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沥青混凝土冷再生应用及使用效果分析
2013-03-22高建国
高建国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北 石家庄 050031)
0 引言
近几年来,河北在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采用了就地冷再生技术,取得显著成功,就目前改造道路的状况而言,没有出现松散、泛油、推移和车辙等病害,行车舒适性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就沥青冷再生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技术经济评价,具体阐述了沥青冷再生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
1 综合评价
1.1 节能环保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其环保功能。在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大量的道路需要养护维修。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一是不需要从自然界开采大量的砂、石和沥青等原材料;二是不向自然界倾倒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三是常温条件下就能实现正常施工,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就地冷再生技术可以带来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
1.2 节约投资
目前,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法是将旧路面冷铣刨,撒一层粘层油,然后用全新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就地冷再生百分之百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再生维修时只添加再生剂和部分新沥青混合料,使得路面的维修成本显著降低,根据国外经验和京津塘高速公路2002年中修的经验,其费用仅占传统维修方式的70%~80%左右。因此,就地冷再生技术可以带来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业主来说,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和风险。
1.3 交通干扰小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可以只对一个车道进行维修,维修时只需封闭一个车道,其余车道可以开放交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路面维修给交通带来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对收费的高速公路,其优越性更加显著。
1.4 减少路基损坏
典型的冷再生施工,均为一次性作业,高附着力的轮胎仅在路基上通行一次,而且再生机可靠的深度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对再生层以下结构层的扰动和破坏,所以路基的损坏会大大减少。
1.5 质量稳定
冷再生施工产生的较厚铺层内,不存在传统施工方法中有时出现的较薄铺层间的薄弱界面,还能够保证旧路材料与新骨料和稳定材料的充分拌合。水和其它液态稳定材料通过微机控制经一系列喷嘴在整个转子宽度范围内均匀的洒布。冷再生剂微机控制的精确的输送和计量装置为获得优质再生材料提供了保障。因此,再生料、水和水泥稳定剂连续、充分的搅拌确保了再生材料的生产质量。
1.6 施工周期短
由于不存在旧料的运输问题,不需要其他机械对旧料的耙松和破碎,不需要大块材料的去除和专门破碎,更重要的是施工过程的一次性作业特点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另外,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在不确定的天气条件下保证连续施工的优点。只要不降雨或者降雪,都可以进行施工,这些优点对于确保缩短工期至关重要。
2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经济性评价
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简化施工工序、节约原材料、缩短工期和保护环境等优点,同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下面以京沪高速公路河北工程段为例讨论冷再生的经济效益。2008年3月,该公路桩号为K1356+426~K1379+600的大名段长23.1km改建工程中使用WR2500型冷再生机进行了路基稳定土的就地冷再生。改建工程的实践证明,其工程造价比较低,且质量也很好。
2.1 工期对比
以3 000m2基层处理为例(如表1所示),证明传统方法挖除外运旧结构层需16h,路基整平、重做石灰稳定土底层需16h,共需32h,平均耗时38.4s/m2;而旧路就地冷再生技术,准备工作需2h,再生工作需5h,共需7h,平均耗时8.4s/m2。
表1 冷再生与新建方案工期对比
2.2 工程造价对比
使用冷再生机施工完成的依托工程为6km路基稳定土工程 (厚度为20cm、总面积为3.9万m2),结算工程费用总支出为34.35万元。如果用传统路基稳定土制作方法施工,需将挖除的旧沥青路面油石及石灰土基层土运往远离施工工地的指定地区,重新制作新的路基稳定土层,这样施工完成的6km路基稳定土工程总投资测算需51.7万元。相比较,使用冷再生机施工比传统施工方法降低了工程投资17.34万元,每公里工程造价降低投资为17.34/6.3=2.8万元。
在人、机、料、法和环五个条件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如下,无论是在人工费、材料费还是机械费用方面,冷再生施工都要比传统基层施工节约费用。而且,目前正是冷再生机高速发展时期,大面积施工的增加会使台班费及基层的造价降低,可节约更多的资金。
3 结语
本文根据河北省冷再生技术应用现状和使用效果,对再生沥青混凝土和普通沥青混凝土再生路用性和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于指导沥青混凝土再生应用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1]吴敏.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0, 27(6): 20-24.
[2]彭勇,孙立军,石永久,等.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6): 1304-1307.
[3]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4]严金海,倪富健,陶卓辉.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9): 41-45.
[5]李立寒,曹林涛,罗方艳,等.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7(1): 41-45.