼采超人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蛋超人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芭蕾舞剧中音乐主题的结构方式及特征
飞越超人
卧室里的蜘蛛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我想变成超人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